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化亂葬崗與文化聖殿

作者:Brigade  於 2018-10-30 09: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0評論


昨天看一報道,很想發青年之幽懷,寫一下年輕時的一塊小景色。然而,畢竟不年輕了,寫了兩段刪掉了。
可是後來看了一下別的東西,寫起來應該更有意義。綜合而言,可以說中國是文化的亂葬崗,法國是文化的聖殿。且聽我解釋一下。
這報道說一女孩李然成了比利時王妃。也不是新聞了。但介紹詳盡一些,並且其中的巴黎景色我很熟悉,所以引起我的興趣。至於王妃,太多了,只能說比利時算一個穩定的國家,綿延千年的王族,家裡娶了個中國女孩。
這李然北京語言學院畢業,算是半個校友了。我在那裡學了八個月法語。她在巴黎索邦大學讀過書,這大學跟我在巴黎第一年住的學生公寓在一條街上。街的一端有一個著名建築叫做PANTHEON,來自希臘語,意思為全神之廟,就叫聖殿吧。從這個聖殿往北走約兩百米就是那個學生公寓。學生公寓再往北走幾百米便是巴黎聖母院所在的城市島。聖殿的西邊不遠處是盧森堡公園,夏天可以隨便在那裡坐一個下午,享受陽光,玫瑰和美女,當然通常只是飽飽眼福而已,在巴黎有艷福卻是不易,所以巴黎應該是憂鬱的城市,儘管通常的說法是浪漫之都。
在文化上巴黎確也是浪漫之都,可惜我只是學工科的,呆在這個拉丁區中心,就是學問高大上的地方,有些浪費資源。但是現在看看聖殿諸聖,未免對這第二故鄉有一種深深認同感。
安息在這裡有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探險家,政治家,將軍,宗教家等等大家。思想家有伏爾泰盧梭。文學家有雨果,左拉,大仲馬。數學家有拉格朗日,物理學家居里夫婦。總之,是法國兩百多年來的精英一部分。

聖殿之母:雅典娜神廟

巴黎神廟(獻給偉人 祖國歸榮)


盧梭之墓:自然與真理之子在此安息

與伏爾泰盧梭們所受的綿綿不絕的崇拜不同,中國的文化者就命運多舛了。在清代有文字獄,在毛澤東時代有反右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單單反右運動就有55萬知識份子受到迫害,到文革時更是很多人被迫害致死,比較著名的有傅雷,老舍,儲安平,吳晗等等。所以有人撰文記錄這段歷史稱,一九五七:中國現代知識份子的消失。很多人,在文革真的死無所蹤,如儲安平,吳晗,饒漱石等等,悠悠華夏,成了文人政客們的亂葬崗。
可以說,反右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徹底埋葬了中國傳統和剛萌芽幾十年的新文化。遠在幾十年前,雖然大清病弱不堪,一戰就敗,但算不上全國性的戰爭。因此,角角落落還殘存保留了一些文化傳統,一些精英通過代際流傳而萌生,比如魯迅胡適就是那代人中的文人精華。或者像無錫的錢氏家族,產生了錢穆,錢偉長,錢鍾書,錢玄同,錢三強如此之多的文化精英。然而,反右和文革,掘中國文化根基而毀之,導致文化傳承的大斷裂,空留紅色野蠻遺害中華。
如此,我能再說什麼呢?浪漫的文化之都巴黎已是遙遠了,狄德洛大街伏爾泰大街也久違了。何日中國也能像法國那樣,對自己人,對文化和文化人極盡熱愛和寬容,創造華夏的浪漫主義呢?

10/29/201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18-10-30 10:49
盧梭也算是教育家。現代的所謂全面教育理念,起源於他。在中國叫做德智體全面發展。在美國,全面性很強調體和人際交流。
魯迅那代人所受的教育有個特點是早期強化教育,就是三味書屋的那些經歷。因此,雖然他青年時代又是學水運學挖礦學醫生,但回歸到文並無需太多再教育。
並且,他們是天生的活動家,成立這個會那個盟很是熱鬧。這些,在大一統的共產黨的教育下就完全湮滅了。更何況,現在要多學科考試升學,應付不暇。所以,現代無大師,縱然有高樓大廈大學堂。
這些關於教育的觀點,由此文引起,放進去打亂了格局,不寫又可惜,因為再想寫則難以一蹴而就,姑且記之於此。
回復 ryu 2018-10-30 11:04
我們的制度建設和法律都是無可挑剔的,就是執行情況是南轅北轍的。
回復 徐福男兒 2018-10-30 11:47
徹底清除蘇俄那邊學來的垃圾貨,才談得上中華文化的重建。
回復 Sc2885375 2018-10-30 23:58
長期無法執行的制度和法律:好還是不好?
回復 Brigade 2018-10-31 01:18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海寧的名門世家。海寧自古有文脈,金庸的海寧查家,則是這條文脈中顯赫的一環,康熙曾為查家祠堂題:「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反右文革一掃光,海外殘餘有數人。
回復 Brigade 2018-10-31 03:38
徐福男兒: 徹底清除蘇俄那邊學來的垃圾貨,才談得上中華文化的重建。
自由教育還是很重要的。魯迅早年受的教育也是私塾教育。儘管類似於「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這樣的文字對小孩來說枯澀難懂。但長大了自己作文就有基礎了。至少魯迅應是這樣。
我上學時讀魯迅這三味書屋,也是不大明白。現在看就是拿根棍子瞎比劃,倒酒嘩啦啦,千杯不醉。
回復 Brigade 2018-10-31 04:49
文中提到文字獄,正好金庸去世。查了一下其文化淵源,其先人便受文字獄所害。但是反右和文革更是文化的斬草除根之浩劫。

在查良鏞先祖中,最有名望的當算是查慎行、查嗣庭兄弟。查慎行原名嗣璉,字夏重,后受《長生殿》案牽連改名慎行。康熙間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他曾追隨邑人遠征雲貴,討伐吳三桂殘部,故有不少詩作反映戰爭殘酷和民間疾苦。入京為官后,深悉官場內幕,看破世情,厭倦仕途,於是歸田家居。賦閑作詩,著有《敬業堂詩集》等著作,是清初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查嗣庭乃查慎行的弟弟,官至禮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他主持江西省試,出了一道考題:「維民所止」。這本來是《詩經》里的一句話,但有人卻向皇帝報告:「維」、「止」兩字是「雍正」兩字去掉上半截,豈不是暗示要砍掉皇帝的頭嗎?
另外,他們還向皇帝告查嗣庭所出的其他試題亦「皆遠其辭文」,別有用意,如首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顯然與當今國家取士之道相違背;《易經》次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詩經》次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前用「正」,後用「止」字,明顯是與去年正法之年江景棋文稿《歷代年號論》中指「正」字有「一止」之象,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等語相同。
雍正聽完,勃然大怒,大發龍威,立即下令逮捕查嗣庭入獄,又下令查抄他的詩文筆記,認為其中語多悖逆,心懷怨望,謗訕朝廷,因而欽定「大逆不道」之罪。查嗣庭在獄中病死後,還被戮屍梟首。其親屬有的被殺,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捕,如其兄長查慎行,就被定為「家長失教罪」,被逮入京,一年後放歸,不久就逝世。
回復 Brigade 2018-10-31 06:30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 與金庸為同族的叔伯兄弟, 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被指為歷史反革命,調圖書館和洗澡堂,先後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勞改,停止詩歌創作,堅持翻譯。
死前,穆旦在《冥想》的詩中道出了自己的內心獨白:「而如今突然面對墳墓,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四顧,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
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亂葬崗.
回復 Brigade 2018-10-31 09:56
雖然不是文化專家,但文中說的文化浪漫算是歪打正著。因為正好盧梭被稱為浪漫主義先驅。雨果也是浪漫時代作家。那麼什麼是浪漫主義?正式解釋為:起源於17世紀末的文學藝術運動,強調感召力,主觀性和個人主體性(或個人優先)。
因此,浪漫主義可以說就是自我解放。想想都令人激動,顯然中國沒有這些東西。
回復 Brigade 2018-11-1 07:43
ryu: 我們的制度建設和法律都是無可挑剔的,就是執行情況是南轅北轍的。
當年的一些「右派分子」曾提出了些什麼樣的主張,這些主張又是如何被批判的。

    例如,黃紹竑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座談會上說,我們的立法落後於客觀形勢的需要,刑法、民法、違警法、公務員懲戒法都尚未制定公布,經濟方面的法規更不完備,「五年計劃」快完成了,但是度量衡條例還沒有制定。他說,「公務員懲戒法」和各機關的組織條例辦事規則是與「整風」最有密切關係的法規,必須早日制定。

    復旦大學法律系教授楊兆龍在「我國重要法典何以遲遲還不頒布?」一文中說:我們過去在立法方面的努力實在跟不上實際的要求。例如,平常與人民的基本權利的保障及一般社會關係的調整最有密切關係的「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等至今還未頒布。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什麼不是犯罪,什麼是犯罪,以及應如何處罰等等,偵查、檢察、審判人員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足資遵循,因此就發生一些無根據的控告和不應有的錯捕、錯押、錯判的情況。楊兆龍指出:這種情況很可能成為製造矛盾與不安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那種以為「如果制定一套完密的法律,難免限制政府機關應付事情的靈活性」的意見,楊兆龍反駁說,政府機關那種無明確的法律限制的辦事「靈活性」有時頗足以破壞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治,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仰。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賈潛說:政治是政治,法律是法律,我們是司法不是司政策。黨對法院工作的領導是通過制定法律來實現的。法律是人民的意志,也是黨的意志,審判員服從了法律,就等於服從了黨的領導。因此,審判員只需服從法律,再不必有什麼黨的領導了。黨具體過問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就是違法。

    這些意見只是希望中國成為一個法治國家,卻被認為是嚴重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言論,遭到猛烈的批判。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客人時承認:「我們好多年實際上沒有法,沒有可遵循的東西。」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3: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