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家庭醫生

作者:fanlaifuqu  於 2014-11-18 23: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30評論

關鍵詞:家庭醫生

這次回去,在一個場合認識了新民晚報的主任記者,他約我寫些東西,尤其是美國醫療衛生狀況和一些新的進展。送去了一些關於愛博拉的研究,乳癌好發人群的分析等等。另外寫了一篇在中美看病的不同(我去了中山醫院,國內數一數二的三甲醫院)。把拙文放在這裡懇請指教。

家庭醫生 

其實家庭醫生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新奇。那還是六十多年前,我家就有個陳姓的家庭醫生,名字已忘了,但模樣還有點印象。家裡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找他,媽媽生孩子也是他來接生。

美國的醫療系統多實行家庭醫生政策,與她的醫療保險制度,培養醫生的教育體系也有一定關係,此又后話了。

除了急診,一般看病都去家庭醫生處,不是醫院。那是一個私人診所。他(她)覺得有必要轉專科醫生(心臟,消化,腫瘤,骨科等等)時由他出轉診單,你才能去看(當然你自己負擔一切費用是不受此限制的)。不必要的轉診也會被保險公司詬病,所以家庭醫生一般也是有必要的適應症才這樣做。家庭醫生學的類似於大內科這樣的專業。去醫院看病不是一件常規事。

家庭醫生一般對自己的病人情況非常了解,像朋友一樣。尤其年齡較大的,都安排你定期前往診所。前台小姐會來電詢問,催促,及時作針對的檢查以發現可能存在的健康隱患。因都是預約門診,也都有寬敞的候診區域,備有飲水和小點心-以供空腹抽血病人用。一般不會等候很久,看病不牽涉到錢,因為都有醫療保險,最多付極少的一點自付額。病人從來不必在付費處,化驗室,藥房來回排隊奔波。都在診所內一次搞定,你就坐在診室里,護士會安排一切。

診所內嚴格遵守 HIPPA 規範,即保護病人的隱私。除了患者本人和醫生(或許還有個護士),沒有他人可以在場,家屬要陪伴也需病人本人的同意,包括配偶。所以環境總是安靜,有序。

也由於醫療保險公司都有醫學專家的監控,任何不必要的檢查都會被咭問,醫生為賺錢而作多餘檢查機會幾乎為零。

病人也有權選擇家庭醫生,所以不必擔心他的水準與操守,差的會被自然淘汰而賺不到錢。讀到醫學院畢業少說也得花上二三十萬美元,多是借貸款的,賺不到錢怎麼還債啊!

有這樣的家庭醫生系統,無疑對患者是福音,但對醫生來說又何樂而不為呢?醫患的和諧其實不是那麼不可企及的。

到醫院看病,包括急診,情況也大同小異,但小病跑急診室會被怠慢的,會等很久很久,沒人理睬,可別抱怨哦!另有故事說說急診,下次見!

正寫著,醫生的助理來電了:你該去看眼科醫生了,還要抽個空腹血!

中山醫院心內科診室,醫生與正被診治的病人邊上圍滿了候診的病人,家屬。不說隱私,連說話都非得大聲吼叫,否則對方聽不見。

收費處前總是人滿為患,有條守次序的隊伍,那算你造化好!再看看美國的!

一個兒科診所的候診區。

無關人員是不可能出現在診室的。

目前國內正著手醫療改革工作,任重道遠。人都很聰明,把私利放一邊,正確吸收消化而執行是關鍵。百姓的教育也是大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4

支持
3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0 個評論)

回復 小皮狗 2014-11-18 23:35
國情不同。
回復 總裁判 2014-11-18 23:38
這篇文章要按照上海市民閱讀的習慣,若不放副刊夜光杯的話,更要條理化。
若要漫談,寫系列,一次談一個方面,順便講點外國故事。
回復 fanlaifuqu 2014-11-18 23:39
總裁判: 這篇文章要按照上海市民閱讀的習慣,若不放副刊夜光杯的話,更要條理化。
若要漫談,寫系列,一次談一個方面,順便講點外國故事。
那位主任記者就是這麼講的。
回復 trunkzhao 2014-11-18 23:57
這把老底透了,六十多年前是富貴人家。
回復 fanlaifuqu 2014-11-18 23:59
trunkzhao: 這把老底透了,六十多年前是富貴人家。
六十年後重歸富貴,一甲子啊!
回復 總裁判 2014-11-19 00:02
fanlaifuqu: 那位主任記者就是這麼講的。
不是我師弟吧?
費您不少時間呢,不過有稿費的,登出后載圖給我們看,稿費請喝茶好吧?
回復 fanlaifuqu 2014-11-19 00:07
總裁判: 不是我師弟吧?
費您不少時間呢,不過有稿費的,登出后載圖給我們看,稿費請喝茶好吧?
姓賀。
回復 總裁判 2014-11-19 00:10
fanlaifuqu: 姓賀。
小剛,復旦畢業,先生是個好人,復旦畢業,導報時深受總編賞識,原香港文匯報駐滬辦主任。
回復 fanlaifuqu 2014-11-19 00:15
總裁判: 小剛,復旦畢業,先生是個好人,復旦畢業,導報時深受總編賞識,原香港文匯報駐滬辦主任。
不是小剛,是天寶。
回復 總裁判 2014-11-19 00:19
fanlaifuqu: 不是小剛,是天寶。
奧,「他」。男女讓我先分分清,小字輩了。
回復 白露為霜 2014-11-19 00:30
來美國后一直用同一個家庭醫生,20多年了,搬了多次家,還跟著他,因為有這個信任。
回復 fanlaifuqu 2014-11-19 01:26
白露為霜: 來美國后一直用同一個家庭醫生,20多年了,搬了多次家,還跟著他,因為有這個信任。
就是這理!
回復 foxxfam 2014-11-19 01:30
國內醫院象跳蚤市場,其它科還好一點,看婦科你就不是尷尬二字說的清楚了!
回復 亦云 2014-11-19 03:45
就醫環境和氛圍會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回復 xqw63 2014-11-19 04:02
造成中美就醫環境差別如此之大,有些客觀原因,如果咱有時間,可能會就此寫一篇文章
回復 法道濟 2014-11-19 04:07
上海是中國最好的地區,而中國其他地區,差距非常大,上海的水平與美國差距有,但是不是很大。上海不能代表中國水平。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4-11-19 04:33
在紐西蘭我們全家都是一個家庭醫生。他是英國讀醫學畢業的banana.記得有一年我老爸被查出血鉀高很多,家庭醫生在假日打電話讓我老爸住院。他都給聯繫好了。因為地高辛量大了。藥物中毒。真是很危險,我想那家庭醫生應知道是他的失職。但因為沒造成嚴重後果.我們還是繼續讓他看。他再次看到我老爸出現在他的診室是盡然給老爸一個大擁抱。
回復 北京的大平 2014-11-19 04:52
中國不會虛下心來學習他人的長處。他們要摸著石頭過河,堅決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特色社會主義來。多不合理的制度,政策,管理都能用很久很久,現在回國看個病跟見習進平一樣難。
回復 paci 2014-11-19 05:03
幾乎沒怎麼看過家庭醫生,也不知道如何選擇一個技藝高超的家庭醫生
在國內可以看專家門診
回復 老地雷 2014-11-19 05:26
我的家庭醫生曾經指著我對他的一位同事說:他是我的最好的病人。因為我即使沒啥毛病也要花20元的copay去他那裡報到。每年至少一次,這樣有急事即使人不去他也會儘快處理。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8: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