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李偉東:民國丟失大陸七十年祭及戰略檢討

作者:light12  於 2019-11-6 09: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0評論

 

重磅政論!李偉東:民國丟失大陸七十年祭及戰略檢討
2019年10月21日

    
    中華民國丟失大陸70年祭及戰略檢討
    
    ——兼談大陸政治改革和穩定台海局勢的兩個建議方案
    
     (討論稿)
    
    (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李偉東
    
    


    
    目錄:
    一, 不科學的歷史認知及「民國復歸派」的不現實建議
    二, 中共到底是如何得了天下的
    三, 國民黨戰略錯誤之一
    四, 國民黨戰略錯誤之二
    五, 國民黨戰略錯誤之三
    六, 真正的歷史教訓及大陸政改和台海關係的兩個方案
    附件:《大中華邦聯方案》
    
    正文:
    
    筆者題記:很多年以來就想說說這個話題。心中充滿悲涼地寫完這一篇后,也就不枉我此生所學所思了。本文破解了一個歷史難題,同時也拯救了我自己多年來因在歷史迷霧中理不出頭緒而矛盾掙扎的靈魂。能不能拯救朋友們的靈魂,那要看天意了。直面那段歷史中所有爭議性問題,並說出我自己的判斷,需要勇氣,因為幾乎顛覆了所有人的歷史認知。好在我是個有點勇氣的人。我知道,我的結論還會引發新的爭議,你可以不同意我說的,但請有理有據地駁倒我,我佩服跟我較真並駁倒我的朋友。
    
    2019年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108年國慶,也是她丟失大陸70年祭日。回首民國一百多年的艱難歷程令人唏噓。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最後功敗垂成,拋下了五萬萬同胞,退守孤島,被逼退出聯合國,至今只剩16個邦交小國(海地可能也動搖了)。但令人讚賞的是,一個管轄土地只剩下台澎金馬的微型中華民國,卻能在蔣經國治下實現了從威權到民主的轉型,因而逐步實現了政黨輪替式的普選民主政治,再次成為亞洲令人刮目相看的真正民主國家。然而,這個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巨大成功,目前也在大陸極權制度的壓迫下趨於變形:從可以撬動大陸整體民主化的重要蹺蹺板,正趨向於跟大陸徹底脫鉤,一個黨綱主張獨立的政黨正在執政,一個「台灣國」只剩下一層待揭開的面紗了。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一百多年前,中華民國開國之父們的民主夢想,是否註定到最後只能成就一個島國的民主政制?他們的歷史格局,就只有這麼小嗎?他們那個全中國的民主夢還能實現嗎?
    
    另一方面,被拋在大陸的五萬萬同胞,在歷經了28年磨難、被各種運動整死餓死幾千萬人之後,才終於吃飽飯並逐步過上了比較富裕的日子。但他們的基本民主權利至今不能實現,仍在極權統治之下。而這個極權政體正咄咄逼人地準備「收回和統一」台灣,將民主的和縮小了的中華民國徹底滅掉。70年前那場大決戰,並未徹底落幕,新的決戰正在到來。台灣和大陸人民的歷史命運都取決於這場遲到了70年的決戰。歷史的天枰將向哪一方傾斜?2300萬台灣同胞和14億大陸同胞,正處於惴惴不安之中。
    
    中華民國110年之後,她的命運到底是蛻變成一個微型島國,還是仍有撬動大陸民主之踵的能力,神奇歸來?《中華民國頌》里的那句歌詞:「千秋萬代,直到永遠!」,還能如願嗎?蔡英文總統在剛剛結束的中華民國108年慶典上發表了《堅韌之國 前進世界》的演講,呼籲抵制一國兩制,堅守「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的共識(中華民國=台灣)。而國民黨則以中華民國創國黨的身份發出批評:蔡英文總是把自己說的似乎與中國無關,正在為台獨鋪路,如果再讓她執政四年,中華民國將在她手裡粉身碎骨。韓國瑜則發表《兩岸政策白皮書》,既反一國兩制,也反台獨,提出「愛台灣,護中華;顧腹肚,拼未來」的競選口號。
    
     台灣的命運在中華民國丟失大陸70年後仍然與兩個中國糾纏不清,這種糾纏到底會給兩個中國和台灣帶來何種結局?
    
    讓我們回到70年前,看看那場決定命運的決戰,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可對今日即將到來的新決戰提供寶貴借鑒。我以此文作為中華民國丟失大陸70年之祭文,並嘗試作出70年來從未有過的深刻戰略檢討(說句玩笑話:這筆老賬該算算了)。
    
    在這篇長達四萬多字的論文中,我根據對歷史進程的研判,提出了解決困局的三個戰略性方案:一個是時空穿越性的《1946年民國憲政改造方案》(意在通過沙盤推演,看看能不能幫蔣公找到一條破解當時困局的出路。這是一個無法挽回歷史的馬後炮。但對未來中國大陸的政治前途也許有借鑒意義);第二個是《當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建議方案》(意在推動大陸沿著一個現實可行的路徑推動政治改革);第三個是《大中華邦聯方案》(意在穩定台海局勢和給台灣擴大國際生存空間及給大陸實現和平統一提供一個新思路)。但這些方案都要隨著對歷史演進的經驗總結順勢提出,因此請您耐心讀下去。讀完了,敬請批評,我可能按您的意見修改,所以我在本文標題下定義為討論稿。
    
    一、 不科學的歷史認知及「民國復歸派」的不現實建議
    
    大約從15年前起,中國大陸和海外興起了一股民國復歸思潮(只是思潮,尚未形成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改革已死,民國當歸」(陳永苗)。記得大約同時我提出「改革已死,革命當立」的口號(革命是指制度轉軌,形式可以從暴力革命到顏色革命到自我光榮革命等很多種,我當時主要呼籲和鼓勵共產黨自我光榮革命)。民國復歸派有幾位很有影響的理論家,如辛灝年、陳永苗、王雪笠、封從德、阮傑等。他們的主要觀點是:1、在對共黨極權無可奈何之際,應該改變思路,呼籲民國當歸,因為只有中華民國才稱得上是「新中國」,而共產黨自我標榜的新中國,不過是專制主義的歷史復辟。張博樹在評價辛灝年這個歷史定義時說:灝年先生獨立思考,精神固然可佩,但這種理解歷史的方式卻出了問題,犯了和共產黨解釋歷史時「非黑即白」且「一貫到底」的同樣錯誤。其實,無論國民黨的歷史還是共產黨的歷史,都不能用這樣的線性方法來解讀,因為它至少會把複雜的歷史簡單化。(參見張博樹《「共和」60年》)2,中華民國是華人世界的民主樣板和100年來碩果僅存的華人民主努力的優秀成果,不應讓其僅在一個島上存在,應該繼續鼓勵其光復大陸;3、中國不用到處搬用民主經驗,本有現成的屬於中國人自己獨創的民主體制(五權憲法和總統與內閣分權的混合政體),只要在大陸推行民國1947年初頒布的憲法(即所謂47憲法,因其於1946年末通過,所以有時也被稱為46憲法),就可以迅速填補共產黨倒台後的憲政真空,實現制憲和大選,完成民主轉軌。但他們沒說如何能讓共黨倒台,似乎民國復歸戰鼓一響,大陸共黨政權就呼啦啦大廈傾倒了,人心也望風而歸(因為天下苦秦久矣)。封從德在上述前提下反覆強調從民變到兵變再到政變的思路,只是從來不說大陸整體民變如何會發生(他們一直被大陸的少量民間抗議所鼓舞,視為民變在即。也從未總結為何民國在1948年也激起了民變,失去民心后,在共黨打擊下導致失敗);4、在總結70年前國民黨如何丟失大陸的問題上,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由於蘇聯幫忙(給錢給槍)和共黨邪惡地蠱惑了人心。如同老電影里的台詞: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民國復歸思潮出現后,除了在國內和海外部分反對派中得到一些響應外,至今無法形成運動。另有一些激進的海外反對派則大力支持台獨,自然反對什麼民國復歸。最尷尬的是在台灣的國民黨一直視而不見,從未響應和支持過,說明他們早就不想什麼反攻大陸的事了。民國政府如今在試圖摘了民國牌子的民進黨手裡,就更談不上支持了。只有如我這樣被誤稱為「統派」的學者,與民國復歸派在社交媒體上有過一些深度討論,但也是零碎和不系統的。我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點上:1、民國復歸派對1949年國民黨丟失大陸之歷史教訓的討論是相當膚淺的,找不準當年失敗的原因,很難談到什麼復歸。2、輕率地把1947憲法拿到今日中國來用——在民主轉軌時刻,也是對今日中國知之甚少的表現。經歷70年巨變的大陸,人心和經濟政治制度已經發生了難以嫁接47憲法的變化。如果真有轉軌的那一天,47憲法也只能是個參考文本。大陸的立憲需要另起爐灶。
    言歸正傳,咱們回到70年前。
    
    二、 中共到底是如何得了天下的
    
    中國這個自秦始皇以來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大帝國,雖然歷經朝代更迭、大一統短暫崩塌、少數族裔統治(有人說元和清都不算中國,但無論中華民國還是如今的共產中國的官方史觀仍然根據道統和文化傳承確認元和清都是中國),但統治集團的幾個基本理念一直保持著並世代傳承和頑固不化,成為一種統治基因,哪怕某個具體的統治者在年輕時一定程度接受了另類思想(如民主),也會在實際掌握統治權之後逐步蛻變成「准皇帝」一樣的威權統治者(如孫中山和毛澤東),這幾乎是中國徹底實現民主化之前的歷史宿命。這幾大統治基因是:1,大一統(無論誰當政,如果沒有統一就一定要實現統一);2,中央集權;3,如果不能建立起帝制,也要共推一個領袖——准皇帝(換句話說:天無二日);4,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成王敗寇(中央政權無法協商或民主產生,只能實力為王)。這種統治基因在20世紀初撞上了民主大潮,專制基因與外來的民主浪潮博弈了100多年後至今仍未見分曉。奇特的是,這種大博弈大衝突,實際已經發生了三次:1911、1949和1989(六四事件是后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現代中國近110年的歷史表明,在世界第一次民主浪潮席捲而來之時,擁抱民主還是維護專制,或者在兩者之間尋求變異的混合模式,不僅是裹挾所有人的大潮,更是爭奪統治者的那些精英們內心的張力和衝突。這種民主還是專制的衝突一直左右著自1911辛亥以來近40年的歷史。中華民國從民主開端,到1949年卻被以「蔣家封建王朝」的污名趕出大陸。那場內戰和革命,從1949年的視角看起來(無論西方還是東方看中國)都是有一個更接近民主的、有朝氣和清廉的政治力量戰勝了專制力量,「人民當家作主」了。不管後世如何揭露當時全世界都上了共產黨的當,但當時的人民和主要西方國家都認為是「准民主」在中國的又一次勝利(英國1950年1月即承認新中國,美國1948年後基本放棄了對國府的支持,韓戰後才恢復支持)。畢竟新的中國看起來是個多黨政治協商出來的「准民主」政體,並同樣承諾大選,比敗走的國府更民主更廉潔並獲得人民支持。
    
    我們姑且先承認後世史家普遍認可的結論——從共產黨後來的倒行逆施往回推導出來的結論:共產黨欺騙了全世界,那我們來看看共產黨在哪些方面騙了世界。大約八年前,我曾經在新浪微博上發表短文,總結了共產黨的五騙:1,騙農民給土地並且鼓勵破產農民血腥對待地主,從而沒了退路,只好跟著共產黨走;2、騙工人說自己與工人階級是同階級而且是他們的先鋒隊。實際自向忠發(一個鑲著金牙和左手有六個指頭的淮鹽商船大副,1928年7月在瞿秋白被罷免之後在中共莫斯科六大上當選為政治局主席,按習慣稱之為總書記。由於特徵明顯並被已叛變的鉗工出身的顧順章指認,國民黨特務於1931年6月將其逮捕,向忠發隨即叛變,但還是被處決了。向叛變導致在上海的中共總部再也無法隱藏,只好投奔江西蘇區)之後,共產黨領導層一直由左翼知識分子和知名將軍組成,工人黨員的忠誠度一直不被確信;3、騙全國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說共產黨才代表中國的民主方向;4、騙蘇聯說自己不是山溝里的馬列主義,是真馬列主義,政治路線是(經蘇聯同意的)先搞新民主主義,最後實現社會主義(說他們騙蘇聯是因為自1958年起,中國共產黨就不搞社會主義了,要超越蘇聯一步邁進到共產主義);5,騙美國說自己才是中國的民主政黨,代表中國的民主方向。由於以上的成功欺騙,共產黨在1948年前後贏得了農民、工人、知識分子、蘇聯和美國的共同支持,因此才贏得了最後勝利。這個五騙的總結曾經贏得很多點贊,並被認為遠遠超過了民國復歸派關於共產黨僅僅是靠蘇聯支持取得成功的簡單認知。
    
    但經過近些年的深入思考,我注意到上述總結仍然是歷史的皮毛和表象,並非歷史深處的邏輯。雖然歷史給出了如下事實認定:1,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共產國際的第57個支部,是拿著蘇聯盧布起家的;2、1924年起,蘇聯指使中共混入國民黨高層和北伐軍,試圖逐步取國民黨而代之;3,1930年代初,蘇聯指揮中共在江西武裝割據和獨立,成立了背叛民國的蘇維埃共和國;4,1945年蘇聯攻入中國東北后,給了中共大量繳獲的日軍武器和約三個朝鮮師,並在林彪進入東北初期失利時,讓他們退入蘇聯和朝鮮保存實力。但這些都不是中共取勝的根本原因。
    
    第一)前面提到的五騙雖然從表面看是合理的,但深入分析仍不能百分百地確認就是騙。中共的確兌現承諾,給了農民土地(歷史代價是屠殺了數以百萬計的地主)。但從1953年開始三大改造起,為了與蘇聯爭奪國際共運領導權,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才再次剝奪農民土地,合併成人民公社。後來從1979年起(全國普遍實施是從1980年起)又用承包方式事實上再次還給了農民土地,一直至今。從1947年中共各「解放區」土改開始,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農民實際得到私有土地約五六年時間。這股巨大的歷史動力足以動搖這個農民大國原來的統治基礎——國民黨只做了有限的減租減息工作。
    
    第二)中國的產業工人本來就人數不多(1940年代只有數百萬),由於從1920年代起共產黨就在工人中發展黨員,傳播階級論調和剝削認知,工人中認同共產黨說教的人很多。共產黨的逐步壯大讓工人階級看到了自己未來將上升為領導階級的光明前途,自然跟著共產黨走。而實際上共產黨從來就看不起工人(自向忠發之後),經常用流氓無產者的定義敲打工人和僱農,自己則以工人階級先鋒隊名義去領導工人階級。這一點,傻傻的工人階級到1980年代在國企下崗了都沒弄明白。其實,那場持續半個世紀(從1908慈禧光緒去世到1949共產黨得了天下)的中國命運大決戰,不過是一幫右翼知識分子(國民黨)和一幫左翼知識分子(共產黨)裹挾工人農民鄉紳和資本家的大決戰,是中國知識精英在選擇中國道路問題上的生死對決。最後是打著「更民主」旗號的左翼知識分子(共產黨)取得了勝利(我們後來會逐步發現所謂「更民主」其實更接近民粹主義)。民主這個舶來品真是讓全中國的知識精英都著了魔,至今還糾纏其中。當下的中國又在「到底是威權統治更好,還是民主更好」的爭議之中動蕩並殃及香港,而且這種爭議正在波及世界並改變著世界的「頭腦生態」。其實如今的共產黨正在蛻變成1948年的國民黨,在威權還是民主的困局中掙扎。
    
    第三)民主浪潮不僅衝擊到國民黨和共產黨,讓這兩個精英黨陷入民主還是專制的搏殺之中(客觀地說,兩黨領袖在民主和專制的選擇方向上都有雙重取向,內心裡真正想的是到底用哪種手段更能獨霸天下),他們都是「內專外民」的(內心專制,表面民主),關鍵是看誰能讓百姓和國際相信自己是更民主的(從國共兩黨對民主憲政的認知程度而言,國民黨是超過共產黨的,可惜策略欠缺)。可悲的是,一場讓數百萬人喪失生命的內戰,表面上爭奪的卻是誰更代表民主?如同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兩派武鬥,爭的卻是誰更「忠於毛主席」。
    
    那麼,既然兩黨都標榜自己要民主,為什麼不能合作建立民主政府呢?他們表面上也這樣做了,但後來都由於實際利益衝突撕毀了協議(共產黨要政府中的14個部長席位,國民黨不給;國民黨讓共產黨裁軍,共產黨把正規軍裁成民兵應付),陷入全面內戰。這就苦了兩黨之外的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他們本想在抗戰勝利后可以看到和參與一個民主的新中國的建設了,現在兩大領路人卻陷入了內戰,迫使他們不得不選邊站。
    
    那麼選邊的標準又是什麼呢?誰更民主。從國共重慶和談開始到共產黨佔領南京的四年間,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進行了艱難的選擇。如果說他們都被共產黨騙了,也不盡然,因為他們都是很有智慧的文化人。從1946年李公僕、聞一多在昆明被暗殺開始(後來史家挖掘出李公僕死於部下暗殺,與特務無關。還有一種說法是聞一多死於共產黨特工暗殺,為了嫁禍國民黨——不能完全證實),共產黨就指控國民黨是特務統治和專制政府。遠在美國哈佛大學的費正清撰文指責國民政府特務統治並說共產黨更代表民主方向。知識分子的心就傾斜向共產黨了(不管後來如何證實了共產黨的陰謀,都難以改變當時的人心向背了)。
    
    再看到國民黨的「劫收」大員們迅速地「五子登科」陷入腐敗,再看共產黨幹部戰士的同吃同住甘心清貧,知識分子就更傾斜了。再進一步看到共產黨的土改政策(當時還是溫和的,並沒有打殺地主)更符合農民之心,就覺得共產黨要得天下了。再進一步看到來自美國的考察團讚揚延安和邊區的民主作風和民主實驗(用黃豆投入碗中當選票),就更相信共產黨要民主是真的了。那邊廂國民黨背上了暗殺知識分子的污名,這邊毛澤東卻在窯洞里與黃炎培(後來的副總理)大談用民主方式跳出專制循環的歷史周期律。知識分子的觀感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關於如何騙了蘇聯,前面已經談到。中共開始也是對蘇聯亦步亦趨的,新民主主義方案是蘇聯幫助制定的,政治協商方式的新政府也是蘇聯同意的,蘇共也沒有逼著中共快速進入社會主義。只是斯大林一死,毛澤東就看不上赫魯曉夫了,覺得自己可以當共運領袖了,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超越蘇聯的社會主義,率先進入共產主義了。前面還提到中國統治集團的大一統和獨斷乾綱的統治基因,此時毛澤東獨掌了大權,一言九鼎了,統治基因中毒素就爆發了。
    
    第五)美國如何被騙有後來麥卡錫主義時期揭發出來的材料為證,美國也討論過失去中國大陸的得失,有心人可自己找材料參考。但說就是幾個白人傻子輕信中共,也有失偏頗。因為中共當時不完全是欺騙。從中共對未來中國政體的選擇傾向上看,可能更符合美國利益,不然他們就不會阻止孫立人追殺林彪,也不會對國府禁運,也不會派五星上將馬歇爾來中國說和,更不會成立軍調處,一直像維和部隊一樣不讓兩邊擴大戰爭了。美國一直到國府丟了南京,司徒雷登大使都沒有像蘇聯大使一樣跟著國府跑去廣州,而是在南京等著共產黨來談判,或許為了建交。直到毛澤東發表《別了,司徒雷登》才明白,一個巨大的中國,已經脫離美國的掌控,「一邊倒」向蘇聯了,世界的冷戰天枰傾斜了。
    
    我們再來綜合評價一下共產黨的騙與非騙。
    
    綜上所述,如果說從1945到1949 ,共產黨就是跟全中國及全世界玩了一個民主騙局——根據該黨後來的行為(包括1957年鎮壓知識分子、1958年狂熱建設共產烏托邦餓死數千萬農民以及後來的文革極權專制所製造的種種災難等),往回倒推出十年前的行騙意圖,那這也是一個充滿戰略思維和取得了極大成功的騙局,是一群高手將世界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騙局,可以說是無人可以逃脫的騙局。共產黨的行騙技巧有這麼高超嗎?這多少有些說不通吧?就算是共產黨高層囊括了當世所有高級騙子並騙了所有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以及共產黨的幾乎所有基層黨員,都沒有主觀行騙的故意,他們是真誠地在為一個「民主的新中國」而流血犧牲頑強奮鬥。很多人到死都不會想到他們的黨後來會蛻變成一個領袖獨裁併瘋狂地鎮壓人民的黨。如果說那些犧牲者,從一開始就與黨魁合謀做一件驚天騙局,為了把中國帶入人間地獄,並為此不惜反叛和推翻當時的合法政府,那真是侮辱了他們的善良和真誠。
    
    歷史的真實情況是——如前所述,共產黨不過是中國知識精英中的左翼激進分子,他們當年真的在追求民主。只不過他們要的民主更具有民粹色彩,也嫁接了中國古典的天下大同、無處不均勻、無處不溫飽、四海皆兄弟、窮人翻身當家作主、天下無欺壓、天下無腐敗的農民烏托邦式的民主(在他們的理解中,上述定義也就是社會主義。這如同孫中山曾明確宣稱的: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這個中國農民和知識分子憧憬中的民主模式,其實還暗含一個「人民領袖和大救星」的位置,說到底就是對一個與人民打成一片、為民做主的好皇帝的需求。毛澤東曾宣稱他的民主是囊括了東西方民主精華的最好的民主:兼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林肯的三民主義和羅斯福的四大自由。說到底,1949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實際是兩黨民主方案的大比拼:國民黨拿出了一個很好的47憲法並實行了普選(47憲法以46政協會議討論為基礎,共產黨也參與了起草),但人民更喜歡共產黨拿出的更傾斜於普通民眾權益的民主方案。
    
    共產黨方案節制大資本、滿足農民的土地需求、照顧工人的勞動權益、更注重言論自由(後來實際這麼做的是另一回事)、更尊重在野的民主黨派、更看重廉潔和親民、更看重人人平等、更看重國家主權和安全。很遺憾,一個具有右翼保守自由主義精神和更接近現代民主形式的憲政方案——國民黨的方案,輸給了一個更民粹主義的民主方案,還暗合了一個王朝更替的歷史周期。這場大比拼,國民黨首先在政治上輸了,其後的軍事失敗,不過是政治輸了之後的必然結果。至於蘇聯支持共產黨之類的事情,不過是這個大歷史邏輯的細微末節。張博樹說:總的來說,內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志在宏圖,政策基本得當,懂得自我約束,也善於自我宣傳,確實贏得了越來越多「解放區」乃至「國統區」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反觀國民黨作為當時中國的當權黨,卻在抗戰期間就已身染腐敗重疾,戰後更是迅速走向敗落。(引自《「共和」60年》)
    
    如果說共產黨不是騙子,只是迎合了民眾的實際利益需求,那麼,毛澤東是不是騙子呢?也不是。他雖然被評價為沒讀過洋書包括馬列原著、沒出過國,就是一個充滿痞氣的農民小知識分子。但自遵義會議上共產黨的領導權落入他手之後,共產黨在抗戰中利用日寇入侵造成的國府管轄斷層竭力發展壯大自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成功的被後世史家稱為欺騙的運作,其實都是戰略家的大手筆。新民主主義路線的制定遊說直到成功也是極有智慧的。他也不愧是個一流的軍事指揮家,梁漱溟曾經在國民黨軍事家蔣百里那裡聽說了抗日持久戰這個概念后,來到延安找毛澤東徹夜深談,驚訝地發現毛澤東不僅同時想到了持久戰,而且已經把怎麼打持久戰、持久戰的三大階段及具體的用兵之道說的頭頭是道。黃炎培去見他時,又發現他不僅懂民主,而且對運用民主解決專制循環充滿信心。這都不是騙局,只不過毛澤東最後操作這個民主時,把它變成了民粹式的大民主。如果說他是個農民,那也是極為狡黠的農民。他並非不懂民主,而且對民主的模式和運作都很熟悉,不然不會在與國民黨的制憲爭議中逐步佔上風。他也沒有從抗戰勝利起就存下了一顆用民主騙術獨霸天下的心。他曾經設想讓國民黨把他們融入新的聯合政府,從此開始進入議會鬥爭時代。他也沒想一開始就發動內戰,因為1945年共產黨的實力只及國府的1/4。內戰興起時,他也沒想到只用3年多就贏得天下。能不能贏,他根本沒有把握,所以做了與國民黨再打十年的準備。所以,抓住民主這個人心所向的法寶,並把共產黨打造成民主先鋒是他真誠的政治戰略,並希望籍此讓共產黨勝出。他取得天下后,也兌現了民主承諾——組建了多黨協商出來的聯合政府,並成功運作了五六年。
    
    但是,後來他變了,前面提到的統治者基因開始發揮作用,同時共產黨原來就把新民主主義政治當成最低綱領,而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當成最高綱領。個人崇拜和領袖慾望及新民主主義政治取得的階段性成功讓他忘乎所以,逐步蛻變成十分霸道和完全根據個人喜好行事並強勢超越共產黨自己確定的革命階段論的暴君(歷史學者挖掘出他從延安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劣跡斑斑的獨裁者了。是的,但那時總體上是隱性的,黨的基層和外界並不知道)。他開始背叛共產黨與國民黨爭民主時代的民主承諾,逐步陷入一黨獨裁和個人獨裁,開始醉心於在國際共運中爭奪領袖地位,並為此不惜改變土地制度(搞人民公社)和工業制度(搞計劃經濟和國企主導)。直至把黨內還有一點民主作風和親民之心的同志逐一打到,甚至不惜為此發動文革,直到把中國折騰的瀕臨崩潰。還是沒有忘記爭奪國際上的領袖地位,當不了共運領袖,就去當「丐幫」(第三世界)領袖。
    
    毛澤東是共產黨民主承諾的背叛者和造反派。由於他的背叛和留下的種種惡果,使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天下時的諾言成了一場大騙局,累及那些為民主自由英勇犧牲的烈士也都跟著成了騙子。今天的輿論甚至經常調侃埋怨蔣介石當年剿匪不利,讓共產黨後來坐了天下,導致幾億人缺衣少食,甚至被大批餓死,毫無人權可言。也因此,在他死後,他的黨內同志造了他的反,批判了他的「晚年錯誤」,在經濟上做了撥亂反正(只完成了一半)。因此,今天習近平強調不忘初心是對的,但不是什麼不忘共產主義初心(這個共產主義的初心,根據歷史經驗早就該擱置了。我們最後一節再討論),而是應該拾回爭民主自由的承諾和初心,才能無愧於那些犧牲的烈士。
    
    中共雖然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理念成立的,但到1940年代全黨最低理想就是為實現新民主主義而奮鬥(共產黨主導的民主),並且那些老一輩革命家基本都認為自己一生能實現新民主主義就不錯了。建政初期也確實按著這個路線在走,所以才有開局欣欣向榮的氣象。只有毛澤東和黨內極左派忘記和背叛了這個最低綱領和民主承諾,當然毛也有抑制腐敗和不忘本的理由。為了壓制全黨意見他殘酷地搞起了黨內路線鬥爭,並把民國黃金十年培養的和建政后從海外歸來幫助建設的近300萬知識分子都打成了右派和右傾,幾乎葬送了他們的一生。而且為了與蘇聯爭奪共產圈的領導權,發瘋似的搞起了共產烏托邦,改變了新民主主義的工農業經濟制度,使經濟幾近崩潰,餓死了數千萬人。在劉少奇陳雲等努力恢復經濟(給了農民自留地農貿市場等有限自由)的三年中,他還是不服輸,用一系列陰謀詭計捲土重來發動文革,把他的同事都打到,繼續沿著他1958年的共產烏托邦路線狂奔,直到把經濟徹底搞崩潰,全國再次陷入內戰。
    
    毛澤東成就了新民主主義的大業,但他隨後就背叛並砸爛了它。他一生不過是在為一個農民式的大同世界理想在奮鬥——無處不均勻、不患寡而患不均(他的確實現了這個理想,只不過是無處不貧窮的平均主義)。毛澤東是尚有一些追求民主理想氣質的共產黨的毀滅者(當然,共產黨理解的民主與我們今天不同,他們要「無產階級民主,批判資產階級民主」),他親手毀掉了人們曾經尊敬和佩服的共產黨。他臨死前其實面對著後半生的重大失敗和由他導致的深重災難,像一個後繼無人的悲情帝王。我希望中共能夠對得起自己那些為爭取民主自由而犧牲的先烈,主動來一場光榮革命,升華到為實現民主而且是普世民主而奮鬥的軌道上來。
    
    做了如上分析結論后,讀者一定會問:你的結論是不是對國民黨太不公平了?是不是美化了共產黨?請再往下看。
    
    三, 國民黨戰略錯誤之一
    
    說到國民黨,就不得不說到孫中山。他是國民政府確立的國父,也是國民黨確立的永遠的先總理(同盟會總理)。這兩個稱號他是當值無愧的。他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1894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黑龍會支持下成立同盟會)就要革滿清政府的命,提出了三民主義、國民革命、建國方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五族共和、軍政訓政憲政、天下為公、臨時約法、五權憲法、地方自治、聯俄容共、掃蕩軍閥、政教分離、宗教自由和大亞洲主義等主張。孫中山還設計了暗含三民主義的中山裝、參與設計了民國五色國旗和海軍軍旗(即後來成為國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還創立了《中國日報》和《民報》。中國一百多年的革命史有兩條思想主線,之一就是孫中山的上述思想,可以簡稱孫文主義,另一條是馬列毛主義。而且這兩個主義互相映襯互相糾纏,難壞了當時的天下書生,其取捨贊否構成了那個時代整個民族的精神搏殺。共產黨後來把孫中山一直尊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每逢建國整十年的大慶都要在天安門廣場上矗立孫中山畫像,與城樓上毛像遙相對立,互相呼應,因為毛的成功離不開孫的襄助,他們真乃「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是惺惺不相惜」。
    
    孫中山不僅是革命理論家,而且是實踐家,更是「繼續革命」家(讓我們想起毛澤東晚年瘋狂的繼續革命)。他一生都在繼續革命,在第一次辛亥革命成功之後,他仍不願在自己創造的憲政框架內行事,反覆掀起二次、三次革命、護國革命、北伐革命,成為民國初年到1928年約17年間中國軍閥混戰的源頭之一。他的繼任者蔣介石在艱難統一中國之後,又不得不面對另一類革命——共產革命的困擾,直到在大陸徹底丟掉了孫中山的革命成果。因為共產革命是孫中山為了繼續革命,找蘇聯幫忙,蘇聯連同借款和顧問一起打包塞給孫中山的。可以說共產革命是孫中山三民主義革命的借款利息,終生如影相隨,直到利息壓倒本金。
    
    孫中山從1895年起連續籌款籌人,在廣東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均以失敗告終。後來終於在他的同盟會「中部分會」的分支「共進會」的參與下,借滿清政府將中部兵力抽調去平息四川保路運動、中原兵力空虛之機,發動了武昌起義,終獲成功。孫很快回國,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並立即北伐,與袁世凱對壘。后與袁世凱談判:只要袁世凱逼清廷退位,孫就將大總統讓給袁,他自己下野休息去發展實業和鐵路。雙方終於達成協議,也完成了一場中國式的光榮革命——清王朝和平退出歷史舞台了。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孫中山被任命為鐵路督辦。按理說革命大業已成,接下來憲政磨合運行問題完全可以隨它自然生長。但孫中山從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臨時約法》來捆住袁世凱手腳,讓他什麼事都幹不成(參見張博樹: 「百年國恥」的背後——中國近代史再梳理(上) l 中國戰略分析zhanlve.org/?p=7571)。總統做任何決定都要由議會贊同才能施行。袁世凱繞開議會自行決定了一次向列強借款事宜,並被懷疑指使趙秉鈞刺殺了宋教仁(宋教仁是臨時約法和內閣制政體的主要設計者,按國民黨當時取得國會多數席位的選舉結果,宋教仁應該出任內閣總理,對虛位總統袁世凱構成了權力威脅),但這個懷疑至今都無法證實,後世也有認為趙秉鈞自行其是或陳其美指使的。孫中山不聽黃興用和平方式和法律手段抗爭的勸告,馬上發動了二次革命要打倒總統(此時民國才成立一年),而不是回到議會和憲政框架去「糾正」袁世凱。袁世凱也與孫中山較勁,孫提的廣東至廣西的鐵路方案也被袁否決。總統與議會之爭夾雜著府院之爭再次演變為武力衝突。
    
    二次革命導致八個省市脫離中央政府,內戰爆發,最後袁世凱獲勝,國民黨死難近萬人並被取締,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並組建中華革命黨繼續革命。國民黨與袁世凱合作取得的辛亥革命憲政成果,迅速被國民黨拋棄,再次轉為武裝革命。中學生歷史教科書上都簡化說由於袁世凱復辟稱帝導致孫中山二次革命。其實那是孫中山發動了二次、三次革命之後的護國戰爭。孫中山一手締造的民國,才存在一年他就想毀掉重來。也導致合作方袁世凱覺得民國憲政還是礙手礙腳,還不如恢復帝制搞君主立憲更符合中國國情(他的倒行逆施也自食了惡果,導致他於1916年病逝)。孫和袁聯手創立了民國共和憲政,又一起從各自方向上毀掉了它。皇上沒了,大總統也沒了,袁世凱統轄的北洋六鎮(相當於六方節度使)再也沒人節制了,因而群雄並起,軍閥混戰開始了。不客氣地說,這場軍閥混戰純粹是因為孫中山不在憲政框架內解決問題,親手毀掉自己創建的民國,推倒重建引發的。
    
    客觀地說,儘管袁世凱死了,又出現張勳辮子軍擁立溥儀短暫復辟(12天),北方軍閥們互相廝殺,大總統和國府總理兩個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北京民國政府(所謂北洋政府)的牌子始終立著,議會框架一直都在,憲法被反覆修改,而且日臻成熟。連被稱為賄選總統的曹錕都於1923年制訂出一部令後世稱道的憲法。各軍閥之間雖然打仗爭地盤和稅源,但各自管轄的地方也頗有良政,如吳佩孚、閻錫山和張作霖各自管理的地方都挺安穩,民生並未凋敝。並非像後世史家描述的那樣戰火連天,水深火熱。反倒是孫中山自己另立的廣州政府也起了內訌,他與主張聯省自治的陳炯明鬧翻,用軍艦炮擊廣州導致百人死傷,得了個孫大炮的名聲。
    
    不過,此時的孫中山以他巨大的開國聲望,如果願意回到憲政框架內運作,仍有機會改造北洋政府重掌大權,繼續打磨民國政制,使它趨於成熟。後來1925年孫中山北上北京,就是段祺瑞、馮玉祥和張作霖聯合邀請去談判的,結果身染重病終於不治。留下的遺訓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孫去世后,北京有12萬市民湧進中山公園瞻仰遺容,有兩萬多人護送靈柩去香山碧雲寺暫時安置。可見孫的號召力,就算不再武力革命,也能夠挽回民國運作。但他的遺願之一卻是像列寧那樣保存遺體供後世作為偉大的革命家來瞻仰,並請蘇聯提供水晶棺。蘇聯專家認為孫去世后遺體未做合理的防腐處理,已無法保存,但同意提供水晶棺。後來蔣介石統一中國定都南京后,將孫中山永久安葬在中山陵。只留下那隻空空的水晶棺擺放在碧雲寺至今,令觀者嘆息那個逝去的民主夢。這是后話。
    
    孫中山帶領國民黨犯下的第一個戰略錯誤就是自毀民國框架,在廣州另立中央(這個故事讓人想起曾有人誣陷林彪,說他1971年要飛去廣州另立中央),並在袁世凱取締國民黨之後又組建中華革命黨並要求黨員向他個人效忠(一個領袖一個主義即由此而來),然後以放棄外蒙和容許共產黨混入國民黨為條件,向蘇聯尋求援助,以便使他能夠再次革命和北伐,建立他理想中的黨國和黨軍。孫中山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威權主義的想法,可能與他的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的主張有關。但黨國和黨軍一旦建立,就會沿著自己的軌跡走下去,沒有重大變故難以撼動。他對北京政府採取的另起爐灶,推倒重來的做法,後來被毛澤東學去,1949年也推倒了民國政府而不是自己就任民國總統,另建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使兩個中國的尷尬局面延續至今。可以說,毛澤東真是孫中山的忠實學生,包括個人崇拜和建立黨國黨軍那一套都是跟孫中山學來的,並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2019年10月1日,這兩尊革命之神,再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彼此互相凝視,看著他們的革命留下的巨大傷口——台灣海峽,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正被滾滾駛來的導彈車碾過。
    
    蘇聯顧問鮑羅廷要求孫中山,支持他的條件是容納共產黨進入國民黨,形成國共合作,共建軍校(黃埔),共同北伐。同時鮑羅廷私下給共產黨交底:進入國民黨,像藤纏樹一樣借著國民黨的血氣發展自己,最終取而代之。孫中山容共的決定從一開始就遭到黨內同志激烈反對,形成了「聯共、容共、分共」三派意見,這三派在後來與共產黨的關係史中都發揮了不同作用。但孫中山自己堅決不聽不同意見(包括兒子孫科和戴季陶等),甚至數次揚言:如果你們不同意可以退出國民黨,或者我自己退出,去參加共產黨(可見他的不斷革命,使資金和國際支持捉襟見肘,即使是毒藥也要喝下去)。1924年,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完成改組並召開第一次黨代會,100多代表中有20多個共產黨員。
    
    毛澤東因以陳獨秀秘書身份在國民黨一大上表現活躍,被孫中山看中,欽點他成為國民黨候補執行委員,隨後成為胡漢民的秘書,跟隨胡去主持國民黨上海黨部。後來國民黨廣州中央政府成立后,毛又被汪精衛請去,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創辦了多種宣揚國共合作的報刊並自己主持編輯國民黨機關刊物《政治周刊》。半年多以後,毛辭去部長,加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在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帝國主義》、《社會問題和社會主義》等課程。後來又在武漢辦講習所,在此期間他完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所以說毛是秘書和宣傳部長及農民運動專家出身,熟知那時的現代思想包括民主的道理,並非晚年給人留下的只看線裝書的頑固老古董印象)。孫中山後來又組建了黃埔軍校(共產黨在其中任教育長和教官,給自己的黨培養了若干優秀學員,包括林彪和陳賡)。
    
    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兩黨共同發起了北伐,進軍路上兩黨就起了內訌,互相打起來了。鄉紳地主子弟出身的國民黨軍官,指責農民子弟出身的共產黨軍官說:你爹在鄉下搞農會和土改,把我爹殺了!咱們還是同志?這一打就是十年(史稱十年內戰)。數十萬中國的樸實農民(鄉紳和貧僱農子弟)分別進入兩大敵對陣營。在那十年中,他們彼此搏殺的血,染紅了江西,染紅了湘江(紅軍5萬之眾葬身於此),染紅了雲貴川,染紅了赤水河、烏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染紅了雪山草地,染紅了陝北的黃土高原。直到日本人快要打進北平了,兩黨才想起應該再次聯合共同抗日。但是,歷經十年的無謂廝殺,損失了數十萬青年的生命,中國的國防力量(軍力和經濟支撐力)嚴重受損,人心撕裂,已經無法應對日本的入侵了。
    
    這個由孫中山犯下的戰略錯誤和留下的巨大傷口,遺傳給了他的繼任者蔣介石。但一直到死,蔣介石都沒能完成剿共夙願。
    
    四, 國民黨的戰略錯誤之二
    
     孫中山有兩個嫡傳弟子,一個是蔣介石,另一個是汪精衛。蔣介石嚴謹刻板、中正不阿,每日用極好的毛筆字三省吾身,思想上儒道基督三教互補,底色是儒法並重,具有三國時代曹操的逐鹿中原之志、英雄氣概和統御群雄之才。汪精衛則秉承孫中山的思想風範和靈活的政治權謀——在關鍵時刻不惜捨棄原則而為政治利益權變。
    
     蔣介石一生的理想大概就是完成大一統,至於到底是信仰三民主義還是信仰基督教,或者把兩者再加上傳統的仁義禮智信都混一塊兒也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大一統和中央集權,是富國強兵,是政令統一。他一生都在為此奮鬥。他的信條和由此確定的國策是攘外必先安內,沒有內部之安和大一統,似乎無法抵禦外敵。哪怕是外敵已經割裂了國土,他也要把剩下的中原先徹底征服再說。
    
    自從1927年把共產黨趕出國民黨,並把它們趕上井岡山開始,他一路北伐,次年就直逼平津。張學良看割據偏安的大勢已去,加上日本人在東北步步緊逼,他也需要有更大的靠山,所以宣告易幟,歸順中央了。經歷了四年北伐,蔣介石終於在名義上完成了統一,並定都南京了。中華民國也自此開始了史稱的黃金十年建設期。
    
    大局初定,蔣介石對到底怎麼治理國家似乎沒有清晰規劃。他還是煩心於統一仍是表面的。所以他仍要繼續征服,讓各方諸侯徹底歸順,包括消滅共產黨這個老冤家。
    
    假設:蔣介石能在統一后開始經濟改革,著手改變土地制度,減租減息,遏制土地兼并,國家用公債購買土地低息分給農民。對工商業減稅讓利並抑制大資本;
    
    假設:統一后能夠迅速建立國防軍,取消黨軍和地方軍,建立統一的國防體系,不再保留中央軍和地方軍差別及嫡系非嫡系的待遇,並改革軍制,消除對士兵的虐待打罵,實行官兵平等。同時開始國防動員,投資軍重工業,準備應戰;
    
    假設:統一后能夠開始戒除鴉片,至少在軍中戒煙,並禁止軍官納妾(軍官納妾則導致用度高增,天天想錢不想國防);
    
    假設:統一后能夠在基層開始自治選舉(孫中山主張縣級自治);
    
    假設:開始在全國剿滅土匪;
    
    如果出現上述假設局面,十年後日本打入中原時,情況將大不一樣。甚至日本就不敢入侵了。
    
    但蔣先生的興趣仍在征服軍閥上。中央軍的存在,又像是一個打著中央旗號的浙系新軍閥。
    
    在蔣介石仍然糾結于軍閥困局的時候,發生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第一是發生了918事變,日本攻擊東北軍瀋陽北大營。蔣介石下令不抵抗,讓東北軍撤退到長城一線。整個東北在幾個月中就徹底淪陷了。另一件是918事變兩個月後,共產黨在蘇聯指使指揮下,公開反叛民國中央政府,在江西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使蔣介石剛剛統一的中國在腹地冒出一個國中之國。讓人覺得非常狡猾的是,共產黨剛建立蘇維埃,就對日本侵佔東北發出抗議,並對日本公開宣戰了。天知道遠在江西的共產黨怎麼對東北的日本侵略軍反攻作戰。但這一下子就佔據了道義制高點,與放棄抵抗的國府比較,國府就有了讓人長期詬病的污點。共產黨還佔據了另一個道義制高點,他們指責蔣介石代表新軍閥和大資本利益,不去提升民生水平,是對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的背叛。而共產黨建立割據政權不是要分裂,而是要取代國府,實行真正的三民主義,並開始在蘇區打土豪分田地,受到農民歡迎。當國軍前來圍剿時,共產黨說國軍阻擋他們北上抗日。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共產黨開始向湖南敗退,但打著的旗號是北上抗日。
    
    在這兩件驚天大事發生后,蔣介石面臨著重大考驗。他的戰略取捨甚至決定了15年後(1946年)的戰略格局和國民黨的生死存亡。因為在國家面臨危亡之際,是抵禦外敵,還是內戰,關乎整個民國的道義形象。當然,也可以把蘇維埃同樣看成是外敵,因為是蘇聯指使的分裂勢力。但包圍在整個中原內部的江西就算獨立也跑不了,圍而不打也暫時壞不了年成。但東北就不同了,不僅讓裝備不亞於中央軍的四十萬東北軍面對兩萬關東軍棄地逃跑,還丟失了當時全國最先進的東北工業基地和幾千里資源,給日本的野心平添助力。並且一旦東北丟失,日本就將東北與已經佔領的朝鮮連在一起了,日本再也不是蕞爾小國了,加上早年佔領的台灣,日本控制的地盤差不多與中國中原持平了,而工業和軍事實力卻高出中國幾個等級。面對得了東北就即將養肥的強敵,還強調攘外必先安內,是國民黨犯下的第二個重大戰略錯誤。
    
    當然,我理解自甲午戰敗以來,中國就特別懼怕日本。蔣介石畢業於東京清華學校,對日軍實力很了解。而孫中山的革命又是日本黑龍會支持的(國民黨前身同盟會就誕生於日本)。日軍利用從俄國手中奪來的南滿鐵路,在沿線駐紮關東軍,多年來把東北勘測了解的非常透徹。滿鐵和黑龍會又把東北的軍事情報系統握在手中。如果2.7萬關東軍失利(假設全面開戰的話),日本駐朝鮮駐屯軍也會迅速支援。而東北軍因參與中原大戰約一半兵力部署在關內,東北的駐軍分散部署(但也有17萬正規軍和4萬非正規軍),軍令不一,土匪出身的兵痞和大煙兵很多,戰力不行。如果開戰未必有勝算。
    
    但基於東北的戰略重要性幾乎不可丟失,如果真抵抗和反攻,讓駐守平津的16萬東北正規軍火速回援就未必沒有勝算。何況進攻北大營的不過是日軍獨立守備第二大隊,只有500多人,屬於試探性的未經日本總部批准的冒險行動。而守衛北大營的則是東北軍勁旅王以哲的獨立第7旅,編製7000多人。如此優勢(東北軍的輕重武器裝備都不比日本弱,坦克大炮飛機也都不比日本弱),竟然棄守逃跑,真是怪事。如果圍殲了來犯之敵,關東軍未必敢再犯,因為日本國內並不同意開戰。就算全面開戰,兩萬多關東軍加上朝鮮增援的一兩萬人,四十萬東北軍也不該懼怕。關鍵是硬打回去,日本可能幾年內都不敢再惹事。後來的滿洲國就不可能出現。沒有滿洲國,再後來的77事變可能就避免了。
    
    如此關鍵一戰,蔣介石卻命令撤退,關鍵是沒有意識到東北的重要,心思還在剿共上。希望張學良幫他拱衛平津,他好有機會安心在江西剿共。東北的事就交給國聯去調停吧。這個戰略錯誤的出現,幾乎使民國滿盤皆輸了。而且帶來全國人民和東北軍的長期怨憤,終於在1936年爆發西安事變,使蔣介石顏面掃地,被迫開始國共合作和對日抗戰。
    
    蔣介石在918當天的日記中說:「驚駭莫名!東北煤鐵如此豐富,倭寇安得不欲強佔!中正夢夢,今日始醒,甚恨研究之晚。而對內、對外之政策錯誤也」。奇怪的是,他發了這通感慨后,仍然沒有下令反攻,還是把東北棄之不顧了。可嘆東北數千萬同胞,當了14年亡國奴。只有東北軍馬占山部自行做了短暫抵抗,黑龍江就丟了。接下來東北的小股抗日武裝就剩下共產黨組織的抗聯了。14年後,共產黨進入東北的群眾基礎就可想而知了。
    
    東北丟了之後,蔣介石並沒有加強華北防務,張學良倒是組織了長城喜峰口抗戰,但也沒有全力投入,就被蔣介石調入西北剿共去了(東北軍一個軍還參加了淞滬抗戰)。日本隨後開始蠶食華北,搞五省自治,培植漢奸政權。蠶食到1937年,終於開始大舉進犯中原了。
    
    換個角度說,也可以認為是共產黨在江西牽制了蔣介石(青睞蔣公的總結中就有這類說辭),使他的百萬大軍無法北顧。但此說不成立,因為1937年以前,蔣介石根本沒想對日抗戰。他把全副德式裝備的現代化師都用來對付共產黨了。前面說過,如果他在江西對蘇維埃圍而不打,共產黨也折騰不到哪裡去。如果他讓東北軍抵抗,後來的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而丟了東北就滿盤皆輸了(這個東北,是蔣介石兩次失足的失敗之地)。退一萬步說,就算日本打進中原,如果共產黨不是被趕到陝北而是還在江西的話,已經對日宣戰的蘇維埃就會成為抗戰力量。國府那時再讓他們將功折罪,改編后投入抗戰,合作局面就自然形成了。換句話說,日本就幫著國府把蘇維埃滅了。何必讓共產黨佔了日本入侵的便宜,最後把國府滅了?
    
    還有一個問題:蔣介石大兵壓境,五次圍剿,怎麼就是消滅不了共產黨?把他們趕出江西后,一路追剿,還是滅不了,最終讓他們兩萬多人逃到陝北?答案只有一個:共產黨深植在中國的貧苦農民之中。他們的路線動搖了國府的根基和人心向背。政府無法殺光農民,因為這個國就是農民組成的,而且數以億計,殺光了,國就沒了。還有被中共吹的神乎其神的四渡赤水,戰術上是很高明,但根本原因還是利用了蔣介石搞出來的中央軍鉗制地方軍的體制矛盾。
    
    在國共內戰告一段落(因為西安雙12政變),但國防仍很疲弱的情況下,77事變爆發了,北平天津很快就丟了。讓人奇怪的是,凡屬日軍來襲,國府的大部隊都不在現場。日軍19萬人圍攻北平,國府就只有宋哲元29路軍10萬人在那裡抵抗,很快就敗退到保定去了。早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日本海軍看著關東軍得了東北眼氣,也想在上海得手),史稱128淞滬抗戰,也是只有蔡廷鍇19路軍一個軍(4.2萬人)在那裡支撐。而日本的進攻部隊則有7.7萬人。大部隊都去哪了?最後只好由國聯出面調停停火。上海這一小仗失敗的代價是,蔣介石默認了滿洲國的成立。
    
    日軍攻陷平津后,國府的軍隊在沿海一線簡直是兵敗如山倒,山東韓復榘被蔣介石槍斃了才微微穩住陣腳,最後還是不得不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壩,主動製造黃泛區遲滯日軍機械化部隊,國軍才稍獲喘息。東南方向淞滬會戰,最後只剩一個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山西方向,晉綏軍在中央軍和八路軍的支援下以6個集團軍28萬人,頑強抵抗來犯的日軍5個師團14萬人,最後還是丟了大同和太原,西北煤田盡落敵手。稍後就是南京保衛戰和大屠殺,然後是武漢會戰失利,國府退守重慶才穩住陣腳。日軍又攻陷廣州,圍攻長沙,又在南寧桂林發起進攻,後來又在滇緬一線發起進攻,還持續轟炸重慶,試圖把國府圍困在四川並剿滅。形勢如此嚴峻,蔣介石在日本威逼利誘下,拒不投降,堅持持久戰,等待世界大局變化,不愧是民族英雄和中流砥柱。而一向心眼活泛的汪精衛,則在南京成立偽民國,甘心做了日本的傀儡,留下千古罵名。
    
    問一個極端的問題:如果沒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美國及後來蘇聯的支援,光靠中國自己能不能單獨戰勝日本?我認為,戰勝日本不大可能,但仍可以在西南西北長期堅持,日本想徹底滅掉中國也不可能。如果中國長期孤軍奮戰,結果可能是中國被一分為四:蔣介石的民國,汪精衛的偽民國,共產黨的新中華蘇維埃(大概能控制不連片的近百萬平方公里和上億人口,如同被割裂的巴勒斯坦)和偽滿洲國。但前三個一定還都叫中國。就是說,中國至少有一半的人寧死也不會屈服。這是這個老大帝國的精神底蘊決定的。日本長達半個世紀的針對中國的蛇吞象計劃(先朝鮮,再台灣,再東北,再華北,再華南,再華中),的確在中國人不自知不團結和自我鬧割據的背景下取得了成功,但要滅亡中國,不可能。
    
    另一個問題:國共合作到底在抗戰中起了什麼作用?是不是如後來史家評價的,中共完全借日本入侵的天賜良機,不抗日只發展自己,最後形成了與國府抗衡的尾大不掉局面。如今我們在海外網上看到的評論,都是罵蔣總統剿匪不利,罵張學良壞了老蔣的剿匪大計的言論。
    
    前面說過,國民黨在沒有日軍的壓力下也滅不了中共,已經試過十年了。只要讓共產黨獲得一塊土地,哪怕只有幾個月(如在貴州的遵義),它就會迅速在那裡生根發芽,獲取補給,招兵買馬。因為事實上這是一支由狡猾的有信仰和理論的知識分子領導的農民軍隊(與歷朝的農民起義軍都不同),他們與遍及全國的貧苦農民同根同源。只要國府不改當時的土地制度,共產黨就有生存空間。國府如果也搞土改和抑制大資本,差不多就是共產黨了,最後還會合在一起。
    
    網路上還流傳著日軍的一份戰後傷亡統計,說日軍在華死亡42萬,其中只有851人是中共消滅的。還有潘漢年奉毛澤東之命與日軍勾結,後來毛為了掩蓋真相長期將潘漢年關押。還有彭德懷貿然發動百團大戰,招致毛澤東發火批評,罵他過早暴露了八路軍實力。還有說新四軍在江南不抗日,專門搶地盤,所以招致國軍圍剿殲滅,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在證明共產黨實際就是抗日的搗亂力量。
    
    我前面已經說過,蔣介石才是中華民族的抗日英雄和真正的中流砥柱,三百萬國軍將士犧牲生命保家衛國,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抗日戰爭的主旋律。據何應欽著《八年抗戰之經過》記載,日軍傷亡2418528人,其中死亡483708人。共產黨吹噓自己領導了抗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不是事實。但說共產黨完全不抗戰,也不是事實。共產黨和敵後抗日解放區的存在和逐步擴大,雖居次要地位但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抗日力量。平型關一戰,八路軍就殲敵上千(那時還沒有偽軍),以後在山西河北山東江南的八年抗戰中,共軍與日偽軍也有大小數千次戰鬥,消滅日軍六七萬人、超過五十萬偽軍是有可能的。據《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統計,抗戰中,共軍殲敵:日軍527422人,偽軍1186695人,合計1714117人(僅供參考)。到1945年,中共控制的解放區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一億。正規軍有132萬,民兵260萬。共有較大解放區18個。假設說,這些人都沒有抗日,但至少佔全中國人口1/5的人被共產黨救起,脫離了日軍奴役,也是一大貢獻。何況這些解放區的存在,極大牽制了日偽軍,給國軍也大大減輕了壓力。共產黨自己統計:1943年,共軍解放區抵抗了日軍的64%和偽軍的95%。並說近80萬偽軍基本都是國軍投敵的。還說國民黨在抗戰中組織了近80萬國軍,不抗日,專門圍堵共產黨解放區。但據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統計,1937-1945年,日軍在中國共死亡54萬人(國民黨說他們消滅了48萬人,所以我估計共軍大約消滅了六七萬人)。兩國統計出入甚大,國共兩黨統計也出入甚大。但不管數據如何,馬英九的話還是對的:「中共曾參與抗戰,我方從不否認;但中共並非居於領導地位,而是輔助地位,也是事實」。
    
    五, 國民黨戰略錯誤之三
    
     抗戰終於勝利了,但國共兩黨的戰略態勢和實力卻比抗戰前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果說抗戰前國民黨都無法消滅只剩下不到10萬人的共產黨(除陝北,還有留在江南、山東、東北、海南等地的游擊隊),抗戰後共產黨坐擁百萬大軍、上億人口,其實是無法消滅的。出路只有一個:聯合政府,而且一定是民主的,因為兩大黨競選態勢已經形成。應該說,1945年8月的中國(國共重慶談判時期),是辛亥革命三十多年後,中國再次出現的一次重大民主契機時期,失去了就可能不會再有(歷史悲劇是近八十年後,這個民主在大陸還沒有實現)。這個時候,人民和歷史都需要統治集團和領導人高尚一回:放棄傳統的統治思維,別再爭誰是老大,真正讓人民決定命運——民主!可惜,蔣介石和毛澤東,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沒有做到。十年前的老冤讎和老目標——獨霸天下,再次左右了歷史進程。中國人民真是悲哀,從約2000年前的楚漢相爭開始(也可以更早到春秋時代開始),他們的命運就被爭雄的霸王左右,要為他們到底誰得天下而流血犧牲。這次又要搭上552萬人的鮮血和生命(戰後統計,國民黨傷亡和起義400萬人,共產黨傷亡152萬人)。而差點自刎的新霸王變成了蔣介石,新漢王變成了毛澤東。
    
     在決定命運的時刻,歷史之劍在蔣介石手中。因為他擁有430萬大軍(1946年7月),而毛澤東僅擁有120萬。蔣介石同時擁有同盟國中國戰區五星上將總司令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頭銜,是威嚴赫赫的勝利之神,是正宗的政府代表。而毛澤東對國府而言只是抗日中湧現出來的民間武裝力量的代表,是幫了政府忙的民兵(政府給了兩個軍隊番號而已),只不過比忠義救國軍等武裝大了幾號。抗戰勝利了,政府可以論功行賞,給幾個部長噹噹,但軍隊要復原、整編和劃歸國防軍,自治區(所謂解放區)要交給政府統一管理。如此,國民政府不僅打贏了抗戰,也順手實現了統一。在蔣介石看來,也在我們今天看來,這都是天經地義的。共產黨有什麼好說的?再說別的,那就是叛亂了,政府可以剿你沒商量,國際上也會支持國府反分裂。
    
    而且,可喜的是蔣介石聽從了美國的建議,結束獨裁,厲行民主,承認中共和和各民主黨派的合法地位,結束訓政轉為立憲和組建民主聯合政府。他準備認認真真召開國民大會,搞總統普選,也準備頒布一部符合民主憲政精神的新憲法(即後來頒布實施的47憲法,這部憲法至今仍在台灣實施和令人稱道,並被民國復歸派認為仍然可以在大陸繼續實施)。
    
    蔣於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宣布了抗戰勝利后民主建國的總方針:第一:貫徹實踐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尤其要優待工人和農民;第二,立即實行憲政,國民革命的最高目的即是實現全民政治,全民政治的關鍵就是還政於民;第三:實行軍隊國家化,完成中國的統一。此政策宣示一出,立刻得到普天下知識界和民主黨派及國際社會的歡迎和熱切期待(除了共產黨)。同一天,蔣介石就電邀毛澤東來重慶談判,並在幾天內連發三封電報邀請。中共一直拒絕。後來在美國調停代表赫爾利將軍的安全保證和陪同下,8月29日,毛澤東終於抵達重慶,與蔣介石進行了四十多天的和談。並於10月10日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簽了,但和平並沒有如期實現。
    
    蔣介石的和平誠意和立憲主張及心中實現大一統的小算盤,撞上了另有說辭的毛澤東和共產黨。到底發生了什麼分歧?責任又在哪一方?
    
    1945年8月13日,即蔣介石發表告同胞書的前一天,毛澤東在延安發表題為《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演講。他說:「從整個形勢看來,抗日戰爭的階段過去了,新的情況和任務是國內鬥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本家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複雜的鬥爭」。從這個基調上看,他把蔣介石要組建的憲政國家判定為大地主資本家的國家,和繼續維護某些外國殖民地及目前的封建制度的國家。而他自己和共產黨要建立一個為工農的、剔除任何外國勢力的並由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國家。
    
    在此之前,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對未來中國做出了共產黨式的規劃(在這篇四萬多字的長篇報告中,毛澤東對他理想中的未來中國做了一個宏大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詳盡規劃和實施路線圖。應該說共產黨在未來戰略策略和文宣方面的工作相當仔細認真,這也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他首先把蔣介石集團定義為法西斯在中國的殘餘勢力,說他們在國統區搞的是維護自己階級利益第一,抗戰第二,是消極抗戰(註:國民黨也指責共產黨「游而不擊」),並把中共看成第一敵人,把日軍看成第二敵人。但說國民黨內部也有愛國抗日派,並由此引出分化國民黨的統一戰線策略。他說這樣的政府讓我們交出人民軍隊和解放區,只出幾個共產黨員去政府做官並把這叫做讓步,中共是完全不能同意的。必須成立聯合政府並同時進行民主改革,結束一黨獨裁。並提出為建立民主自由統一的新中國,要聯合民主黨派,形成新的共同綱領:建立以工農和各民主黨派大聯盟為基礎的新民主主義政府(註:這一條基本可以看成要把國民黨在新政府中降格為次要力量,新政府要由共產黨來領導。這也是所謂新民主主義的實質內涵)。在軍隊方面,他一再強調要建立人民軍隊,說現在的軍隊是由軍閥統領的舊式軍隊,存在脫離人民欺壓人民的諸多惡習,並抨擊國軍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意思是說,軍隊在沒有被改造成人民軍隊前,共產黨的軍隊是不能交出去的。但他也明確說,現階段不適合搞社會主義,並在以後的宣傳中努力把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說成是美式民主,對美國民主極盡謳歌之能事。竭力避免給外界他要搞蘇聯制度的印象。以此吸引美國的支持和各民主黨派的支持。他還為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制度是耕者有其田的和與私人資本主義合作發展經濟,完全區別於蘇聯式社會主義經濟做了大量辯護和闡述,請外界相信共產黨在這一點是絕對真誠的。並要求國府現在就按國際標準實現言論出版結社罷工人身等一些列自由和釋放政治犯,並說這些自由,在全中國範圍內,只有在共產黨的解放區實現了。
    
    毛澤東這套宏大敘事的新建國綱領,聽起來不像是一個現代普世價值意義上的憲政制度,但在當時的觀感上卻是對舊國家制度的一次整體革命性變革,令至少是知識界和民主黨派及國際上耳目一新。我們不能用後來制定出來的民國47憲法及相應的普選制度來反觀它,說它不如47憲法更民主。因為蔣介石想與共產黨談判時,47憲法連草案還不存在。而且那個憲法主調不是由國民黨起草的,而是由民盟的張君勵為主、國民黨里反對領袖獨裁的孫科加上共產黨周恩來等一批民主派起草的,蔣介石曾激烈反對,最後被美國逼迫才接受的(接受時戰局大勢已對他不利)。那麼,蔣介石既然已同意制憲並組建多黨聯合的民主政府,1945年8月他要求共產黨和談時到底拿了一套什麼建國方案來談呢?應該說基本沒有方案,只有一個原則框架。除了要求軍令政令統一、讓共產黨交出武裝和土地,給共產黨若干大官封賞外,憲政方面只想繼續沿用《55憲法草案》和1936年本已確定好的各省國大代表框架加一些共產黨代表來制憲。
    
    「55憲草」是1936年國民黨為了還政於民起草的一份憲法草案,因通過時間是5月5日,所以簡稱55憲草。後來由於爆發中日全面戰爭,原定的國民大會被迫推遲,該草案一直未交付國大討論表決,所以到1946年都還是草案。這份草案制定時,由於國民黨正處於1931年開始的以黨代政的訓政時期,國家已成黨國,所以憲草體現的是黨國精神,著名學者楊天石用八個字概括之:黨國一體,總統集權。試想,經過八年抗戰(東北是14年),中原已被共產黨分割成18個解放區,擁有1億人口,並繼續向淪陷區擴張,國統區完全沒有做政治體制改革,國民黨就想用一個老的黨國方案來統一中國並制憲,怎麼可能被接受呢?再說一遍:我們不能用共產黨後來建國也逐漸變成黨國和極權來倒推它當年沒有誠意、不願和談、破壞制憲。共產黨當年為了破除黨國,實行共黨式人民當家作主(姑且把這叫做民主),與國民黨打了十幾年。現在國民黨拿一個老方案來和談,在共產黨特別是那些已經土改並實行了民主選舉的解放區看來,這不過是一個舊政權或反動政權的復辟,是憲政新瓶裝舊酒。我們反觀歷史,非常遺憾地看到,國民黨本來擁有大批精英,但在抗戰八年中完全沒有好好研究勝利后怎麼建國,採用什麼樣的新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都沒有拿出像樣的方案。對極大變化了的政治格局,沒有一套新的應對之策。只是想打敗了日本,國府出面光復全國,重新掌權是順理成章的事。豈不知舊日山河已多了個新主人,並且搞了一大套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統治術。雖然覺得共產黨搞的也不太像真民主,但各方面觀感還不錯,連美國都評價挺高。想要趕走他們,讓還鄉團回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國民黨也想制憲、多黨聯合、普選新政府,這方面是有誠意的。但端出來的模板,卻讓人覺得不過是一幫長袍馬褂的地主資本家和銀行家及社會賢達,一個縣出一個人來代表本地人民,然後還選蔣總裁管理他們的一個舉手過場而已。說要照顧工農,卻未見具體方案(一直到敗退,國民黨的土改也沒搞成)。而毛澤東的四萬言建國新綱領一出,國民黨的復辟方案就給人相當落伍的感覺了。我想當年的知識界和民主黨派就是這個感覺。
    
    我們現在來看看,共產黨給它所謂的新民主主義國傢具體端出了一盤什麼菜,為何吸引了工農、知識界、民主黨派和老美:
    
    首先,土改,實現耕者有其田。1945年,在所有共產黨解放區都完成了比較溫和的以減租減息和剝奪地主部分土地分給農民的土改(到1947年為了擴大兵源,又進行了更激進的沒收地主土地的土改)。農民都很高興,希望保住土改成果——即不讓國民黨還鄉團回來。
    
    其次,民主選舉和三三制政體(即共產黨幹部、民主人士加基層百姓代表各1/3組成的鄉區縣三級聯合政府),候選人基本是自由提名的,並且經過了普選和直選。為了讓文盲農民投票選出自己中意的幹部和縣區參議員,採用了投豆選舉、紅藍紙投票選舉、背著投票箱走鄉穿鎮收集選票的多種方式。選出的如陝甘寧邊區政府,幾乎成了中共民主實驗的樣板,被若干西方記者讚歎和美國觀察團讚許。其他解放區也都實行了類似選舉,比較成熟的如晉冀魯豫解放區也是如此。而且婦女有同等投票權。這可是中國這個古老帝國開天闢地的第一回,英國和美國的婦女投票權,當時也剛剛實行了20多年。而且完全不限制財產水平的人人擁有的投票資格,當時在西方很多國家還沒實現。客觀地說,共產黨是一個相當會玩民主的政黨(後面你會看到他們搞議會鬥爭時也很成熟),至於它後來建政了為何不搞民主了,大家都明白。不管它當年搞這些選舉花樣是真心也好,還是純粹為了跟國民黨爭天下也好,總之比還沒來得及干這活兒的國民黨勝了一籌。如果說共產黨在淪陷區攻佔那麼多解放區后,不再與日軍打仗甚至在防區邊界方面與日軍有所勾兌(國軍防區也干這事),但他們也沒像重慶那樣歌舞昇平,坐等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敗,而是勵精圖治,積極構建新政權,坐等國民黨捲土重來時好與之爭天下,可謂相當深謀遠慮。
    
    再次,工會、農會和婦女會,這些能保障基本民眾民主權利的組織,各解放區都有,令外界耳目一新。
    
    再次,官民平等、官兵平等、軍民平等,軍無薪餉,軍紀嚴明,鄉村民兵自衛,政府清廉,法治公平,匪盜皆無,煙賭妓皆無,產商兩旺、幾無饑民,社會祥和。這幾乎是中國老百姓千百年盼望的盛世光景。姑且不論有沒有民主,就最後這一條,老百姓足以跟隨矣。國民黨回來后還能不能管理成這樣,很難說。所以共產黨說要保衛勝利成果。這個時候,延安整風時的那些壓制民主和洗腦的事,形成事實上偉大領袖個人獨裁的事,王實味的事,首長特供製度的事,和那些後世傳說的亂七八糟的延安情史,外界都不知道,也沒有蔓延到基層。
    
    這套方案和狀態是國民黨始料不及的。所以我在本文第二節說,國共兩黨在1946年實際是不同民主方案的大批拼,而老百姓更喜歡共產黨這一套。
    
    從理論層面說,國民黨拿出的是一個精英政治的制憲民主方案,而共產黨拿出的是一個(帶有民粹色彩的)民眾大民主加多黨協商民主的方案,而且對國家所有基本制度和大政方針都做出了重大的政治改革(這個改革更長遠的指向和危害當時無人能懂),並且製作了一系列「樣板房」給大家參觀和路演推廣。所以後來胡適總結說,共產黨的成功是長達二十多年苦心經營的結果。用現在的話說,當年的共產黨是激進的民主改革派,而國民黨則是有點頑固的政治保守派。這也是美國人當年觀察中國之後的感受,他們並不是傻傻地上當了。用現代普世價值視角觀察,僅看後來形成的47憲法和普選制度,可能更符合民主。但國民黨最初拿出的是55憲草,47憲法是以民盟為主、共產黨參與起草並逼迫蔣介石接受的。主要由在野黨派拿出的憲政方案,不能算作國民黨的初始誠意和功勞,而且反證當年的在野政治勢力就是比當權的更民主些。這是后話。
    
    因此,國共比拼,國民黨開頭在政治上就輸了。
    
    在這個態勢下,國民黨開始了艱難的補救行動——制憲還是很誠心的,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國民黨的誠意首先體現在電邀毛澤東來談判,並在整軍收地等關鍵問題上都一再做出現實的讓步。但私下裡也重新下發了原來就有的《剿共手冊》,並下令抓緊向淪陷區和解放區進軍,與共產黨爭奪日偽軍的受降權和每一寸國土。同時公開命令日偽軍原地待命維持治安,不許向共產黨投降(美國以盟國角度也發出了同樣命令),共產黨也要原地待命,不許爭著去受降,要等待國府到來時整編。共產黨也針鋒相對對地下達命令:對日最後一戰,努力爭奪受降權(實際是爭地爭武器)。公開說的理由讓人無法反駁:國府居然不讓我們打日寇了,還支持日偽打我們,荒唐!不聽他的!
    
    但共產黨開始也沒想取代國民黨(因為勢力遠不及國民黨),雖然提出了《論聯合政府》那麼高的要價,但實際上已經動了加入政府,成為第一大在野黨、轉為「議會鬥爭」的心思。戰場上一邊拚命爭奪,一邊讓步和談。戰場爭奪,如上黨(今山西長治)戰役、邯鄲戰役、綏遠戰役、山海關戰役,都是國共兩黨同時發動的(共黨說是自衛反擊戰,但至少上黨戰役是共軍在內戰中打響的第一槍。中共黨史將中原突圍作為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開端。其實那時雙方已經打了大半年了),就是說雙十協議是兩黨同時撕毀的。毛澤東同意去重慶和談的同時,就得到情報說蔣介石命令閻錫山抓緊向晉東南進軍,搶下臨近共軍兩個解放區的日軍佔領區,所以命令劉鄧薄等將領迅速制定作戰方案,並搭乘美軍在延安考察的飛機,將大批高級將領投送到山西前線,並說你們在前方打的越好,我在重慶越安全。
    
    毛8月29日抵達重慶,9月10 日劉鄧他們就已做好了進攻準備。整個重慶談判都是在上黨的隆隆炮火中進行的。雙十協定簽訂的第三天(10月12日),大家還沉浸在和平到來的喜悅中時,國府這邊傳來噩耗,閻錫山的11個師被共軍全殲(閻老西晉軍的1/3沒了)。辛亥革命后長期獨自經營山西,不讓中央插手的閻大帥終於向中央求援,請中央軍進入山西幫忙。半個月後國軍試圖打通河北交通線(平漢線)的重兵集團,又被劉鄧全殲7個師(邯鄲戰役,共軍1.6萬對陣國軍4萬)。試圖進攻綏遠的共軍被傅作義打退。山海關戰役國軍艱難突破共軍圍堵到達錦州(1946年1月,蔣介石給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下令,遇共軍務必殲滅)。同時,江南新四軍黃克誠部三萬多人、山東八路軍羅榮桓部六萬多人,日夜兼程開赴東北,中共在延安的主要首腦幾乎半數急赴東北。讓後人看不明白的是,共軍裝備比國軍落後一兩個等級(當時還沒拿到所謂蘇聯軍援),而國軍已是美式裝備、軍威盛大,是前來光復國土的名正言順之師,怎麼就打不過共軍?民心向背啊!上黨戰役,共軍2.8萬人對陣晉軍3.7萬人,結果晉軍3.1萬人被俘。真不知這仗是怎麼打的。但至少有一條很重要,就是共軍動員了5萬農民支援前線。後來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又動員了80萬農民支援,楞是用六十萬共軍全殲了八十萬國軍。裝備精良的國軍像是外來的侵略軍一樣不被百姓接受。共軍已經把那些昔日國府的國土赤化了。可嘆。沉浸在國共協議之和平憧憬中的梁漱溟說:一覺醒來,和平已死。
    
    我們再來看看國共兩黨在談判時各自做了哪些讓步。
    
    國府方面要求中共儘快復原部隊,除延安外,交回其他國土。國府最初希望給共軍保留12個師,所有解放區的省級官員要由國府重新委派,並要求中共將江南的13個解放區先交還給國府。中共方面希望保留40個左右師,並提出六七個省府的主席或副主席由中共委任,若干城市的副市長由中共出任(包括要求出任北平行營主任)。在擬議中的聯合政府40個委員中,共產黨要14個,國民黨不同意,只答應給13個。因為如果同意14個,共產黨在內閣中就有了否決權。到雙十協定簽署時,國府同意共軍先縮編到20-24個師,其他復原,總體上國共兩軍按6:1比例縮編;同意4個省(熱、察、冀、魯)國府主席由中共出任,晉、綏兩省中共出任副主席;北平、天津和青島由中共出任副市長。中共同意先從浙東、蘇南、皖中、皖南和湖南五個解放區撤退(實際執行了)。雙方裁軍也實際執行了,有史料說,共軍裁撤正規軍只剩40萬,後來內戰爆發,又緊急通過土改增加兵源,未可全信。中共方面認真考慮了參加國府和議會的事宜,準備由毛澤東等8人出任國府委員,由周恩來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並準備將中共中央駐地由延安遷往江蘇淮陰,毛澤東說離南京近點,好去開會。蔣介石也私下跟部下表達過善意:看看毛澤東這人到底怎麼樣?如果可合作,可以委派他去出任新疆省主席。
    
    毛澤東之所以同意去重慶談判,是因為事先接到了斯大林的催促電報。斯大林用蘇共中央名義致電中共:「日本投降,國共應言歸於好,共商建國大計。如果繼續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危險」。蘇聯在進軍東北后,在對待國共問題上一直採取騎牆策略,並非像有些學者說的那樣,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讓中共滅蔣,因為在實力上做不到。而且蘇聯在對待中國問題上一直有三個私心:
    
    首先,不希望中國被任何一種力量統一,因為那樣蘇聯就不好控制。所以蘇聯從1917十月革命以來,對中國一直採取多方接觸援助政策,暗中支持一定程度的內戰,以便從中漁利。因此說給中共武器也是不太情願和有限的,以保證中共不被消滅,還可以與國民黨扯皮為限。以東北為例,蘇軍一直不讓中共接管城市(但可進農村,包括隨著蘇軍打回來的殘餘抗聯,也只佔據部分農村),他們自己占著城市等著國府來接管,而且說好三個月撤軍就想走,是宋子文親赴瀋陽請求延遲等待國軍到達,才答應推遲到1946年3月全部撤軍。蘇軍守著關東軍武器庫不願對共軍開放,狡猾的共軍用酒賄賂守軍,蘇軍就裝看不見讓中共往外偷。後來看見很多國軍都是由美軍派飛機送來的,又怕美國勢力過度染指東北,所以開放很多倉庫給共軍武器,也留給國軍很多。四十萬東北偽軍(一說八十萬),基本交給了共軍十萬,其他給了國軍。後來又支援中共三個朝鮮師,還有4000或更多關東軍技術人員留給中共造炮彈和充當醫護兵、通訊兵及參謀。1970年,蘇聯與中共鬧翻后,自己說給了中共70萬支步槍、1.4萬挺機槍、600輛坦克和800架飛機(所謂把70萬關東軍武器都給了共軍一說就從此而來)。中共自己不認,甚至說蘇聯自己記錯了。並公布1947年四野擁有大炮2000餘門(11個炮團)和不到100輛坦克,大炮和坦克大部分是繳獲中央軍的。飛機連一架都沒有。我們從其他史料和當時民眾觀感記錄來看,也沒有共軍擁有飛機和很多坦克的印象,因為一直到1949中共開國大典,中共擁有的飛機也不到20架(繳獲於國軍南方機場)。蘇聯留給中共很多輕武器是可能的。重武器共軍也不會用而且沒有了維修支援系統——東北的工廠都被蘇聯拆卸搬回國了。
    其次,希望國府保證蘇軍在東北大連和中長鐵路的權益。國府答應了。
    
    第三,希望國府保證外蒙古獨立,國府也答應了。
    
    因此蘇聯在整個國共內戰中一直採取調和態度,一直到中共佔領長江以北,蘇共都建議不要過江,最好與國民黨划江而治(他們希望出現兩個中國)。中共拿下南京,蘇聯大使還與國府一起撤退到廣州。只有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傻傻地等著共軍到來。
    毛澤東接到斯大林電報后,氣得拍桌子:為什麼不讓我革命!但還是在做好戰爭準備後去了重慶。
    
    蔣與毛會面后,在日記中記載:毛澤東這個人,陰陽怪氣,綿里藏針,不好對付。後來聽說毛澤東要求推遲1946年5月5日的國民大會(孫中山誕辰紀念日),以便給中共留下選擇國大代表時間——這個時間是蔣已經宣布了的。極重信用的蔣怒不可遏,當晚日記記載:「共產黨惡貫滿盈,死有餘辜。不僅無信義,且無人格。誠禽獸之不若矣」。某次見面,毛還威脅蔣說:「現在不跟你打,我實在打不過你。你占點和線,我占面。以鄉村包圍城市」。蔣很憤恨,數次欲將毛扣留審判,最後還是礙於美國面子將毛禮送出境。然後在日記中輕視地寫道:「斷定共人絕無成事可能,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之事業。任其變動,終不能跳出此掌握之中。」這個自信也體現在他9月23日的講話中:「長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體完畢,隴海路亦已接收過半,共匪禍患已除其半矣」。蔣認為共軍的戰法和裝備與江西時代沒有多大進步,不足為慮。此處讓人想起中共老電影里的台詞:黨國的失敗就在於輕敵哦!而毛對蔣的評價是:民主無量,獨裁無膽。又說蔣:看起來凶得很,但又怕事得很,現在已沒了重心——到底是民主還是獨裁,是戰還是和?他已經沒了路線。而我們的路線清楚得很,就是反獨裁。
    
    雖然雙十協議簽了又撕了,戰事打打停停,到1946年初,國府方面認為已經控制了全國主要命脈:大中城市和交通線,因此光復國土之大局已定。又把共產黨都趕到鄉下去了(此處想起毛澤東說:你控制點和線,我控制面。以鄉村包圍城市)。蔣介石躊躇滿志,覺得統一在望,共產黨已在他掌控之中,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因此可以按照美國的建議,為了成立聯合政府而制憲了。
    
    同時,1945年12月15日,美國杜魯門總統就中國問題發表聲明,稱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必須結束一黨執政,召開各界政治人士參與的政治會議,討論成立一個各派政治力量都有代表權的政府。這個政府成立后,中共的自治軍隊應該國家化。這是二戰結束后,美國作為新的世界警察首次對一個大型盟國的內政發表直白的政治要求。而且當時都在討好美國的國共兩黨都不得不聽。於是國共雙方在美國新大使馬歇爾將軍的調停下,討論並簽署了停戰協定。隨後,1946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文告宣布:年內務必制憲,結束訓政,還政於民。共產黨也覺得暫時沒有大打和打贏的希望,不如參加制憲,看看能不能在憲法和新政府中讓自己的意見佔上風。所以也積極響應蔣介石的文告。
    
    1946年1月7日,首屆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政治協商這個名稱是張治中建議的),國民黨代表8人、共產黨7人、民主同盟9人(含國家社會黨)、青年黨5人和社會賢達9人,共38人出席。蔣介石在會上做出四項承諾:人民自由(包括結社出版等)、政黨合法、普選和釋放政治犯。開了26天的政協會議,可以說是中國制憲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會議,會議討論問題水平之高、氣氛之民主前無古人。通過的五項決議:《關於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和平建國綱領》、《關於國民大會的協議》、《關於憲草問題的協議》及《關於軍事問題的協議》都有相當高的憲政水準。
    
    會開得這麼好,有個奇特的原因,就是55憲草修正議案,蔣介石在整個會議期間都沒細看,也沒參與討論,以為由孫中山的兒子孫科主導修訂應該沒有問題。決議通過了,散會了,蔣坐下來細讀議案,大吃一驚並大怒,原來孫科放棄了維護國民黨利益的原則,順著共產黨和民盟的意思把55憲草動了個大手術,把原來黨國一體、總統集權的基本精神,改成了總統虛位和國民大會虛位(不開實體會議,國民在駐地自行行使投票等四權,即國民代表大會變成了不用開會的全體國民),由全體國民直選議員后,再由議會選舉內閣,政體由總統制變成了內閣制。總統從此就成了個名譽職位。而蔣介石心中想的是當個實權總統,再由他強勢完成統一,根本解決共產黨問題。孫科這一手簡直就是幫著共產黨搞了一次議會政變!
    
    蔣在當天日記中嘆息:本想制憲后可以讓孫科當行政院院長,他可以逐步退休。結果孫科真是不堪重用。好在政協不是正式的立憲會議,憲草還可以再修改,修改後再正式送上國民大會審議。但共產黨和民盟又提前出來堵路,要求憲草的修改執筆人不能是國民黨員,推薦由民盟的憲法專家張君勵執筆,已被會議接受。蔣介石很無奈,只好約見張君勵的弟弟,請他出面請哥哥按蔣的意思修改,核心就是兩條:實體國民大會和總統制政體。張君勵不同意這麼改,最後妥協到國民大會可以實際開,但總統必須虛位,必須是內閣制。而共產黨是兩條都不同意改,揚言你要改,我們就不參加國民大會了。以後的爭議和共產黨抵制國民大會不出席,接著又貶低原來政協是舊政協,要開新政協,拋開國民黨另起爐灶,都是起源於這兩項爭議。所以輕易指責共產黨破壞憲政,據不出席大會破壞制憲,從表面理由看是站不住腳的。但從實質看,這恰恰是共產黨要的結果,他們正好可以據此指責國民黨還是要搞一黨獨裁,立憲是假,獨裁和內戰才是真。共產黨才是要搞真民主,國民黨搞的是假民主,開的是偽國大。
    
    好玩的是,當年的狀況很像眼下的香港爭議,共產黨就好比今天在街頭鬧著要真普選的小青年,國民黨就好比眼下的港府和北京,說我們必須要搞可控普選,選出來的人必須愛國愛黨。小青年(共產黨)說沒有真普選,我們就不跟你玩了,我們要成立臨時政府,自己搞真普選。今天的香港青年肯定是只能發泄一下,對實際達成願望是無能為力的。而當年的共產黨可不同,他們有槍有炮、有土地有人民,說干就真幹了。國民黨也不是今日北京,有各種掣肘不敢鎮壓,蔣介石早就憋著火呢,正好給共產黨一個破壞制憲的罪名,就可以大兵討伐了。所以當年的內戰起源根本就不是後來倒推出來的結論:國府民主,共黨獨裁,共黨在蘇聯幫助下把民主的國府打倒了。恰恰相反,當時的國際輿論和民間看法是,共黨要真民主,國府要保留獨裁。不然民盟怎麼會跟著共產黨跑啊?而且這還不是共產黨故設圈套,蒙蔽輿論。因為在很快召開的國民黨中常會上,國民黨極右派(古正剛等)大哭鬧場,痛罵孫科背叛先總理五權憲法精神,出賣國民黨,讓共產黨坐大。蔣介石唬著臉一言不發地聽著,會後表達了對右派的支持。之前還發生了國府特務毆打慶祝政協開幕之民主人士的較場口事件。隨後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政協本已通過的憲草修改案,被國民黨全會否決,要求回到五權憲法和55憲草精神。這回共產黨給國民黨要獨裁的定義就基本坐實了。
    
    與上述時間同時,國共兩黨在東北正大打出手。蘇軍於4月6日實際撤軍后,林彪的部隊迅速佔領長春哈爾濱等地,國府馬上反擊,重兵將林彪打出四平街。美國一直從中調停,不讓追擊林彪,使林彪退到松花江一線后得以喘息。接下來,國民黨也不與共產黨再談什麼憲草問題了,只是按張君勵意見修改出一個折衷方案(保留內閣制但實際召開國民大會),通知中共和民盟,國民大會將於11月15日召開,在2050名代表中給中共方面留了190個代表名額,給民盟留了80個名額。你們要來就帶你們一起開會,如果不來我們也照開了(結果是兩黨都沒參加。會議實際由1701名代表出席,當然是「合法」的)。國共兩黨既然已經撕破臉,共產黨也確定不參加國民大會了。國府也就沒什麼忌諱的了。1946年6月6日大規模內戰正式爆發,國民黨開始全面進攻,共產黨方面實施了中原突圍作戰。以後的軍事形勢——國民黨如何從全面進攻到重點進攻又丟失東北到全面失敗的過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飛往台灣,到1975年4月5日病故,再未踏上大陸一步,並早於他的老冤家毛澤東一年多撒手人寰。但至今蔣氏父子倆的棺槨仍暫時停靈於慈湖,準備哪一天國府反攻大陸成功,他們好能魂歸故里。筆者曾去台灣拜謁過。但蔣介石帶去台灣的200多萬人及後人,已成台灣的外省人,並於本地族群處於政見撕裂之中。2018年,蔣介石的陵寢曾遭到台灣本地反對他的人潑紅漆羞辱(而毛澤東的陵寢則建在一個號稱人民共和國的中心點上並像列寧一樣被人圍觀遺體,使天安門廣場成為赫然的「14陵」,他的繼任者們每天就在他的陵園旁辦公和治理國家。為什麼不讓他魂歸故里?)。目前台灣的政局混亂都是國府逃難至此後與本地人發生族群摩擦的結果。
    國民黨內戰失敗的具體情形請參見維基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國共內戰」。還有一篇由已故著名學者高華十年前撰寫的、主要從軍事角度檢討國民黨如何失敗的論文:《六十年後再論國民黨大陸失敗之原因》,很精彩,可參考。國共兩黨在議會鬥爭角度的決鬥細節,請參考楊天石先生的《1946年的政協會議為什麼功敗垂成》。我的文章只側重闡釋國共兩黨政治鬥爭的起源、過程和最後制憲失敗的原因及各自責任。
    
    需要補充說明幾點:
    
    1,1948年蔣介石當選總統並就職之後,又在國會通過臨時授權,賦予他處理戡亂救國時期的特別軍政處置權。到台灣后又變成了終身總統。搞了三年勞民傷財的制憲選舉之後,不但沒有把共產黨圈進議會,和平解決衝突,反倒引起全面內戰,最後不得已,他自己又回到了獨裁者的角色。他搞制憲本不誠心,是在美國和國內輿論壓力下的被迫選擇,因此制憲和武力統一行動顧此失彼,最後兩樣皆空。他自己事後也懊悔不已,說不該聽信美國搞什麼民主。
    
    2,1947年7月4日國府決定要搞戡亂救國和總動員,但事實上國府統治區一片歌舞昇平,對共軍嚴重輕敵,輕言三個月消滅共軍,根本沒做戰爭拖長后怎麼辦的準備。結果財政支撐不住,光東北戰役就耗費財政開支60%以上(他特別羨慕共軍官兵不用發軍餉),又貿然發行金元券,最後導致經濟崩潰,戰爭就必輸無疑了。
    
    3,內戰是靠美國軍援發動的。但美國的政治需求蔣介石卻沒搞懂,在制憲上一直達不到美國要求的標準。美國並不支持國民黨消滅共產黨,提供軍援主要是幫助國民黨佔領全國主要城市、控制局面和在制憲時居於有利地位,並不是幫助他消滅對方的。在這一點上蔣介石嚴重誤解了美國用意,試圖用美國的軍援擴大目標,一舉獨霸天下。因此美國的軍援事實上是不夠用的。蔣又沒想到共產黨這麼難打,戰爭一拖長,美國就沒有耐心了:花錢幫中國搞民主,結果上了一個獨裁者的當。美國1944年幫助國軍裝備了39個師,后又裝備了20個師。1945年出動數萬美軍幫著國民黨把120萬國軍空運加海運送往全國各地搞受降。為了不發生內戰,美國甚至勸共產黨放棄海南島,幫著把2300名中共瓊崖游擊隊員空運到山東解放區去了。內戰爆發時,國軍擁有飛機344架(對共軍擁有完全的制空權),各種艦艇240艘,這裡也有美國援助的因素。在美國看來,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沒想到國軍與共產黨還是打起來了,所以禁運,不再提供軍援的決定接踵而至。隨著蔣介石對消滅共軍的絕望,美國對一個民主中國的未來也絕望了。
    
    本節的主題是國民黨在1945年後的的戰略錯誤。在我看來前面敘述的那些具體錯誤——制憲和戰術方面的錯誤,都不是根本問題。根本錯誤就一條:共產黨是打不敗的(蔣二十多年就是不信這個邪,所以一直堅持不懈)。1930年代都打不敗,抗日戰爭勝利后共產黨已經擁有百萬大軍、上億人口了,根本就不是用戰爭方法能解決的。不管多艱難和做出多大讓步,也要把共產黨納入制憲過程和聯合政府,何況共產黨願意加入這個過程。因此中國人民後來幾十年的苦難不是老蔣剿匪不利造成的,而是他制憲不誠造成的。至於到底用什麼方式制憲,制憲的思路到底哪裡錯了,下節再說。
    
    六, 真正的歷史教訓及大陸政改和台海關係的兩個方案
    
     (一),真正的歷史教訓和可能挽救國民黨的方案
    
    蔣介石敗退到台灣后「愧悔無地自容」、「幾無面目見世人」。但還是用好幾年時間對失敗的原因做了反思和檢討,並寫成《反省十三條》發給部下討論。13條反省並不系統,其核心意思可以歸納為如下8點:
    
    1:外交失敗,只受制於美國,沒有與蘇聯展開平衡外交(1944年三月,蘇聯曾建議與國府在東北搞經濟合作,被蔣介石拒絕了)。而馬歇爾又冥頑不化,逼著他搞民主制憲,向共產黨妥協。馬歇爾有「誤害中華之罪」,是滅亡中國之「禍首」。而無論美國、蘇聯還是英國的對華外交都是只有強權,毫無信義。美國虎頭蛇尾,輕諾寡信;蘇聯反覆無常,自私殘忍;英國陰險狡詐,唯利是圖。自己不加區別,均以「信義」對之,焉能不敗?
    
    2:抗戰勝利后,選擇實行民主憲政,搞國民代表大會選舉等,動搖了「剿匪之基本」。這套制度與「剿匪對共政策」互相抵觸。使他強烈感到不該學習美國民主。
    
    3:軍事失敗和崩潰。此點總結有甚多層次,包括不聽指揮、派系傾軋、臨陣逃脫、作風渙散等等。他說:「我們此次失敗,並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因為我們的軍隊是「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我們的軍人是「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他有一點總結很重要,蔣深感軍隊政工系統的組織、動員和監察能力遠不如中共。
    
    4:黨內分裂,無法團結。而且主要責任在李宗仁和白崇禧。
    
    5:金融失敗,主要是宋子文誤國。
    
    6:幹部腐化,導致「五子登科」,民怨沸起。
    
    7:「唯一之致命傷」是未能「宣傳」社會經濟政策和民生主義。
    
    8:自己「輕浮躁急」,不能厲行「科學精神」。輕信於人,過於寬大寬容。像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陳銘樞等,均不止一次背叛黨國,自己均寬忍了。本該對他們「殺無赦」!
    
     說實話,我看了蔣介石自己的這些總結,深感失望。他把責任都推給了美國和部下。對自己的反省只局限於自身性格缺陷。蔣介石的確是個中正不阿的愛國軍人和中國古典紳士,但對政治經濟和外交基本不懂,有點志大才疏。而且迷信軍事力量,事無巨細到處插手現場指揮,遭到批評后還強詞奪理拒絕改正。
    
     對於一場關係國家命運前途和國民黨生死存亡的大戰,他的總結總體上局限于軍事層面,只對沒有「宣傳」民生主義有所懊悔。在我看來豈止是沒有宣傳,而是基本沒做。高華先生也認為國民黨的失敗主要是軍事失敗。而我恰恰不同意這一點。在我看來是政治設計和路線的失敗,才導致軍事失敗。我前面的所有論述都在闡釋這一點。
    
     退一萬步說,在最後關頭,國民黨仍有保住民國框架,讓共產黨在憲政約束下行事的可能性。在共軍節節勝利、蔣介石於1949年1月下野,讓李宗仁代總統繼續與共產黨談判之時,共產黨提出了《國內和平條件》8條,國民黨認為如接受這8條無異於接受投降,因此拒絕了。但國民黨此時如果提出重開國民大會,讓共產黨主政,請毛澤東當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退休,國民黨仍可以弱勢政黨牽制共產黨,使之不必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必向蘇聯一邊倒。在與美國保持外交關係和弱勢的國民黨還在議會中發聲的情況下,共產黨雖然得了勢,但不至於發生1957年反右、58年公社化和大躍進隨後大批餓死人的慘劇。可惜,蔣介石當時雖然下野,但仍在國民黨內保有實權,寧肯徹底失敗也不退讓,最終導致中華民國在大陸徹底消失。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中國的事,在歷史關鍵時刻,很難見到統治者展現高尚一回的德行——如華盛頓不迷戀總統寶座之事。
    
     民間輿論對蔣介石有如下高度評價:1,堅持抗戰,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和中流砥柱;2一生堅持反共,至死不渝;3,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為了漢賊不兩立和避免製造兩個中國,甚至不惜退出聯合國;4,孫中山的忠實繼承者;5,中國的民主先驅之一,開創了民國憲政制度,雖然無法在大陸堅持下去,但將民主的種子扎在了台灣(包括縣級自治選舉和溫和公平的土地制度),因此才有今日台灣的民主;6,現代大國外交的開創者和中國在國際上獲得民族平等和民族獨立的奠基人;7,真正的君子。對於以上諸點,我基本同意,只對所謂開創了憲政制度,根據我前面的研究,略有保留意見。蔣介石肯定是現代中國的偉大人物、風雲人物和有巨大貢獻的人物,將來一定是先賢祠供奉的人物。但遺憾的是大陸和台灣的部分民眾,一直認為他是個獨裁者。
    
    斯人已逝,餘生也晚,余學也淺。行筆至此,閉目深思:假如我與蔣公同代並有幸成為他的策士(如曹孟德之荀彧和郭嘉),我能不能諫他一策,幫他走出民主還是專制、憲政還是剿共的迷局,使其滿盤皆活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評價其民主與否,獨裁與否,與毛比誰更高尚,其實都會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從不同角度和史料會給出完全相反的評價。這些都浮於皮毛,而且對今日之借鑒意義不大。唯有進入歷史,進入他所面臨的困局,看看換成你,能不能走出一條陽關道,才是反思的關鍵。這是一個很高的標準,但也並非是無意義的馬後炮(想明白這一點,才算找到了解決中國迷局的鑰匙)。讓我們來一次思想實驗吧。
    
    其實,對蔣介石和毛澤東兩個人來說,歷史的迷局之眼就五個字:大一統情節。蔣介石要軍令政令統一,毛澤東說要用新民主主義統領全國,其核心意思都是四個字:我說了算。所以我前面曾形容他們是新的楚漢相爭,是新霸王項羽(蔣)和新漢王劉邦(毛)。打了一場損失數百萬中華好兒女的生命的大一統戰爭。這場仗真的不該打。
    
    歷史的真正教訓在於——對蔣介石而言,不是誤學了美國民主,而是學得不到位。如果換成聯邦制思路,上述謎題可能迎刃而解。
    
    試想:蔣介石自北伐以來就跟軍閥斗,就在打統一戰爭,打到1937年,日本人入侵了,各軍閥才表面上歸順中央了(比1928年東北易幟時的中央權威增強很多,因為要聯合抗戰),包括共產黨這個蔣介石眼中最叛逆的軍閥。歸順的具體形式是都聽從中央安排,分別划入統一指揮的各戰區了。可以說,蔣介石也要感謝日本,因為他們入侵,才導致中國人自己不打了,都聽他指揮了。連共產黨都取消蘇了維埃共和國只保留名義歸順中央的邊區自治政府,軍隊也按兩個番號整編然後去抗日了。但隱患是財政軍費供給及軍裝樣式都還是自己的,老蔣還是只能帶著中央軍玩,閻錫山還統領晉軍,白崇禧還統領廣西軍,共產黨統領八路軍新四軍,等等。所以,余英時說:蔣介石實際搞的是「無效獨裁」。所以抗戰中這些軍隊雖然都打日本,但彼此之間摩擦不斷。抗戰勝利了,老問題又都回來了,不光是共產黨坐大了,其他軍閥也坐大了,老蔣還是調不動,他讓傅作義撤到江南,傅就是不聽。讓衛立煌撤出瀋陽,衛也不聽。中央軍被老蔣偏愛,邱清泉兩次抗命不去支援友軍,致使徐蚌戰場大敗,黃維兵團被殲,老蔣也沒軍法從事。而非嫡系的山東韓復榘在抗戰初就被槍斃祭旗了。所以老蔣的歷次剿共,都帶著順勢收復地方軍閥的意圖(黔軍和貴州的地盤,就是趁著剿共之機被老蔣收歸中央的。他對雲南龍雲和四川劉湘都想這麼干),所以共產黨非常明白,這些軍閥的存在導致老蔣軍令政令難以統一,也就成了共產黨的天然生存空間。這些事老蔣自己也心知肚明,但他不換思路,就是沿著武力征服一條道跑到黑。
    
    怎麼換思路?只要用好聯邦制設計,模仿美國,不用打仗就統一了——不是專制大一統復辟,而是民主聯邦統一。這個聯邦制如果拿到今天的中國,是否還適用,我有點遲疑,這很複雜,需要將來另文討論。但聯邦制對於1946年的中國卻是天賜良機,用好了就天下太平了(可惜當時的人都沒想起來)。我下面穿越一下,嘗試做一個1946年的聯邦制方案,讓大家看看是不是可以解決問題。
    
    《中華民國1946年憲政改造方案(李偉東2019穿越版)》:
    
    1:在全國划50個州(也可以60個,根據需要。而且重新划省是共產黨自己要求的,他不會反對)。共產黨自己的18個解放區可以縮編成15或更少一點的州。給閻錫山划5個州(含內蒙、河北部分)。給傅作義在察哈爾、綏遠和熱河及內蒙划7、8個州。給李宗仁划5個廣西廣東州。給孫科劃分長江以北共產黨剩下地區的5個州,中心可在鄭州。給蔣經國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划5個州。給龍雲在雲貴划5個州,給劉湘等劃分四川和西北7、8個州。台灣划3個州,讓陳誠或孫立人去管。新疆可以在南疆喀什設1維吾爾自治州,西藏設3個自治州(前後藏和康區,西藏地區也可以自治共和國的地位加入中華民國聯邦,只由中央管理外交和國防),內蒙可以從西到東設4個自治州。東北設9個州(按偽滿已劃定的九省設置。張學良請求回東北主政就讓他去)。再設9個中央直屬直轄市: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瀋陽、烏魯木齊、拉薩,可定都北京或南京。如此這般把全國瓜分完畢,等於把全國劃分為13-15個大區及約60個州。每個大區有個歷史形成的或中央新任命的總頭。但這些大區不是自治共和國,沒有獨立性,也沒有隸屬大區的財政和軍隊,只設中央特派員公署(15個總督府),代表中央監督聯邦憲法和州自治法的施行,並代表中央收稅。中央特派員必須把家屬留在首都,自己拿中央薪水去大區巡視。決不能把大區搞成自治共和國,那就成了諸夏亂邦了,非打起來不可。國家政制的中層設置還是以50個州作為基礎單位。
    
    2:各州自己設置經濟制度,共產黨願意搞新民主主義,就讓他搞去。閻錫山還願意保留封建土地制度和資本主義,隨他去。最後從經濟成果看,人民擁護就行。經濟搞不上來的,願意學習共產黨州的還是學習廣東開放經濟的,自己去學,去比賽。
    
    3:取消全國政黨,包括國民黨和共產黨,政黨地方化,回到自己的州去搞競選。州一級施行從鄉村到州府的逐級自治普選制度。州一級按議會內閣制設置。各政黨競選議員(不能排斥其他黨存在和競選),搞成一黨獨大也沒關係,那就一黨獨立組閣,出任州長。州一級只設眾議院,不設參議院。可以設立社會賢達咨議局。總之是只在州一級搞普選民主制,不在全國搞。但全國也是民主的,不過方式與州不同。
    
    4:廢除黨軍,軍隊國家化。各州可以保留只裝備輕武器的州准軍事自衛隊,每個州只許裝備三個師(開頭的時候也不強制裁軍,只要州里覺得養得起,就留著),但不許形成跨州的大區司令部。州自衛隊不能跨州調動,除非其他州有緊急人道需求,通過州議會批准可以跨州支援。但必須在中央國防軍監督下,完事必須撤回本州。每州再另設一個師的警察部隊,維持治安。
    
    5:中央國防軍設置。由國共兩黨黨軍混編而成(再也沒有黨軍了,也沒有共產黨政委了),保留150個師左右,全國重武器全都交給這150個師,多餘的銷毀鍊鋼。這150個師,用120個守衛邊防,在邊境駐紮並屯墾戍邊,在自給自足基礎上再加中央軍費。其他30個師駐紮在9個直轄市周邊,是全國50個州的聯邦執法隊,專門負責維和(維和要由國家憲法法院裁定合法,總統下令,總參謀部執行)、救災並控制叛亂。同時組建鐵道工程兵、空軍、海軍、核武部隊等,全部是中央軍,由中央軍費供養。由國共兩黨那些大將軍們,包括原來那些軍閥的大將軍,組成混編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原來的國民黨將軍可出任主席,共產黨的將軍當國防部長。任務就是國防和控制內戰,不聽任何黨派的。再另設中央稅務警察部隊,專門負責替中央在各州收稅。
    
    6:中央政制設置。先開政治協商會議確定臨時憲法。中央一級只設參議院,還可以設立一個咨議性的賢人委員會。參議員由各州選舉產生,每州可以選兩個中央參議員,參議會組成后再由參議員選總統和通過憲法。總統由參議院和賢人委員會混合組成的中央選舉委員會提名。全國不設眾議院,也不搞政黨政治,也不對總統普選。但可以對總統候選人全國評議投票,通不過的不能當選。就是說民眾沒有選舉權,只有否決權。通不過的總統候選人,不能由選舉委員會再提名,必須換人。總統、副總統不是參議員,是符合條件的普通公民,可以是任何黨員,但當選后必須退黨。每屆總統、副總統任期五年。前三屆候選人是政治協商會議內定好的。就是說15年後再考慮是否普選總統,和開始全國的政黨政治。如無必要,或參議院判定會導致民粹主義泛濫,可以長期不搞,就在中央一級長期實行半民主制。15年後,那15個大區的和中央特派員的設置,就可以取消了。前三屆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由政治協商會議議定,再交給選舉委員會正式提名,第一屆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第二屆是毛澤東和李宗仁(或其他人),第三屆是閻錫山和白崇禧(或其他人)。讓這些老人們,過三屆總統癮就行了,他們就不打了。然後由總統提名,由參議院選舉產生政務院,第一屆政務院總理可以是周恩來,第二屆是梁漱溟或黃炎培或張伯鈞,第三屆是張學良(估計到那個時候他已經成熟多了)。由政務院總理提名組閣,各部部長人選(包括聯邦警察局長)和各大區中央特派員(八府巡按)由總理提名,參議院表決任命。憲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和總參聯席會主席及中央銀行行長,由總統提名,參議院票決。
    
    7:政務院設最高經濟委員會。負責全國的水利、森林、礦產、鐵路、機場、港口等全國性資源和設施的管理、建設、各州權益分配和級差地租確定,及中央轉移支付標準。政務院只負責經濟、民政、教育、醫療、科技、外交(外交與後來的冷戰兩大陣營保持平衡中立立場)、財政等國民經濟和社會事務,不管金融。但有權調動指揮稅警部隊和聯邦警察局的公安部隊。
    
    8:中央和各州稅收按3:7比例分成。
    
    9:如果某州發生經濟崩潰、人道災難或政治動亂並長時間不能解決,總統有權根據憲法法院裁定解散某州議會,臨時接管州府管理並組織新的大選。中央參議院有權根據憲法法院裁定,改變州建制,將其劃歸有能力監管的其他州。
    
    說明,上述方案若想採納,需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第一,1944年下半年就要由國民黨提出方案,交由共產黨和各派系討論。主要是與共產黨討論,在他們的18個解放區周邊劃定將來對日軍代表國府受降的範圍,不反對中共去受降,但要限定區域,給中央政府留出足夠的受降和將來劃分州界的空間,避免發生內戰。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可以請美蘇共同幫忙協調共產黨,國府方面協調其他軍閥。如閻錫山,就勸他不要到共產黨的兩個解放區(太岳軍區和太行軍區)中間去接受日軍投降了,那塊地方就留給共產黨了,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上黨戰役了。但平漢線必須留給中央,將來中央進軍時,共產黨不能阻擋(如此就不會發生邯鄲戰役了)。共產黨也不能在山海關阻擋原東北軍成建制回歸東北。海南島還是請共產黨讓出來,山東大部都可以留給共產黨,江南鹽城(新四軍3師黃克誠、洪學智部駐地,他們也不必穿著單衣跑到東北去爭地盤了,然後又隨著四野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淮陰等都留給共產黨,等等;
    
    第二,國民黨內部對原派系也要在地盤和軍隊編製方面系統整合,取得合理的分配方案;
    
    第三,到1945年上半年就要召開政協會議,與共產黨必須達成土地和人民的分配方案,以及未來聯邦制憲政架構的協議。國民黨內部也要整合完畢,並達成處理偽軍和漢奸的一致政策。國民黨內部還要達成不許成為「劫收」大員的紀律,不給人民造成新的苦難。
    如能完成上述整合,共產黨以當時的弱勢,儘管有奪取全國之志和未來實行社會主義的理想,那也只能在他們那十幾個州去折騰。而且一旦州議會和內閣的民主框架在聯邦憲法約束下實現,共產黨在本州改變政體的可能性就大大縮小了。如果此方案成功,不僅不會再有後來的中共黨國及一些列災難,甚至連韓戰都未必發生了(沒有中共的巨大軍力做依託,蘇共不敢同意金日成發動內戰)。
    
    這個方案當然是馬後炮,但其中設計的全國和自治州兩級分別採用不同民主架構的模式,可供未來參考,以避免全國議會形成對抗性黨爭或全國性民粹主義。
    
    上述9條方案如獲得通過並實施,中共就變成各州的地方黨了(國民黨也如此)。全國也就自然在聯邦制下統一了,軍隊也就國家化了。這就是我給蔣公建議的聯邦制方案。如能獲得蔣公和各黨採納,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也民主化了。
    
    如上,蔣公就成了中國的華盛頓,或者就是周公再世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了。這實際是一個再造中華九州的方案。如此蔣公就為天地重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了。若此美夢成真,統一之父、憲政之父、和平之父三頂桂冠就屬於蔣公了。
    歷史難以假設,也不會從頭來過。上面只是一種理論出路而已。
    
    (二),《當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建議方案》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當下大陸的未來吧。之所以在民國失敗總結之後兼談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前面也大量總結了共產黨的歷史作為和它的特質。這個特質或基因能否在未來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呢?
    
    前面分析過,共產黨是因為拿出了當時看起來更民主的方案,才在國共內戰中最後勝出的。就是說,因為民主才贏得了人心。為什麼建國后,協商政治的民主制度逐步變成了一黨獨裁,而且比蔣介石更獨裁,造成的災難更大呢?共產黨為什麼違背初衷,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呢?毛澤東在其中的破壞作用,我前面也分析過了。實際上,毛澤東去世后,當年跟著他一起向國民黨爭民主的同志,想起了當年的承諾(為人民服務),所以把經濟制度改了,差不多改回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制度,所以才獲得了空前的經濟進步。那為什麼不能改回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呢?或者更進一步的民主制度呢?怕什麼呢?如果放棄高度獨裁製度,放開言論管制和其他自由,人民才會更擁護,經濟也才會更有活力,國際關係就徹底改善了,港台新疆西藏的事情就好解決了。更加民主,不也是當年共產黨的初衷嗎?所以我請紅二代、紅三代們反思一下,你們的父輩和祖輩,不僅僅是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才幹革命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為中國人民的民主自由才流血犧牲的,什麼主義如共產主義不過是你們認為達到自由的手段,民主自由才是當年他們追求的核心目標。如果這個手段不僅沒有達到民主自由,反倒是走向了反面,難道還有什麼保留價值嗎?回到初心難道不是應該回到爭民主自由這個初心嗎?難道你們願意父輩們因為毛澤東的倒行逆施,被世界歷史一直描述為毛的幫凶嗎?那才是玷污了他們當年爭民主的英名。共產黨當年是為反獨裁爭民主才奮鬥犧牲的,這個歷史只有你們回到這個初心才能被顛倒回來。不然就隨著毛澤東的惡名一起被歷史淹沒了。回到這個初心,也同時證明了毛前半生確實帶著你們的父輩做過正確的事,只是這個正確的事還沒有做完,需要再努力。難道不是嗎?
    
    1980年代,大陸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的歷屆當政者不僅事實上回歸了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由於多年的國有經濟的擴張,對民營經濟的擠壓仍然強勢,說明新民主主義經濟回歸的程度還不夠),而且在政治上也努力向新民主主義政治回歸——只不過還遠遠不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定義和後來的三個代表及和諧社會的提出,都有政治逐漸寬鬆的內涵。說到底,共產黨當年治理的失敗,都是過早冒進實施社會主義政策的結果,或者說中共建政70年的歷史證明,社會主義就是與這塊國土水土不服的(用新民主主義政治架構,同樣可以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經濟高速趕超)。而共產黨當年設計的新民主主義方案,不僅可以戰勝國民黨,也可以很好地治理和建設國家,因為它暗合了中國政治經濟民主化和現代化的歷史大趨勢。因此,為了中國社會的整體健康發展,共產黨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思想和實踐資源,讓政治體制向原來設計的初級目標回歸。所謂「前三十年的艱難探索」,不就是探索出毛澤東那套冒進的方式被證明是失敗的嗎?那個社會主義的高級目標完全可以長期推后,讓後人去研判是否還有實施的必要。回到初心,從本質上說就應該是回到為人民服務和讓人民更民主自由的初心。這個初心其實與共產主義和階級鬥爭是矛盾和互相抵消的,讓共產黨自己在內心中矛盾著並無所適從。因為理論誤區是只有共產主義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自由,但世界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共產主義道路是一條通往新型奴役之路。為了中國真正的民主自由和社會進步,該與這種猶太人的烏托邦思想切割了。
    
    達賴喇嘛尊者最近在趙紫陽百年誕辰時發表的紀念文章中說:我一生中結識和交往過很多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半個多世紀前,當我初次訪問北京和中國內地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具有理想主義和獻身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他們為了實現讓普天下的貧苦大眾都得到富足幸福的生活而熱情地投身於工作之中,讓我感動而欽佩。雖然以後半個多世紀中,中國人民遭受了很多苦難,而且這些苦難大多恰恰出自於人為的錯誤,但是,我一直認為,在早期這些革命者的理想中,有一部分是符合佛祖關於眾生平等的教誨的。我們今天不能,也沒有必要因為過去的人為失誤而放棄這樣的普世價值。
    
    這就是與早期共產黨人打過交道的智者留下的印象和對當年共產黨正確行為的肯定。那麼,今天的共產黨既然是那批共產黨的後人,為什麼不能重歸理想主義呢?
    
    共產黨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一直說當年贏得了民心,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你們。通過我前面的分析,我同意這個說法。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用極端方式巧奪民心的投機,因為急功近利,因而也不能長久堅持。為什麼說急功近利、巧得民心呢?因為共產黨的土改工作隊事實上引誘貧苦農民用搶劫殺人的方式快速得到了土地。同時因為他們殺了世世代代跟他們一樣勤勞耕作才積攢了一點土地的富裕農民,成了給共產黨的投名狀,才不得不一起跟著你們打天下。那些所謂地主不過是更勤勞更節儉的農民而已,他們逐步獲取的那百十畝土地,與西方農場主比較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他們與貧苦農民其實是一個階級。你們宣傳中的惡霸地主其實比例極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沒有事實例證。那些關於白毛女、劉文彩、周扒皮的故事,近年都被證明是偽造的。這種在農村社會的人為撕裂,確實帶來了大量兵源,但卻是缺少歷史正義的。那些參與屠殺另一部分農民的破落農民當時內心也一定是顫抖的,是害怕遭報應的。只是你們給了他們一個階級仇恨的奇怪理由,他們才敢那麼干。但事實上這個報應來得是如此之快,他們得到土地不過六七年,就為自己的瘋狂和短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大批被餓死了。共產黨急功近利得到人心也就失去了。同時,農村由於階級鬥爭毀滅了傳統和諧社會,造成的問題長期演化至今,給治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寫下這段話的意思是,共產主義理論事實上給中國造成過巨大的災難,共產黨因此也欠下了農民的一筆債,這筆債只有通過還權於民才能清償。第二重意思是,當年共產黨有與國民黨爭民主的基因,也有令人恐懼的階級鬥爭思想帶來的當年就有的民眾不信任。在爭民主這件光彩的事情背後還有血腥的階級鬥爭基因在毀滅著前面的正確。現在是放棄共產主義理論(這個理論與階級鬥爭是一回事),回到民主自由理念的時候了。看到共產黨當年在議會裡與國民黨爭論民主的場景,我覺得你們的父輩是懂民主的,會民主的,只是被另一種階級鬥爭理念撕裂了自己,所以才有行為邏輯特別相悖的社會操作,既做了好事,也留下了罪惡。現在是徹底做好事的時候了——去兌現民主吧。
    因此,我在此提出一個《當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建議方案》,供參考:
    
    1:利用共產黨自身的歷史資源,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定義為全面回歸新民主主義。仍然堅持共產黨領導,但長期推后和擱置共產主義、階級鬥爭和專政思維及相關政策;
    
    2:適度放開黨禁,不是放開自由組黨,而是放開對已有的八個民主黨派的思想和組織束縛,讓他們成為共產黨的友好諍黨和監督行政及監督腐敗的黨,讓他們辦報(適度放開言論限制)對政府政策進行批評和建議。讓人民有更多的渠道對政府進行監督和批評以及建議。回到建政初年那種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局面,回到新民主主義政治。
    
    3:回到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更多地依靠民營經濟和更有效地保護私有財產,及建立更能體現公平正義和國際標準的法治體系。
    
    4:經過十年左右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的回歸,如果實驗的順利,共產黨可以像毛澤東當年設想的那樣改變自己的名稱,建議用:中華共生黨。因為這個名字更符合共產黨曾經正確的歷史作為,和今天倡導的三個代表、和諧社會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夢,與全世界華人和平共生並且與全世界人民和平共生,難道不是更能體現共產黨人的本質理想嗎?共產黨的「共」本來就有天下為公之意,但「產」就太形而下了,產有什麼好「共」的?當年無產階級要通過暴力搶奪有產階級,歷史證明這是把無產階級自己送上新奴役之路的邪路。保留「共」,去掉「產」,改為「生」,共生,就一切都順了。
    
    以上方案,靈感來源於共產黨自己的曾經光榮的被達賴喇嘛印證的歷史,回歸歷史榮光難道不好嗎?如果習近平先生能夠帶領共產黨進行這樣一次光榮的自我革命,將作為偉大的改革家載入史冊。至於將來能否更進一步走向普世民主模式,那要看統治階級的覺悟和人民的歷史機緣了。對歷史,我們不急,它有自己的緩慢的軌跡和規律。
    我知道,上述方案一定會被急迫的海外革命派批評為「替共產黨續命」。我不在意,我只在意歷史的真實進步,哪怕是碎步前進。因為你天天詛咒它斷命,它事實上還在頑強續命,並且無論是反對派還是世界上強大的敵手如美國,目前都拿它無可奈何。斷命的詛咒和打倒的呼聲,沒取得任何實際回應。還不如提供個方案,促請它自我小步改變更有實效。
    
    (三),台海局勢和《大中華邦聯方案》
    
    讓我們再看看目前的台灣,掙扎在統一還是獨立的困局中。通過我前面的分析,台灣現在的民主實際是中華民國百年民主追求的結果,台灣目前的憲法是大陸人民和國民黨先賢們創造的,只不過沒有在大陸被採用,有幸在台灣生根開花而已,當然也和台灣人民自己爭取落實的長期努力分不開。一部憲法,兩地人民,百年爭取,生命相連。在目前大陸極權體制下,台灣是沒有任何獨立的可能性的。只有大陸民主了,台灣才能徹底安全。因此回到為大陸爭民主的正確軌道上來,才是台灣的正確選擇。因為大陸民主了,哪怕台灣還想分家,從制度上說才有可能。為了解決目前困局,我為台灣設計了一個《大中華邦聯方案》,可以作為促使大陸民主,也為台灣爭取更大國際空間的過渡方案。希望台灣和大陸的有識之士,能用來參考。這份方案作為附件附在了文後。
    
    到此,我關於中華民國丟失大陸原因的總結就做完了。這篇論文不僅總結了民國,實際也總結了大陸和共產黨。發表出來,見仁見智,就任人評說了。之所以在大陸建政70年也是民國失敗70年之際回顧總結那段歷史經驗和教訓,是因為大陸的民主化還沒有實現,中國人百年的民主夢還遙遙無期。台海兩地的問題還懸而未決,而且未來還有再次發生內戰的可能。70年前那個歷史轉折關頭,我們到底是在哪裡迷失的,需要去探尋,我們需要找回正確的道路。
    
    在這番找尋之後,根據我發現的歷史經驗,我給三個方面分別提供一句話的建議:
    
    1:給共產黨方面:找回爭民主的新民主主義藍圖;
    
    2:給台灣方面:完成民國未竟事業——全中國的民主化;
    
    3:給海內外民主運動:努力達到當年共產黨用《論聯合政府》方案與國民黨爭民主的水平,如是才能被稱為夠水準的反對運動,目前任重道遠,還需努力。
    
    這一篇總結是集我畢生所學所思,對當代中國重大問題的一次全面反思。以史為鏡,方知未來。希望能有大智慧者將其納入自己的思考,成為推動歷史接續前進的助力。
    這篇總結和其中提出的三個方案,也體現了我與張博樹教授共同創建的「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的研究宗旨和工作方向——我們就是要為解決中國難題提供各種可行方案。我們現在的團隊加盟者,包括王天成、鄧聿文、張傑、陳闖創等,雖然每個人的理念略有差異,但合作的事業大體是圍繞戰略研究展開的。我這次提供的三個方案就是這種特殊戰略研究的一個實驗品,當然是很不成熟的一孔之見,但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本文寫作過程中,得到過大陸著名學者周舵的指點,也得到了著名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張博樹的批評指導。我在初稿中認為新民主主義的民主就是共產黨的初心,但張博樹認為共產黨本來就有初級綱領和最高綱領,最高綱領才是初心(當然初心中也包含為人民服務和爭自由的因素)。後來強勢過渡到最高綱領——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是發生歷史災難的原因。我尊重並同意他的這一理解,並做了整體邏輯修改和若干史實細節的修改,在此一併鳴謝!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行邁靡靡,中心如醉。行邁靡靡,中心如噎。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2019年10月6日——20日
    
    於美國新澤西
    
    附錄:
    
    《大中華邦聯實施方案》
    李偉東製作於2018年9月28日
    
    1,由中華民國主動提出大中華邦聯這個和平民主統一方案。
    
    2,邦聯由兩個實體中國組成,前提是兩個中國互相承認主權和國際地位及加入聯合國權利。期限暫定五十年,不能自由退聯,五十年後再民主協商是否延期或統一或各自完全獨立。
    
    3,邦聯憲法由兩個中國在各自內部公投確立~
    並設立邦聯最高憲法法院,由兩個實體中國各派3名共6名終身法官。
    
    4,【邦聯憲法主要條款】
    
    一,邦聯是民主政治實體,擁有國際主權地位和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權利,加入聯合國五年後,由邦聯替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陸中,民國簡稱台中)的安理會席位。類似原蘇聯
    
    二,邦聯領土由兩個中國領土合併組成,同時陸中領土去掉台灣,台中領土去掉大陸。
    
    三,邦聯總統前五年由陸中主席擔任,后五年由台中總統擔任,每五年一輪換。但陸中推舉的邦聯總統必須在邦聯成立九年時由大陸民眾依據國際公認民主程序普選產生。同時開放組黨和新聞自由。
    
    四,邦聯有獨立於兩中的自己的國旗國歌國徽國花。邦聯節日兩中都過。
    
    五,邦聯有自己的維和軍隊,由兩中各派2.5萬人共5萬人混編組成,軍隊中不能有黨派和政委。混編后各派2.5萬駐紮在兩中首都,守衛邦聯總統府和憲法法院(邦聯總統府等機構跟隨總統每五年分別在北京和台北)。邦聯軍隊由兩中財政供養。總司令由兩中總參謀長共同擔任,有權根據憲法法院命令(不是邦聯總統命令)對違反邦聯憲法行為採取軍事行動。
    
    六,邦聯內部自動成為零關稅自由貿易區,兩中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兩中不可以對任何企業給予財政補貼和特權或超國民待遇。
    
    七,邦聯發護照,
    兩中國民可以自由申領對方護照,即邦聯承認三重國籍。
    
    八,邦聯語言是國語。
    
    九,組成大中華賢人委員會,十年內完成兩大任務:1真相與和解,2達成共同的歷史認知,並修改各自教科書。
    
    十,邦聯取消所有民族特權,構建邦聯公民認知和相應的社會政策。
    
    十一,邦聯憲法高於兩中憲法。
    
    5,邦聯方案由民國提出,交由兩國國民開放討論並尋求國際支持。
    
    6,民國主動提和平民主統一方案,回應了陸中的統一關切和急迫心情,同時也可以滿足民國希望國際承認的急迫心情。同時化解迫近的軍事衝突。
    
    7,這是一個建設性的化解兩岸關係死結的中間道路方案。其他問題可類比。 [博訊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19-11-6 10:10
平起平坐?
回復 light12 2019-11-6 10:12
qxw66: 平起平坐?
民運的幻想。跟你的幻想性質一樣。原因不同。
回復 qxw66 2019-11-6 10:19
light12: 民運的幻想。跟你的幻想性質一樣。原因不同。
軍事收復,歷史再次重演
回復 light12 2019-11-6 11:25
qxw66: 軍事收復,歷史再次重演
法師講中國崛起會有一千年榮景。這意味著民主和毛式窮光蛋都沒戲了。就是李偉東和你都沒戲
回復 qxw66 2019-11-6 11:34
light12: 法師講中國崛起會有一千年榮景。這意味著民主和毛式窮光蛋都沒戲了。就是李偉東和你都沒戲
法師收中國錢,李偉東收美國錢,偶收錢沒戲
回復 light12 2019-11-6 12:07
qxw66: 法師收中國錢,李偉東收美國錢,偶收錢沒戲
哈哈。你學過算命吧?朽木不可雕也
回復 qxw66 2019-11-6 12:26
light12: 哈哈。你學過算命吧?朽木不可雕也
你給偶算命!
回復 light12 2019-11-6 13:10
qxw66: 你給偶算命!
  
回復 chy60 2019-11-7 08:23
就這水平就沒有嬴的可能!
回復 light12 2019-11-7 09:01
chy60: 就這水平就沒有嬴的可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8: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