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比較土爸爸和洋爸爸教孩子的絕招

作者:三顆銀杏樹  於 2009-5-24 16: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大學|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4評論

王伯慶、王福志,兩個王爸爸都有值得驕傲的教子經歷,並且都把自己的經驗和遺憾寫成了圖書,提供給千千萬萬的家庭品評。

王伯慶的女兒王可5歲隨博士父母移居美國,在父親精心策劃的東西方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培養下,一路出類拔萃,獲得諸多殊榮,並於2003年一舉收到6所長春藤盟校的入學邀請,最終選擇了哈佛大學;王福志的兒子王京,一直跟隨父母住在中國北方秦皇島市郊區的一個漁村中,在高中沒有畢業的父親別出心裁的魔鬼教學方案訓練下,連連跳級,14歲拒絕了中科大少年班的錄取通知單,15歲拒絕了清華大學的邀請,16歲如願以償進入清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儘管王京就讀的學校已經因為他的出現從8個班的招生量變成了18個班並且仍然應接不暇,但王家的教子神話並未就此終結,如今王福志的二兒子10歲就已經就讀初二,在快速上升的學業道路上很有可能超越他的哥哥。

兩個爸爸的簡歷:

王伯慶:材料工程學士, 工業經濟管理文科碩士, 統計理科碩士,留美經濟學博士。工作經歷:工人,助理工程師, 講師, 資深經濟學家, 現任華盛頓州研究與數據分部的研究經理。西南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客座教授。

相關著作:《成長1+1》和《家有小鬼子》

王福志:1963年出生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團林鄉潮河村。1981年高中一年級輟學,此後一直在家務農、養殖、做小生意,至今。

著作:《孩子向前沖》

兩個孩子的簡歷:

王可:女,1985年生於四川雅安,1991年隨父母移居美國西雅圖奧林匹亞市,現為哈佛2007屆新生。在美期間先後獲得Rensselaer數學及科學獎、美國國家獎學金優勝者、總統學者候選人、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傑出女性科學獎、華盛頓州校長學者、AP優秀學者、華盛頓州少女選美第五名、華盛頓州模擬政府州教育部長、奧林匹亞市青年交響樂團小提琴手,並曾參與20集電視劇《我家有個小鬼子》的英文寫作。

王京:男,1986年生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團林鄉潮河村,現為清華大學2006屆學生,2000年14歲時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沒有入校;2001年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沒有入校;2002年如願以償,考取清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兩個爸爸的教子實戰對比:

不同點

洋爸爸:高文憑、擁有博士和研究生學位,擁有中西方的文化背景。

土爸爸:家族史上沒有大學生,自己只是高中一年級,典型的中國農民家庭。

洋爸爸:覺得女兒考上大學就可以了,並非一定要考上哈佛,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有愛心、幫助他人,嫁個好老公就可以了。

土爸爸:一定要脫貧,靠知識改變命運,從小就樹立要考中國最好大學的願望,認為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象涓涓細流, 與父親配合是剛柔相濟,媽媽對女兒溫柔、有愛心的性格培養有很大作用。母親作用不大,只是做後勤,一般不涉足孩子的教導工作。

洋爸爸:受西方教育影響,比較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不管孩子的家庭作業,只是期末看看成績,奉行「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教育方式,管大不管小.

土爸爸:事無巨細,陪孩子一起在被窩裡看書和學習,甚至要給孩子剪指甲、理髮,自己發明的魔鬼訓練法、速度訓練法比較樸實,有些比較偏激,以最自然的方法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

案例

跟孩子平等溝通,自己做錯事主動向王可承認,在平常玩耍中發現孩子的潛能和習慣,拍桌子的案例讓孩子挖土墳來克服恐懼心,玩蛇來培養膽量,爬一天的山只允許喝兩瓶水,以此來鍛煉他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

從小培養王可珍惜讀書環境的意識,隔2、3年就會帶王可回中國,到中國的農村體驗生活,以最樸實的,更靠近大自然的方法培養王京,告訴王京如果考不上大學,就把後院的荒地作為遺產提供給他(意即只能在荒地上耕作一輩子了)。

鼓勵王可參加選美、到研究機構實習、參加模擬美國總統選舉,學習音樂,參加夏令營,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才能,提倡玩,在玩中學習,王京因為有速度,什麼都快,所以學習生活基本上都在玩的過程中度過的,為了練速度,可以不在意寫字的質量。

結合了中西方的教育優勢,使王可具備了中、西方的視野,代表了中國80%的農村家庭教育方法,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典型的中國式的「父願子償」。

相同點

1、都是誤打誤撞出來的經驗,並沒有閱讀過專業育子圖書

2、都強調個性化教育,認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從不迷信學校教育

3、都不相信智商說,都認為自己孩子是平凡的,並不比別的孩子更聰明,注重挖掘孩子的潛能並加以培養,最後兩個孩子都考上了一流的大學

4、都認識到了父親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顛覆了母親承擔孩子教育的傳統觀念

5、在孩子成長問題上都非常捨得花時間,不會因為工作原因放棄和孩子親密相處的機會,在相處中發現孩子的優缺點和潛能,並因勢利導

6、都非常注重細節,相信榜樣的力量,在教導孩子過程中十分強調平等溝通,不用家長身份壓人

7、注重在18歲以前樹立孩子獨立、堅強、向上的性格,認同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

8、跟孩子做朋友,以朋友的方式一起成長

9、殊途同歸,王可考上了美國最好的學校哈佛,王京考上了中國最好的大學清華

不論「洋爸爸」還是「土爸爸」,都要做個好爸爸!
9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doraemon1 2009-5-24 18:35
好文章!
回復 Lawler 2009-5-24 19:06
謝謝介紹!
- 孩子本身的智商及可塑性占很大的成分.
- 兩個例子都是特例, 如何施用,取得同樣效果?
- 有陷入攀比的怪圈的嫌疑.

瞎評, 請原諒.
回復 衛靈 2009-5-24 19:10
多年前讀過王伯慶的文章,記憶非常深刻. 今天在這裡又有了他女兒的消息.景氣.

教育孩子上堅信: 因材施教.
回復 韭菜花 2009-5-24 20:54
洋爸爸的教育應該會讓孩子更快樂
回復 Mythologist 2009-5-24 23:43
謝分享。
回復 Junkkiller 2009-5-25 00:49
三顆做好準備我要拍磚了,看來勝者英雄敗者賊是哺乳動物的共性(以前我一直以為僅限於中國文化圈兒內)這兩個例子都不具共性,只能說明那兩個孩子具有潛在的能力。換成我,別說王伯慶、王福志就是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一起教也不會把我這個年近50用到11仍須脫襪子掰腳丫的送進哈佛,清華。
文中還刻意強調王福志的農民身份,農民的文化水準比博士低,但智商未必比博士低,一個因經濟不支而失學的農民是很難評估的。我雖然不是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人但我家的地盤在100年前和昌黎縣有著相同的總督,所以對那裡人失學的原因還知道一些。
回復 千里之外 2009-5-25 05:35
甭管土洋,都得孩子爭氣。
回復 jjsummer95 2009-5-25 05:41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09-5-25 07:11
言可能是兩個極端的例子。大多數家庭可能在這兩者之間。同意及支持「要做個好爸爸」。
回復 ging 2009-5-26 03:26
怎麼感覺逼迫兒女成才的父母都有點兒偏執狂?孩子嘛,多謝天真爛漫、童心最好,學業上不落後,不荒廢即可,能上個普通大學是父母的責任,能上一流大學使他自己的能力和造化,畢業后能有一份他自己喜歡收入一般的工作也是父母的責任。
回復 美國魯漢 2009-5-26 11:10
分享了,謝謝!
文章對於我們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有一定的啟發。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5-29 03:51
Junkkiller: 三顆做好準備我要拍磚了,看來勝者英雄敗者賊是哺乳動物的共性(以前我一直以為僅限於中國文化圈兒內)這兩個例子都不具共性,只能說明那兩個孩子具有潛在的能力
很多博士都是農民出生哦, 至少他爸是農民
回復 Junkkiller 2009-5-29 04:09
borninheaven: 很多博士都是農民出生哦, 至少他爸是農民
重讀三遍再回帖。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5-29 04:25
Junkkiller: 重讀三遍再回帖。
太長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9: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