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三字經》全文解釋

作者:laketree  於 2009-8-5 13: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7評論

關鍵詞:

《三字經》全文解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鬆。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
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啟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啟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啟示〗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啟示〗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啟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人的本錢。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這從兩點做起。
  【譯文】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
文學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啟示〗一到十看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越來越深奧了。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為將來學習
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譯文】我國採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啟示〗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譯文】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啟示〗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係,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人類永遠和平。
  【譯文】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啟示〗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在繞著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溫度不一??乃募頸浠??
  【譯文】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複,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啟示〗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譯文】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啟示〗「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
哲學道理,非常複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譯文】至於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啟示〗和「五行」一樣,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們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記年外,記時已多不用了。
  【譯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啟示〗地球在不斷自轉運動中,同時繞著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而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小點點,天地之大實在是不可想象的。
  【譯文】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啟示〗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地球的東北邊,由於面積遼闊,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溫帶都有。地大物博、
歷史悠久,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疽胛摹吭誄嗟賴厙??露茸罡擼??蛺乇鷓茲齲?映嗟老蚰媳綳礁?
  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家是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曰江河,曰准濟。此四瀆,水之紀。

  〖啟示〗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五千多公里。我國最聞名的河流是黃河,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
  【譯文】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曰岱華,蒿恆衡。此五嶽,山之名。

  〖啟示〗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國境內的喜瑪拉亞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號稱世界的屋脊。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每座山都有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
  譯文】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嶽」,就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蒿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啟示〗由於社會的發展,今天人民的職業已經不僅僅是這四種了。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只要對社會有好處,都是光榮的。
  【譯文】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樑,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啟示〗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多少仁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跡。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譯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啟示〗人類所食用的「五穀雜糧」就屬於植物。人類的生存有賴於大自然。我們應該了解它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為人類服務。
  【譯文】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於植物,在陸地上和水裡到處都有。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啟示〗無論大自然中的植物還是動物,都是人類永恆的財產,我們要愛護周圍的環境,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
  【譯文】蟲、魚、鳥、獸屬於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飛,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裡游。

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啟示〗人要吃飯就得耕耘播種。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千萬不要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愛惜每一粒糧食。
  【譯文】人?嗌?鈧械鬧魘秤械睦醋災參錚?竦咀印⑿÷蟆⒍估唷⒂衩綴透吡海?廡┦俏頤僑粘I?畹鬧匾?稱貳?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啟示〗人類真不愧萬物之靈,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動物,通過馴服和人工餵養成為人類的工具和食品。
  【譯文】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后,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啟示〗七情是人生來具有的,誰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為一個有志者,是決不能被感情牽著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要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樂而有意義。
  【譯文】高興叫作喜,生氣叫作哀,害怕叫作懼,心裡喜歡叫愛,討厭叫惡,內心很貪戀叫作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感情。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啟示〗用色彩學的標準解釋,色彩的由黃、紅、藍三個原色和橙、綠、紫三個間色組成。五色是我國傳統的名稱,如黃色已成為我們的民族色彩,據說太陽升起的第一道顏色是黃色,所以黃色代表東方。
  【譯文】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古代??車奈逯盅丈??僑嗣塹娜庋勰芄皇侗鸕摹?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啟示〗我們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辯出酸、甜、苦、辣、咸,是由於人的舌頭上有許多叫味蕾的粒狀組織。人身體的結構非常複雜,認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譯文】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啟示〗我們人類有視覺,可以分辯顏色、形狀;有味覺可分辯各種滋味;嗅覺可以辨彆氣味;觸覺可區分冷暖各種刺激。
  【譯文】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啟示〗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懷,我國文明久遠、
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音樂也非常突出。好的音樂可以增強人的修養,調劑人的身心,優美的東方音樂更具迷人的特色。
  【譯文】我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啟示〗我國的古代詩詞非常優美動人,讀起來和諧順口,這不僅是詩詞本身的內容感人,而且是由於詩詞運用了平、上、去、入四聲的規律變化,所以使我們聽起來更加優美動人。
  【譯文】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啟示〗人類的繁衍,一代接著一代,生命的延續永無止境。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我們每個人都擔負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和義務。
  【譯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啟示〗九族之間的關係不僅是血統的承續關係,更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長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 家庭才能和睦。
  【譯文】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孫和曾孫。從高祖父到曾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係。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啟示〗家庭成員之間要禮貌相待,和睦相處,這樣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們中國人很注重家族觀念,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都能和睦相處,社會也必然安定了。
  【譯文】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啟示〗中國人從古到今,都十分重視禮義。這就是長幼的次序、朋友之間的信用。中國自古稱為禮義之邦,象「桃園三結義」,至今受到人們的稱頌。
  【譯文】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敘,勿違背。

  〖啟示〗社會是複雜的,每人有各種親屬關係和社會關係。古人提出「十義」,這是處理各種相互關係的準則,乃至今日這些準則仍是維持社會安寧、推動社會發展的保證。
  【譯文】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啟示〗社會在發展,今天一些古老的喪葬儀式已經見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後,活著的人就要為他們送葬,以開追悼會的方式寄託後人的哀思。
  【譯文】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這是中國古代親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時穿的五種孝服。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啟示〗社會的不斷發展,
文化科技的門類越來越多。但對於學生來說,要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譯文】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了。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啟示〗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學科,已經成為各門類的基礎學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門專業學科的工具課,所以一定要努?ρШ?, 為將來的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譯文】在六藝中,只有書法現在還是每個人都推崇的。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後,就可以去研究《說文解字》,這樣對於研究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啟示〗我們今天通行的是隸、楷、行、草四種體式,但對於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這對於我們學習和繼承前人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譯文】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這一定要認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啟示〗現在講究的是一專多能,對於研究學問也必需做到從大處著眼,要理清思路,提納挈領,才能抓住問題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譯文】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啟示〗人們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必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講讀發音要正確,辭意要清楚,要學會正確劃分句子,這樣才能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和觀點。
  【譯文】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並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啟示〗為學必有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大學問家,他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扎紮實實打下良好基礎,才能進軍更高深的知識。
  【譯文】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啟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論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譯文】《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是一部書。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啟示〗孟子,名軻,尊稱孟子,也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傳弟子,也同樣講仁義道德。
  【譯文】《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啟示〗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於人生
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譯文】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賓士。

  〖啟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養性的書。
  【譯文】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中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啟示〗書有深淺難易的區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讀起,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譯文】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啟示〗中國的古代
文化是個非常豐富而偉大的知識寶庫,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學者,從事著這方面的?芯亢?探索。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愛護祖先留下的遺產, 並為此感到驕傲。
  【譯文】《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閱讀。

有連山,有歸藏。有
周易,三易詳。

  〖啟示〗《易經》雖是我國古代人
占卜的書,但它其中闡述了極為深奧的哲學道理。像陰陰消長,物極必反的論述隨處可見。
  【譯文】《連山》、《歸藏》、《
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啟示〗《書經》是一部十分有價值的
歷史資料,從內容方面來看,很類似我們現在國家的政府檔案,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歷史,從中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
  【譯文】《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啟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幹,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後,由周公幫助成王輔佐朝政,由於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譯文】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啟示〗中國傳統的禮義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們要從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營養、身體力行。
  【譯文】戴德和戴聖整理並且註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聖賢的著作,這使後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啟示〗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彙集了周代詩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複雜的社會形態,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譯文】《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啟示〗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譯文】後來由於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啟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三傳,才能研讀明白。
  【譯文】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啟示〗學習和掌握各門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
歷史更是如此,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於重點歷史事件要記住它的起因和結局,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問。
  【譯文】經傳都讀熟瞭然後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啟示〗五子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象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譯文】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啟示〗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各種
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譯文】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後,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
歷史中記取教訓。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啟示〗
歷史學家大體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歷史從商代以後才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以前的歷史是個神話和傳說的時代,即上古。
  【譯文】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後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啟示〗堯是位很賢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禪讓給有賢能的舜做繼承人。當然舜也不負眾托。在他們所處的這段
歷史時期,是中國上古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譯文】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啟示〗夏商周,在中國
歷史上合稱三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治四百年,商朝統治六百年,周朝統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
  【譯文】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為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啟示〗從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啟之後,一個家族統治國家的
歷史持續了幾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位滿皇帝,家天下的統治才最後真正結束了。
  【譯文】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啟示〗周朝的
歷史分為兩部分:幽王被殺以前是西周,平王東遷以後是東周。從各朝各代的興衰中我們可以看出「仁政必興、暴政必亡」的道理。
  【譯文】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
歷史最長,前後延續了八百多年。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啟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稱王、稱霸,戰爭連年不絕。使老百姓飽受了戰爭的苦難。
  【譯文】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后,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遊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啟示〗東周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前後出現五個霸主,
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有七個諸侯國實力最強,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譯文】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恆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啟示〗秦王朝是我國
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專治國家。雖然秦朝統一的時間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卻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以及統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滅的貢獻。
  【譯文】戰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
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後,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啟示〗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個人的行為準則要符合於社會發展的法則。否則即便得力於一時,但終究會以失敗而告終。
  【譯文】漢高祖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啟示〗漢朝經過四百多年的時間,到了末期,由於外戚、宦官互相攻擊,王室無能,到漢獻帝時就滅亡了。
  【譯文】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啟示〗《三國演義》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一部古典小說,也是世界
文學寶庫的一部分,閱讀這部?∷悼梢緣玫膠芏嚶幸嫻鈉羰荊?私獾焦糯?秸?畝?嘶?妗?
  【譯文】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後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啟示〗南北朝時的南朝包括宋齊梁陳。這裡所指的宋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這裡的宋的開國皇帝是劉裕,所以也稱為劉宋,劉宋統治的時間只有五十九年。
  【譯文】晉朝王室南遷以後,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

  〖啟示〗世界上最偉大的帝王,都是那些開創天下的帝王。至於那些繼承祖業的皇帝,除了少數幾個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
其他多數總是平平凡凡。
  【譯文】北朝則指的是元魏。元魏後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啟示〗楊堅起兵東征西殺,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統一中國,建立的隋朝僅兩代就滅亡了。其原因是隋煬帝的荒淫無道,使得他眾叛親離。由此可見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譯文】楊堅重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
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啟示〗唐朝是我國
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從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到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實是李淵的二兒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來的。
  【譯文】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後隋朝滅亡,他戰勝了各路的反隋義軍,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啟示〗唐玄宗統治的前期人稱「開元盛世」,但後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開始衰落。對於唐朝從強盛轉向衰落,人們常把罪責歸到楊貴妃和安祿山兩人身上。其實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譯文】唐朝的統治近三百年,總共傳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梁相區別,
歷史上稱為後梁。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啟示〗五代是中國
歷史上一個紛亂割據的時期,由唐末的藩鎮割據演變而來。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過的,所以各冠一個「后」字來區別。這是五個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譯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
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啟示〗宋朝的專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儘管消除了唐後期藩鎮割據,臣官專權,朋黨之爭的弊端,但它過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縣日益困弱、無力抵抗外侵,成了一個積貧積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譯文】趙匡胤接受了後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了十八個皇帝之後,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結果又成了南北混戰的局面。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啟示〗蒙古人曾聯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國,把金國消滅后,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稱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孫子忽必烈時,便起兵把宋滅掉,宋朝就此結束。
  【譯文】北方的遼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國家,自稱皇帝,最後蒙古人滅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統一了中國。

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啟示〗???騁壞?
歷史意義,在於鞏固和發展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它使歷來由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統治的地區統一歸於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更加強了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繫及各民族間聯繫。
  【譯文】元趄的疆域很廣大,所統治的領土,超過了以前的每一個朝代。然而它只維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啟示〗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苦,幼時曾入皇覺寺為僧。是中國
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但他當上皇帝后曾在肆誅殺功臣,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三次大屠殺,被殺者達數萬之多。
  【譯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義,最後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大明,他自己當上了皇帝,號洪武,定都在金陵。

?食勺媯?ㄑ嗑

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sujie_alex 2009-8-5 13:11
長,慢慢讀
回復 Hongenpei 2009-8-5 13:32
小時上過師塾,唸過三字經,百家姓,大學,中庸,論語等,過後不用,早忘得差不多了。可就特記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現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您費了不少功夫,寫出啟示和譯文,謝謝了!這應當屬於國粹!
回復 milu 2009-8-5 19:17
人之初,性本私
回復 yulinw 2009-8-5 21:43
忒長。慢慢細讀。
回復 翰山 2009-8-6 06:57
謝謝,此文分享了。!
回復 ww_719 2009-8-6 07:09
milu: 人之初,性本私
是你嗎?所以迷路了?哈哈..
回復 ww_719 2009-8-6 07:10
那天有一網友說一看就知道我沒讀過三字經,還真說對了,沒文化就從這裡看出來了,哈哈...希望現在學還不晚,哈哈..
回復 綠水潭 2009-8-6 07:21
收藏了。謝謝!
回復 milu 2009-8-6 07:44
ww_719: 是你嗎?所以迷路了?哈哈..
一家之言,人和動物開始都一樣,無善惡之分,但一定是自私的,小孩的東西誰都不給,對吧,如何用善來解釋.
回復 ww_719 2009-8-6 08:37
milu: 一家之言,人和動物開始都一樣,無善惡之分,但一定是自私的,小孩的東西誰都不給,對吧,如何用善來解釋.
我迷了..哈哈..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8-6 08:39
譯成英文就好玩了
回復 milu 2009-8-6 10:13
ww_719: 我迷了..哈哈..
我有理吧
回復 ww_719 2009-8-6 10:17
milu: 我有理吧
以後我跟您走...跟著迷...
回復 milu 2009-8-6 11:21
ww_719: 以後我跟您走...跟著迷...
帶著你,小跟屁蟲
回復 ww_719 2009-8-6 11:26
milu: 帶著你,小跟屁蟲
跟習慣了,哈哈..
回復 milu 2009-8-6 19:04
ww_719: 跟習慣了,哈哈..
回復 laketree 2009-8-12 14:14
borninheaven: 譯成英文就好玩了
這有個版本供您參考:http://www.wwenglish.com/en/ez/yy/2439.htm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Men at their birth, are naturally good.


  人生之初,稟性(本來)(都)是善良的,

  解釋:

  英語譯成漢語時,主語Men 與 at their birth 合起來一起譯,起狀語的作用;而 naturally 原為副詞起狀語的作用,倒變成了名詞作為主語來用。這種翻譯手法在翻譯技巧中稱為「轉換」Conversion。括弧里的詞語(本來)(都)是為了符合目標語的行文習慣或譯出原文中隱藏的意思另加進去的。這稱為「增益」Amplification,也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技巧。

  Their natures are much the same; 他們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

  their habits become widely different. (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彼此的)理性才形成了差別。

  解釋:括弧內句子或詞語為「增益」。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If foolishly there is no teaching, the nature will deteriorate.

  如果(對幼兒)不(嚴加)教育,(幼兒善良的)稟性就(將隨環境)改變(壞)。

  The right way in teaching is to attach the utmost importance in thoroughness.

  教育(一個人按照人的本性發展的)方法,貴在使他(專心致志),始終(努力上進)。

  注意事項:

  括弧內的字句是在英語譯成漢語時常用的技巧,叫做增益(Amplification),是為了符合於漢語行文的習慣或表達出原文中隱藏的含義而增加的。在漢語譯為英語時也一樣可用。「貴」字是由(importance)轉換而來。「轉換」的技巧上文已提過,不再重複介紹。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Of old, the mother of Mencius chose a neighborhood

  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孟子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有專長),曾(三次)搬遷。

  and when her child would not learn, she broke the shuttle from the loom.

  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就生氣地割斷(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教誡孟子只有日積月累地學習,方有進益。)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Tou of the Swallow Hills had the right method

  (五代)竇禹鈞(教誨兒子)有良好的方法。

  He taught five son, each of whom raised the family reputation.

  他(所教導)的五個兒子,(學而優則仕,)美名遠揚(天下。)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To feed without teaching, is the father's fault.

  ( 生養了)子女(卻)不加以教誨,(這是)做父親的過錯。

  To teach without severity, is the teacher's laziness.

  教育(學生)不能因為(老師的)懶惰而不嚴格(要求。)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If the child does not learn, this is not as it should be.

  少年兒童不(努力)學習,(從社會發展角度講)是不應該的。

  講解:

  括弧里的內容是增益.This=從社會發展角度講If he does not learn while young, what will he be when old ? 如果一個人在年少的時候不讀書不學習,那麼到老的時候還能有所作為嗎?

  講解:在「while young」及「 when old 」之間省略了he is。這種翻譯技巧稱為「省略法」。在有些從句中可以省略句中的主語及be 動詞。在譯成另一種語言時往往把含義補回來。我們不妨可以「增益」一下。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If jade is not polished, it cannot become a thing of use.

  美玉如果不(經過)雕刻打磨,就不可能變成(精美的)玉器。

  解說:英語的詞序原先是「如果美玉……」,現譯為漢語詞序變為:「美玉如果」。在雙語對譯時把詞序重新安排調整,這種翻譯技巧叫做「詞序調整」(Inversion)。也是一種常見的翻譯技巧。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更接近目標語的行文習慣,避免過分生硬。

  If a man does not learn, he cannot know his duty towards his neighbor.

  (少年)人如果不(努力)讀書學習,就不會懂得(為人民服務及濟世救國的)道理。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He who is the son of a man, when he is young, should attach himself to his teachers and friends; and practise ceremonial usages.


  為人後代,當少年之時,(應當)親近老師(和長者),廣交賢友(和仁者),講習禮節(道德)之事宜。

  註解:

  英語用一個長句翻譯了原漢語的四個短句,我稱之為「並句或合句」,(Unification)。把英語的長句譯成漢語時我們常常用分句拆開來譯,也就是「長句拆譯」(Division)。此外,這裡還涉及到另一重要的翻譯技巧「分清主從」(Subordination)。實際上,在翻譯過程中,特別是翻譯長句時,經常需要把各種翻譯技巧結合起來使用,才能產生出「信、達、雅」的產品。有人說翻譯工作就是對原創作品進行美化加工,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當然不能背離原著的基本思想。大作家的作品往往有多種譯本,或許是與這個有關吧!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Hsiang, at nine years of age, could warm (his parent's) bed.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孝敬父母親),(在天寒地凍時)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后再請父母安寢。)

  註解:括弧內那麼多的內容都是「增益」。可見「增益」這種翻譯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從事文學的翻譯工作者不僅僅精通兩國語言,對兩個國家的概況,歷史、風俗習慣及地理氣候等都要通曉(至少有一定的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識也應該多多益善!所以也不妨說從事翻譯的人是位雜家!

  Filial piety towards parents, is that to which we should hold fast. 孝敬父母,就是我們應當向黃香學習的思想品德。

  註解:我選用「思想品德」這四個字,是為了較精確地譯出這個含含糊糊的「that」這個詞。常常為了求得一個比較穩妥的字眼,譯者有時不得不沉思默想。這時的艱難窘境可以用「反覆推敲」來形容。這種翻譯技巧稱為「選詞用字」(Diction)。只有經過「山窮水盡疑無路」的人,才可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狂喜!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Jung, at four years of age, could yield the (bigger) pears.

  孔融四歲的時候,(就)能(從容)將大的梨子出讓(其兄長)。

  To behave as a younger brother towards elders, 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o know.

  弟弟尊敬兄長,這個(人世間的道理)應當(在年少時就)要知道。

  註解:

  如果按照英語的句式直譯出來,大家往往會譯成:「弟弟尊敬兄長,這是(在年少時就)要知道的首要事情之一。」意思是不會錯的,但總會使人感到很生硬。如果是中學生譯成這樣的句子,評卷教師或許不會扣分。但如果是翻譯資格證書考試的話,我猜想一定會被扣分的,說不定還扣得比較重。所以才會有「轉換」(Conversion)這種翻譯技巧的適當運用來解決上述問題。轉換不僅僅是詞性的轉換,(以前我介紹過)也包括句式的轉換。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Begin with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love, and then see and hear . 人生的首要大事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是多實踐於天下大事,博聞古今之理。

  Learn to count, and learn to read. 知曉數理之道,通解古今聖賢之識。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units and tens, then tens and hundreds, hundreds and thousands, thousands and then tens of thousands.

  數字單位從一(之始),接下去(十個一為)十,(十個十為)百,(十個百為)千,(十個千為)萬。註解:注意連詞「and」的用法。不能都譯為「和」。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The three forces, are heaven, earth and man.

  The three luminaries, are 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stars.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The three bonds, are the obliga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bject, the love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 the harmon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We speak of spring and summer, we speak of autumn and winter,

  These four seasons, revolve without ceasing.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We speak of North and South, we speak of East and West,

  These four points, respon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entr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