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趁熱看冷片——對科學的瘋評

作者:hu18  於 2018-10-12 07: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1評論


 惠特妮·卡明、蒂娜·菲,再算上那個格蕾塔·葛韋格,這三位奇葩,她們參演的角色或編導的作品,大多是有些知識內涵、有點文化底蘊的,至少在我這個業餘者看來,像那麼回事。

    與其他兩人相比,惠特妮·卡明似乎更專註女性心理活動敘述和表現。就我所見,無論是其主演的電視劇《惠特妮》,還是其近作電影《女性思維》都是這樣的作品。

    在《女性思維》片中,女博士朱莉亞想通過對大腦神經學的研究,弄清人們情感活動規律,從而更好處理兩性關係。她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靠一種名為「SOYLENT」的能量棒攝取營養,又用她自己的話說「從狗身上獲得催產素,和朋友逛街獲得血清素,去健身房鍛煉獲得內啡肽製作與合作產生多巴胺」,她通過研究,自信對小女生的情感活動規律已然掌握,故自覺能夠戰勝這些情感,使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情緒均衡體」。然而,「目的在追求的過程中失去」,於是我們有了喜劇。

    環視我們周圍,類似這樣相信科學神教,走火入魔的人並不稀見。如影片中那醫學女博士:一天到晚用臨床診斷的眼光觀察別人,審視自己。迫不及待地把剛學到的一點知識加以運用,不停地修理別人、修理自己。其結果是打破了自然平衡,摁倒了葫蘆浮起了瓢,總也不得如願。

    任何改變,無論領域、無論巨細,更無論方法,改變的結果都不一定能如願,更不一定奏效。「臻致完美」自然是痴心妄想,「力求更好」、「改良完善」多半也是自欺欺人。「改良改良,越改越涼」,用本片中的英語台詞解釋就是:「When you try and change me. it does hurt.」古時的「變法」,今天的「改革」,紛紛如是。

第一不要迷信改變:「改革」也好、「改造」也罷、由人的本性和能力、社會發展水平所決定,任何改變都難以達到人們的預期,無論是用科學的,還是用其它的方法。

第二莫要迷信科學:「科學」不等於「先進」,「先進」不等於「正確」。今天存在著一種似是而非的共識:科學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方法,而正確的方法,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結果。以致於無論是很具體實在或很主觀虛無的東西、如能量棒、如疫苗、如炒股秘笈、如思想法寶......只要冠以「科學」之名,就似乎屢試不爽、無往不勝了。這種高估自己的智商,無視科學局限的盲目自信,今昔俱同、四海皆然。

   不迷信科學者,自然不會迷信「改變」、「改革」、「進化」等等,因為這些忽悠往往都是打著「科學」旗號。

   容易「改革」、「科學」招至麾下的多是社會精英,這兩個迷信正是他們自視高人一等的催生激素,是他們一葉障目,自欺欺人、屢顛屢仆,不得長進的根本原因。這是《女性思維》這一輕喜劇提供的又一笑點。

    就像是一組療效實驗的對照組:女博士的助手,形粗蠢,身狼伉,愛吃垃圾食品又胡亂服藥,一個非常情緒化的女人。她是女博士言語上批評、精神上輕視的對象。乍看起來,那女博士無疑是更有知識、更有文化、更有氣質,各方面更加優越,神形完勝對方,正如社會精英完勝芸芸眾生。然而,當女博士又一次向那助手發出忠告:「你這一生不能只靠化學品來控制你的個性。」那對照組立刻反唇相譏:「為什麼不?這不正是你的所做所為嗎?」一言既出,成功反殺;犀燃燭照,促其反省。就像《聊齋》里的小鬼頭答覆狐狸精的話:「你說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么?」

       如此不失有趣的片子,票房和口碑都是西望長安不見佳,也就是喜歡趁熱看冷片的人來捧場。看來如今要打著科學旗號騙人也不容易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8-10-12 09:18
希望離現實遠一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5: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