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最不該叫錯的「三個稱呼」

作者:女人話中話  於 2009-5-5 21: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之話|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8評論

關鍵詞:

現代漢語則承襲了古代漢語典雅、得體的特徵。尤其和人打交道,一張嘴就是謙辭、敬語,自然要講究尊卑長幼。謙稱和敬稱都涉及對人的稱謂,這些語彙有固定的說法。過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訣:「家」、「大」,是自稱長輩和平輩家人的謙稱,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小」 ,則完全是謙卑的自稱,即當著別人稱呼比自己輩份小或年齡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外」、「人」 :令,美好的意思。凡稱呼別人的家人,無論輩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稱別人的父親為「令尊」、母親為「令堂」、妻子為「令閫」、哥哥為「令兄」、妹妹為「令妹」、兒子為「令郎」、女兒為「令嬡」等。

  成套的外交辭令,似乎在騷首弄姿,很虛偽;但是,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應該具備這點基本常識,否則,就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以下是三個很容易用錯的稱謂,挑揀出來,請列位上眼吧。

  (一)乃父、乃師——不是他的父親、他的老師;而是你的。

  這個近乎文言文的稱謂,經常被現在的文化人揪出來引用。最常見的是領導講話、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擺擺老資格、說說「想當初」,便以客觀公允的語氣,聯繫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優秀,風格如何突出,頗有乃師(或者乃父)之風。」本想拉些老人、名家來陪綁,孰料,搬來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稱呼」,沒做成好人,防到辱沒了自家名聲。「乃」,是第二人稱代詞,「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稱代詞。陸遊在《示兒》詩里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乃翁,是「你父親」,代指詩人自己。看來,把第二人稱、第三人稱顛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這樣叫自己的老婆;應該留給別人的太太。

  這個稱呼遍地流。特別是打領帶、坐席面的場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稱為「夫人」。這樣抬舉別人的老婆,當然可以;偏偏有人鸚鵡學舌,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老婆,也說:「這是我的夫人。」《辭海》里明確標註夫人這一詞條的五種解釋:1,周代稱諸侯的妻子;2,古代稱帝王的妾;3,命婦的稱號;4,婦人的尊稱;5,尊稱對方的妻子。可見,稱女士為夫人往往是禮多人不怪,在家裡,跟自己的老婆叫夫人也無可厚非,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場合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老婆,張口閉口叫「我的夫人」。古代婦女沒資格拋頭露面、登堂入室,男人們便牛哄哄地謙稱為「拙荊」、「賤內」、「內子」,顯然,這種老掉牙的詞兒已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箱;但在大庭廣眾之下介紹自己的老婆是「我夫人」,似乎就有點臉皮厚了。比如,人家客客氣氣地問:「您貴姓?」回答必須是:「免貴姓……」;而不能自我介紹說:「我貴姓……」外交辭令,講究嚴格的尺寸,這是最起碼的文化修養,不應該弄錯。

  (三)兄——不一定指哥哥,不一定限於男性。

  兄,指哥哥;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則超出了這個意義,朋友互相尊稱便啟用這個詞兒,書面體中尤為常見,比如,仁兄、學兄、大兄……甚至乾脆稱為「某某兄」。首先,關係密切的哥們兒之間,可以這樣文雅地稱呼。古代同科進士,年齡相差懸殊,甚至奶油小生和老糟頭子們同出一門。沒辦法,肩膀齊為弟兄,即便相隔60歲,也只能以「年兄、年弟」相稱。此外,普通長者也可以這樣親切地稱呼年輕後學——當然,年輕人千萬別不識抬舉,萬勿這樣稱呼尊長。還有,男人也可以這樣恭敬地尊稱女士。魯迅先生和學生許廣平戀愛,他們的情書被編輯成著名的《兩地書》。兩人之間,便是以「兄」相稱,既親切,又持重,頗為得體。兄,已經派生出了「先生」的意思,比所謂「師長」的感覺,更平易近人。我認識一位女作者,採訪過冰心。冰心熱情地贈書題款,寫道:某某兄指教。那位女作者居然把這段經歷作為笑話,逢人便說:冰心分不清男女,白紙黑字的題贈不得體。殊不知,這位女士還未弄清「兄」的另一種含義。

9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8 個評論)

回復 homepeace 2009-5-6 00:42
女人話中話兄,乃好!
回復 宜修 2009-5-6 02:14
homepeace: 女人話中話兄,乃好!
從此村裡多了一位「宜修兄」。在下不勝榮幸!
回復 翰山 2009-5-6 08:14
此文很好。關於,「我的夫人」一說,我曾聽到過一幫文化人這樣互相稱呼,比如說,廣播學院畢業的一幫同學,裡面有人人皆知的杜憲。我想他/她們這些學文的,大概不應該不知道這種稱謂,但是仍這樣用,一定是有調侃之嫌。
回復 翰山 2009-5-6 08:20
此外,有一些是約定俗成。比如,你說:
『人家客客氣氣地問:「您貴姓?」回答必須是:「免貴姓……」』

在北京,如果有人問你,『請問貴姓?』,標準回答是:『姓王』,或『姓李』,沒有所謂『免貴姓王』等。如果,你要用『免貴姓王』,就會得到白眼兒,人家心理想,這人怎麼這麼俗呀。---這是約定俗成。我出北京之前,從不知道有『免貴姓王』一說。但是,到了,外面,下面,基層,反而『免貴姓王』是必說不可。否則,你就是沒有禮貌。於是,我養成習慣,在下面一定用『免貴姓王』,在北京,一定不能這麼用。
回復 十三大爺 2009-5-6 08:24
仁兄所言極是。
回復 xinsheng 2009-5-6 08:42
很好的介紹。 「我夫人」真的聽多了, 見怪不怪了。
回復 ww_719 2009-5-6 09:08
翰山: 此外,有一些是約定俗成。比如,你說:
『人家客客氣氣地問:「您貴姓?」回答必須是:「免貴姓……」』

在北京,如果有人問你,『請問貴姓?』,標準回答是:『
回復 翰山 2009-5-6 09:13
ww_719:
娃娃,幫我檢驗一下,我說得對不對?我假定你沒有出過北京。你用:免貴,。。。嗎?
回復 ww_719 2009-5-6 09:14
翰山: 娃娃,幫我檢驗一下,我說得對不對?我假定你沒有出過北京。你用:免貴,。。。嗎?
我出生,上學上班都在BJ,算是沒見識的...我看場合..有時用,有時不用...哈哈..
回復 翰山 2009-5-6 09:16
ww_719: 我出生,上學上班都在BJ,算是沒見識的...我看場合..有時用,有時不用...哈哈..
你說說場合? 我的經驗,出北京之前,沒聽說過。
回復 ww_719 2009-5-6 09:21
翰山: 你說說場合? 我的經驗,出北京之前,沒聽說過。
那您是沒遇到我...我是一多禮貌謙和的人呀....一見老前輩特nice,哈哈哈哈...
回復 八年 2009-5-6 09:25
記得我小時候,一次我爸喝酒回來,氣呼呼的說,他朋友的一個年輕同事在酒桌上來了一句:請問高壽啊?一句話氣到一桌人!胡說八道不是!
回復 翰山 2009-5-6 09:30
ww_719: 那您是沒遇到我...我是一多禮貌謙和的人呀....一見老前輩特nice,哈哈哈哈...
你在哪兒學的?我在北京,不會這麼說。
回復 ww_719 2009-5-6 09:31
翰山: 你在哪兒學的?我在北京,不會這麼說。
哦,估計是有文化的人都不那麼說,而我沒文化就亂學的,沒有理論基礎,哈哈哈....
回復 四合院的閑人 2009-5-6 09:49
翰山: 此外,有一些是約定俗成。比如,你說:
『人家客客氣氣地問:「您貴姓?」回答必須是:「免貴姓……」』

在北京,如果有人問你,『請問貴姓?』,標準回答是:『
不過我對年長的人都用「您貴姓?」一般都會說「免貴姓...」啊!特別是老北京人!絕對的!
回復 翰山 2009-5-6 09:51
ww_719: 哦,估計是有文化的人都不那麼說,而我沒文化就亂學的,沒有理論基礎,哈哈哈....
你看,又不正經。我是在文化圈子,沒有碰上。社交圈子也沒有碰上。也許軍隊圈子有?因為,我是從軍隊學來的。
回復 ww_719 2009-5-6 09:53
翰山: 你看,又不正經。我是在文化圈子,沒有碰上。社交圈子也沒有碰上。也許軍隊圈子有?因為,我是從軍隊學來的。
是家教!哈哈哈...(我說了我是看場合說的...哈哈..)
回復 翰山 2009-5-6 09:56
四合院的閑人: 不過我對年長的人都用「您貴姓?」一般都會說「免貴姓...」啊!特別是老北京人!絕對的!
你是說老北京?我就納悶兒,我在北京不會說,沒聽說過,『免貴。。。』,還不是我觀察不細。因為出去,都說,回北京,一定不說。也許,就沒有機會說這樣的話。打交道的人,大多數都只介紹名字,不介紹姓。我還跟娃娃求證她的例子呢。大概是我沒有在北京工作過,沒有機會用這個稱謂吧!
回復 四合院的閑人 2009-5-6 10:02
翰山: 你是說老北京?我就納悶兒,我在北京不會說,沒聽說過,『免貴。。。』,還不是我觀察不細。因為出去,都說,回北京,一定不說。也許,就沒有機會說這樣的話。打
是的。你可能沒在北京和老北京人的老輩人接觸過,所以不知道呢。我的中學同學有老北京,是很講究的啊。不那麼說,會被人看不起的,辦起事來不順。特別是和北京市政府幹部(包括區里街道辦事處派出所統計局社會保險中心等,因為北京市的機關企業屬地化管理了)打交道更要注意呢。
回復 翰山 2009-5-6 10:08
ww_719: 是家教!哈哈哈...(我說了我是看場合說的...哈哈..)
家教?我從來沒有。記得,後來,問過一次我父親,他好像說這是一個比較正規,舊式的用法,反正得的印象是,不該用。起碼,新中國不該用。真有意思,看看閑姐的。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7: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