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救災,還得靠部隊

作者:TCM  於 2010-4-27 01: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關鍵詞:


  [導讀]鑒於中國軍隊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高度組織、紀律性、機動性,以及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忘我的犧牲精神,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發生重大災難還是得靠軍隊。

  


  空軍部隊向玉樹災區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純粹從軍事的角度來觀察中國軍隊在玉樹救災中的表現,我們會為這支軍隊依然保有的頑強精神而欽佩,對它自汶川地震之後的進步而欣喜。

  4月14日7時55分,當北京大多數人可能還在家裡吃著早飯的時候,一級應急響應機制已在武警作戰指揮中心激活。6分鐘前,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

  8時29分,蘭州軍區對相關部隊發布救災命令。

  9時,駐青海某獨立步兵團全員集合完畢。

  10時,武警青海總隊一支隊一千餘名官兵已趕到震中。此刻距地震發生剛過2小時11分。餘震不絕。

  13時13分,3架伊爾-76運輸機間隔7分鐘從湖北依次起飛,兩架赴京轉運地震救援隊和專業設備,裝載救援物資的一架則直飛玉樹。

  4月14日,玉樹地震,讓中國軍隊從最高決策層到基層士兵,瞬間進入實戰狀態。對於軍隊來說,這是一場無關槍彈的作戰行動,時間是生命,效率也是生命。

  玉樹2010

  對於中國軍隊的反應,國外軍事觀察家們興趣一如既往。

  美國istockanalyst網站披露它們能了解到的信息:32小時內,中國空軍將100噸救援物資和數千名救援人員運送至震中地區。「為確保地震災區內唯一一個機場——玉樹機場能夠全天候順利運轉,中國軍隊還調集了先進雷達、照明導航設備,以確保夜間航行」。

  事實與外媒報道大概一致,中國軍隊的行動精確到分鐘。「當晚22點08 分,空軍在玉樹機場開始架設夜航燈光設備,24分鐘后,伊爾-76便從這裡騰空而起。」空軍宣傳部門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儘管地震發生在中國內陸,但美國媒體注意到,中國海軍也派出了遙感飛機,收集可用於救助倖存者的實時地質信息。由於震后的地面信號受到影響,該機還承擔了空中導航的責任。

  「裝備有大量重型機械的第二炮兵部隊則於次日下午16時05分開始了打通玉樹縣城外15公里一處咽喉要道的清障工作。」抵達震區的二炮宣傳處長陳壽富向本報記者證實。

  地震發生后第二天,武警部隊投入官兵已有3000人,經過13小時強行軍抵達的駐青海某獨立步兵團已經在前天晚上抵達。由解放軍第四醫院31人醫療分隊在結古鎮開設的可同時接納60人的「野戰流動醫院」投入使用。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黃雪平20日表示,截至19日22時,中國軍隊共出動官兵12798人,涵蓋北京、蘭州、濟南、成都四大軍區,以及第二炮兵、總參、總後、武警部隊多家單位,共派出13支醫療救援隊、2個野戰方艙醫院,空軍和陸航部隊執行飛行任務 89架次。

  「像玉樹那種高海拔地區,一般的民用設施根本不可能使用,只能是軍隊進入。」一位要求匿名的空軍上校對本報記者分析。

  汶川2008

  國內外的觀察家都認為,中國這次的應急反應比汶川有了更大的提高。「這些中國軍人腳穿帆布鞋、肩負背包,風風火火地趕赴災難現場。他們浩浩蕩蕩開進山 里,個個背著鐵鏟,通過繩子和人力,將受阻道路上屋子般大小的巨石移走。」翻看美國《紐約時報》兩年前的描述,儘管他們對中國軍隊的頑強發出感嘆,但對中 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卻充滿疑問。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為,解放軍快速反應顯示出實戰經驗欠缺,中國「最先派出的是快速反應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等精銳部隊,但因為缺乏救災經驗和工 具,在抵達災區后無法顯示應有的作用」。上海軍事觀察員吳健對此解釋說,「步兵一般只配有一個鐵鍬,至多加一個爆破器,一次只能炸一個坑,這種效果跟大型 機械是沒法比的。」

  更由於四川地震中缺乏有效的情報支援,讓前赴後繼的解放軍難以發揮人數優勢。諸如太空全天時圖像偵察、情報匯總、全球定位系統等搜集手段的缺失,解放軍與美、俄實力的差距在那次行動中一覽無遺。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四川地震災情發生后第二天,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情報分析人員就獲取了間諜衛星拍攝的汶川地震照片。為了掌握受災者方位,並識別嚴重損毀的道路和基礎設施,中國政府最後不得不依靠美國協助,提供四川地震災區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

  吳健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衛星不僅解析度不夠高,留空的時間也不夠長, 「美國的衛星多,可以一個接一個地拼圖,比我們更完整、更清晰」。

  美國情報研究與分析中心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詹姆斯·馬爾維農曾就此評價說,「中國軍隊算不上是一支一流的現代化軍隊」。

  海地2010

  也許在美國學者眼裡,美軍當然是符合一流現代化軍隊標準的。「海軍P-3『獵戶座』反潛機,地震當天就向位於邁阿密的美國南方司令部傳回了實時圖像。」對此,美國《時代》周刊不吝溢美之詞。

  中國救援隊成為第一支抵達海地的國際救援隊。但在這個第一之前日,還有一個第一,那就是美國第82空降師先遣隊,正是這支先遣隊在中國飛機降落前,清理跑道並架設無線電通訊設備,從而確保了各國飛機能在指揮因斷電而癱瘓的機場降落。

  除了速度,美軍的效率也值得中國借鑒。

  美國並沒有因災情緊迫而一次投入大量兵力,而是有序投放:空降兵82師的100名先鋒隊開闢空中通道,建立通訊聯繫,該師後續900人跟進,而海軍陸 戰隊的2200人則逐次投入,這些士兵熱帶作戰經驗豐富,可以確保在安全狀態下,擔負現場救助的主力。速度最慢但最有效能的海軍艦船甚至在官方下令之前就 已經啟航,為的是避免趕不上趟,而所派艦船也經過精心思慮——「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既可充當臨時直升機場、前線指揮中心、通訊情報中心,還可直接為 災區供電(其供電能力可滿足一個中等城市需要,而且無需加註燃料),而醫院船的到位,將大大改善災區的醫療條件——尤其是手術條件和病床需求。

  救災,還得靠軍隊

  從軍事角度看,中國軍隊最值得稱道的不是快,而是在「統籌」方面的進步。中國軍隊的行動初步具備了美軍在海地行動的雛形:分兵協作,有序投入,責任明 確。汶川地震后建立的應急物資儲備,這次起了大用。但依然暴露出不足,比如低估高原特殊環境,高原反應藥品不足,營養沒有跟上;部隊不怕犧牲、連續作戰, 但尚欠科學規劃,導致初期戰士體力透支,減員嚴重。

  對於使用軍隊救災,汶川地震后,曾有軍方專家在《環球時報》撰文:中國軍隊的主要使命,是防禦外敵入侵,認為「鑒於我國災難頻繁,如果每次都使用國家常備精銳部隊,在當前中國國防安全形勢一直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並非長久之計」。專業的救援還是應該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軍隊在救災中往往處於從屬地位,履行配合性工作。比如,美國有許多專業的救援隊,在「9·11」事件后,合併二十多個政府機構組 建國土安全部,應對自然災害及生產和社會的其他突發事件。俄羅斯也在 1994年成立了緊急情況部,擁有多支應對緊急情況的專業力量。「民事上的快反必須要服從於軍事上的快反。」吳健認為,「拿海軍來說,就不能老當做海上護 衛公司來用,關鍵還是用來打仗的。」

  不過,鑒於中國軍隊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高度組織、紀律性、機動性,以及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忘我的犧牲精神,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發生重大災難還是得靠軍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homepeace 2010-4-27 05:00
sf
回復 ww_719 2010-4-27 06:21
AGRE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2: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