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培養耐壓力才是正解,其他不過是浮雲

作者:泥馬  於 2015-5-21 17: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15評論

關鍵詞:浮雲

 
同一藍天下,各人前途命運各不相同;同一學校里,不論是名校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都有成功和失落甚至失敗的學生。常見的話題有:
 
1、某學校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尚未開放的蓓蕾凋零,尚未開始風華正茂就青春夭折,的確是悲劇。但自殺大多是病態,抑鬱症或者心理問題惡化。抑鬱症是醫學問題,不敢妄加評論,但它在生活中存在,不僅是在中小學校,而且在大學和職場都存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有發生。做父母的大多不是醫生,但培養孩子的陽光性格和抗壓能力,也許對孩子不陷入抑鬱症或嚴重心理疾病有幫助。即便如此,可能仍然會有個別抑鬱症或心理疾病導致的自殺,這是悲劇但也無需大驚小怪,是疾病就有發病率,不必把個別當成普遍去尋找父母教育責任。
 
2. 孩子的壓力問題。可以說,這在某種意義上是「非問題」。因為有學生聚集的地方就會有壓力,沒有無壓力的學校,也沒有無壓力的職場,差別只不過是大小而已。就學校而言,門檻越高越有名的學校,聚集的學生智商越高,學習壓力越大。而且,學校平台越高,對學生的耐壓力要求越高,因為學生在更高平台上會發生地位和競爭條件改變,從而改變受壓程度。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群中確實存在所謂「社會流動」,即不同人群地位和教育收入等的上下換位流動。一般說,社會制度越民主,機會越公平,社會流動性越強。作為父母,大概很少有希望孩子在社會流動中向下流動,一般都是希望孩子能向上流動或至少是隨潑逐流。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培養孩子去適應壓力,逐步培養孩子的耐壓力和健康陽光的性格。
 
3.父母正確認識孩子智商和天賦的重要性。孩子承受父母過分壓力在某些情況下是實在的真問題。這多半發生在父母不能正確認識孩子智商和天賦水平所產生的過分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其智商和天賦難以達到的事情。常言說,孩子都是自家的好。這種認知傾向更容易加重問題的嚴重性。抽象思維能力差別是比較大的,許多孩子到初高中后數學吃力就是信號,如果父母不能認識到孩子的天賦局限性強行要求孩子攻讀數理化,那就會成為造成孩子不幸福和過分壓力的動因。及時作出學習方向甚至學校的轉變比指責或施壓更積極也更合適。能做到這個的父母是明智敏感的好父母。
 
4. 父母是外因,關鍵還是孩子本身要發育耐壓力。父母需要做正確的事情,但這僅僅是外因。歸根結底還是要孩子自己發育生成耐壓力,耐壓力的生成會讓孩子受益無窮,因為今後職場和生活壓力也許比學校更大。無壓力的學校是不存在的,越有出息的孩子承受的壓力越大,因為他們處於高於同輩的名校平台上。現實中,經常有這樣的事情,孩子在中學很棒,但進了大學尤其是名校成績不突出甚至不好了,不僅光環不復存在,而且處於被淘汰的壓力下。這是因為孩子在那所高中是矮子里拔將軍,但到了大學名校更高平台,相比較的是來自各個學校的拔尖學生,即使是有天賦的孩子也需要調整自己心態和培育適應新環境的耐壓力。而且在必要時要走退出機制,及時轉換專業。有的大學工程課程設置做了有利於學生退出機制的考慮,在第一年級課程加強數學等專業課難度,使得一些學生知難而退,及時退出轉換專業到商科等,既能緩解學業壓力,又能不浪費時間拖到sophomore year難以繼續時再退出。識時務者為俊傑,孩子能適時進入退出和轉換機制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蘭黛 2015-5-21 22:03
「培養耐壓力才是正解」說得好。
回復 sousuo 2015-5-21 22:10
不是培養耐壓力,而是不給孩子們壓力。

正常的困難都不是什麼壓力,如果知難而進,是他們的選擇,知難而退,也是他們的選擇,沒什麼壓力。

明知不可為而被迫為之,才是壓力。
回復 泥馬 2015-5-21 22:17
蘭黛: 「培養耐壓力才是正解」說得好。
謝謝,理解萬歲。
回復 泥馬 2015-5-21 22:20
sousuo: 不是培養耐壓力,而是不給孩子們壓力。

正常的困難都不是什麼壓力,如果知難而進,是他們的選擇,知難而退,也是他們的選擇,沒什麼壓力。

明知不可為而被迫為
有些繞口,問題大概存在於對壓力定義的不同理解上。簡單說,人無壓力輕飄飄,有出息的孩子都是承壓能力突出的,才能不斷進取,出類拔萃。
回復 sousuo 2015-5-22 00:18
輕飄飄有什麼不好呢,快樂一生,無所謂出息,也許一不留神就出息了。
回復 泥馬 2015-5-22 00:59
sousuo: 輕飄飄有什麼不好呢,快樂一生,無所謂出息,也許一不留神就出息了。
嗯,那種狀態挺好的。但在子女教育題目下就不一定是多數父母和孩子追求的狀態,童年時期和小學還可以,但從進入中學特別是高中以後,那種狀態是要付出代價的,某些情況下代價沉重到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髮展。常言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明知爬高要承壓費力,但人們還是要往高處走就是這個道理樸素的詮釋。
回復 sousuo 2015-5-22 01:02
拿一生的快樂去換「往高處走」不一定划算。
回復 sousuo 2015-5-22 01:06
http://news./china/2015/05/21/1532545.html
回復 泥馬 2015-5-22 01:32
sousuo: 拿一生的快樂去換「往高處走」不一定划算。
你這個交換命題涉及人生觀,即對何為人生快樂的理解甚至是哲學或者信仰的層次。這超過了子女教育里的在學校應對壓力的命題範疇。
回復 sousuo 2015-5-22 03:13
泥馬: 你這個交換命題涉及人生觀,即對何為人生快樂的理解甚至是哲學或者信仰的層次。這超過了子女教育里的在學校應對壓力的命題範疇。
如果是應試教育環境,胳膊擰不過大腿,如果在國外,將國內應試教育的辦法搬過來,有效,但更可能讓孩子一生不快活。

國外的體系,天才基本不會被淹滅,不是天才,何苦奮鬥,不如享受生活。
回復 泥馬 2015-5-22 05:47
sousuo: 如果是應試教育環境,胳膊擰不過大腿,如果在國外,將國內應試教育的辦法搬過來,有效,但更可能讓孩子一生不快活。

國外的體系,天才基本不會被淹滅,不是天才
孩子在學校的抗壓能力可以包括應對學業壓力和同學間的對比壓力以及課外活動人際關係等方面壓力的能力。每個孩子有其具體條件和情況,主要的壓力源會因人而異。即便是應對普遍性的學業壓力,中國國內應試教育的辦法搬過來不一定可行,因為國內應試教育的基本做法是題海戰術,這首先需要大量時間,還需要有各種輔導班和教師講解分析各類各種題型以及大量模擬試題。所以,沒有這些必要條件,孩子想不快活都辦不到。

除了應試教育的路子外,孩子們仍可以發展生成有效的抗壓能力,比如主動與學業優秀的同學一起複習做作業;在選課時揚長避短,選配出既滿足要求又能保障GPA點數的課程組合;有針對性地改進調整學習方法;加強與老師交流互動;增加大運動量體育運動以適應高強度學習對身體的壓力;認知自己的長短處,最大化自己的長項特點保持信心,等等。學業壓力並不等於學生不快活,承受住學業壓力之後就是學識收穫的喜悅,也許還能帶來金榜題名或者職場高就的成功感。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美國名校錄取率降低到5%左右,天賦或天才被埋沒的不在少數。現在亞裔聯合抗議哈佛在錄取上歧視亞裔學生,也說明已經有太多的亞裔天賦極高孩子被拒之門外。再說,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承受壓力,不奮鬥,哪來的物質條件來支撐享受生活呢?
回復 hysonchen 2015-6-19 04:23
我總覺得亞裔把孩子往名校推得太很,所以造成一些小孩高中成績是很好,但讀名校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多過其他族裔,。戰勝逆境是很好的品質,但我不以為一定要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回復 淡淡的米蘭 2015-6-24 12:15
華人的孩子受文化的影響,都是很上進的,不過很多時候不是好事,過份高標準,很容易造成挫折,順其自然最好。
回復 泥馬 2015-7-5 21:14
hysonchen: 我總覺得亞裔把孩子往名校推得太很,所以造成一些小孩高中成績是很好,但讀名校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多過其他族裔,。戰勝逆境是很好的品質,但我不以為一定要吃盡苦中
你是這方面的內行,所言肯定不虛。最後一句中的傳統名句,我有複雜的感情:贊同不應用吃苦作為前提,因為更多的是智商問題,而不是吃苦問題。但奮發向上的自我激勵不應否定,self-motivation是陽光上進孩子的主要動力。
回復 泥馬 2015-7-5 21:44
淡淡的米蘭: 華人的孩子受文化的影響,都是很上進的,不過很多時候不是好事,過份高標準,很容易造成挫折,順其自然最好。
作為父母應該避免施加壓力,但在現實里並不意味著壓力源消失了。所以,還是要有孩子自己培養耐壓力和適應競爭環境。小學,中學,大學,職場,每一級都要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在中流擊水是隨波逐流還是奮勇爭先,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不是家長的選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6: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