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三坊七巷出英才

作者:hysonchen  於 2020-1-25 07: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三坊七巷出英才




 今天人們去福州遊玩,很少會錯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我中學時住三坊七巷的吉庇巷,同學的住家更是遍布三坊七巷的每個角落。如今修復改建后的三坊七巷中軸線南後街上遊客最多,福州特產、風味小吃,不必我說,去了便都知道了。
  而我一直很好奇的是為什麼彈丸之地的三坊七巷能走出這麼多傑出的英才?郁達夫曾經寫道:「走過宮巷,見毗連的大宅,都是鐘鳴鼎食之家,像林文忠公的林氏、劉氏、鄭氏,沈葆楨家沈氏,都住在這裡,兩旁進士之匾額,多如市上招牌,大約也是風水好的緣故。」在科舉年代,進士該算是最高學歷了吧。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中國近代造船、海軍重要奠基人沈葆楨,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都是進士出身。沈葆楨稱林則徐為舅舅,后又成為林則徐女婿,沈葆楨的長孫女嫁給了鄉試舉人第一名的林旭,但林旭兩次進京都沒有考中進士。嚴復的科舉仕途就更不得志,他船政學堂畢業后,就留學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梁啟超說:「嚴氏中學西學皆為我國第一流。」嚴復一心求取功名但科舉卻是屢戰屢敗,4次科考連舉人都沒考上。好在嚴復沒學范進,以《天演論》等一系列譯著喚起國人,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人」。後來還當任京師大學堂就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長,學問一流,唯獨考取功名上總是名落孫山。

  另有一位無意獲取功名的林覺民把那個世道看得比較透,據說在考卷上僅題了「少年不望萬戶侯」7個大字,就離開考場。林覺民後來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先生的「中國同盟會」,參加廣州起義從容就義,年僅24歲,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與妻書》催人淚下,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林覺民的妻子陳意映出於陳寶琛家族,而林覺民的堂兄林長民及其女兒、大才女林徽因更是廣為人知。林覺民就義后,其父親為逃避清兵的追殺賣掉楊橋巷主宅帶領全家躲到福州遠郊,買家謝姓舉人,其孫女那時11歲也到此居住,她就是後來的著名作家謝冰心。

  我以為科舉功名並非成就三坊七巷英才輩出的主要原因,我更相信福州所擁有的海洋文化的基因,當年大概起到更大的作用,因為他們比其他的儒家學者先睜眼看到了世界。時局動蕩的清末和民國,讓三坊七巷的讀書人虎嘯風生,也把他們推到歷史的風口浪尖,湧現出時代風雲人物。或許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年在三坊七巷放眼世界的氛圍,「開風氣之先,謀天下永福」的情懷成就了三坊七巷的一群讀書人。上世紀20年代以後,代表中國文化精粹的三坊七巷開始凋殘衰落。我在「文革」過後居住時的三坊七巷早已物是人非,已非精英族群社區,當年的大宅深院,多半成了眾多市民的大雜院。

  我在移居美國后住在馬里蘭州,距離首都華盛頓不太遠,有福州親朋好友來華盛頓遊玩時,總會特別介紹白宮前國家廣場上越戰紀念碑的設計者林瓔,她是林徽因同父異母弟弟到美國后所生的女兒,不過總算與三坊七巷有些血脈親緣。當年林瓔僅21歲,還是耶魯大學讀大三的學生,傑出的設計便超過了她的指導教授和眾多建築界知名大師。50歲林瓔榮獲美國藝術家的最高榮譽「美國國家藝術勳章」,57歲榮獲「總統自由勳章」,奧巴馬總統兩次親自為她授勛。

  我每次回福州,還是喜歡在三坊七巷閑逛,大雜院內的住戶早被清空都遷往福州各處,老宅也修復得煥然一新,老商號又聚集到遊客川流不息的南後街。三坊七巷如何改造,曾因政府、開發商、住戶和文化知識界保護團體之間的激烈爭執相持不下,舉步為艱,難以推進,福州城的風水寶地象殘燈末廟破舊不堪。如今總算是建築學層次上的修繕,改建工程大局已定,只是我以為留下一個更大課題是人文復興,精英要如何繁衍生息才能再造福州的輝煌。/陳旭(旅美)2020年01月23日福建僑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7: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