倍可親

誰冤枉了孔子

作者:謝盛友  於 2016-11-7 0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誰冤枉了孔子

 

三綱與五常

 

三綱指三種儒家認定的倫理關係的原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五種儒家認定的人倫關係的原則:仁、義、禮、智、信。

 

孔子其實從來沒有要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這樣言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孟子則更進一步闡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種地與打魚

 

老子(前600年左右)和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柏拉圖(前427年-前347年)、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和亞里斯多德(前384年-前322年)他們幾乎同一時間,但是他們為什麼帶領出東西方完全不同的哲學和自然科學?

從根本上說,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制度的形成是有一個性格,性格的形成是環境鍛造出來的。中國是一個內陸國家,雖然沿海,但一直往西,西南,西北延伸,是一個內陸國家。內陸國家最大的特點是以種地為生,種地為生的人,三綱五常是從哪來的呢?是從莊稼地里產生的。父母在,不遠遊。中國歷史上最愛跑動的人說是二溜子,種地的人本分。我小時候在我們村,一輩子不出周圍三十里的人佔百分之九十五。

中國農耕經濟的自然環境相對簡單,經驗法則就足以了解自然,無需體系來應付沒遇到過的自然問題。更需要解決的是合作生產,治安問題。因此中國人更注重解決人與人的問題。

秩序和道德是什麼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們家的地是你們家的地,我們家的地是我們家的地。如果你到別人地里拿莊稼就叫偷。這就是中國人的井田制。

依靠經驗法則而種地的中國人,比較注重權威經驗,比較容易「三綱」 。「三綱」成立后,就依靠 「五常」 來解決人與人的問題。

雅典是海權城邦,海洋性的民族清早起來就是下海打魚,下海打魚的概念是什麼,就是魚誰打著算誰的,這是陸地民族跟海洋民族最大的區別。

 

海洋環境的複雜多變,此環境下最佳選擇是掌握自然環境的規律以應變。雅典財富來自航海貿易,而數學和自然科學有助於航海貿易。雅典的直接民主,形成說服同輩的文化,重視講道理。

牟宗三(1909-1995)先生說,希臘哲學的「通孔」是自然哲學,中國哲學的「通孔」是生命哲學,前者重知,後者重德。中西文化就這樣順著不同路向延續下來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11-7 02:45
前者重客觀普及檢測而得知,後者重主觀精英定則而強制。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6-11-7 03:50
冤呼哉?不冤也。始作俑者,何冤之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07: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