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傳說中的「國師」

作者:秋天的雲  於 2012-12-5 23: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2評論

                          傳說中的「國師」 

    經常在咱們中國人的海外網站上看到不少國人關心、愛國、愛黨的很啊!批評的、建議的,愛之深恨之切的進諫多多!為之在網上辛勤耕耘,嘔心瀝血堪稱「大師」的,令俺無限崇拜的數都數不過來!並且由不同見解,不同派別的一文不和,就吵架的鬥毆的熱鬧一出接一出。

   其效果對當今執政黨如何?有沒有一丁點用處?俺是蠻好奇的,從而產生過國內高層,在做決策時,到底會不會聽民間的聲音的疑問。

    若要聽,聽什麼人的?通過什麼樣的渠道彙集到高層?

     今日開電腦,在屏幕中,自己彈出來一個叫馬昌博的人的博客:《傳說中的「國師」》,看后讓俺這個小小草民覺得算是增加了一些以前不了解的政治程序、常識,破解了俺覺得神秘的一些東東,尤其是進一步證明了普通人、「大師」們說話就是一陣風吹過,真正有點點用的是省、部級別的高官。而這些高官兒們為了自己的烏紗帽,會說什麼話?可想而知了!

    現轉帖過來,表現一下俺的大驚小怪

   馬某人是《壹讀iRead》雜誌副主編。自稱奔走在廟堂和江湖之間,喜歡探尋政治妙趣芸芸······

  

    某些學者會津津樂道或故作神秘於自己為高層「出謀劃策」的故事,有時頗有「一句話驚醒黨中央」的味道,但我並不太相信。我接觸的「高層智囊」中,很多人也對這類故事頗不感冒。

       每到中國的政治季,我都是最忙的時候——先別笑,肯定不是忙著決定使命與方向——而是忙著打電話約採訪,現在則是忙著給同行找電話。其中有幾個專家的電話,每次都被反覆索要,比如俞可平。

  俞是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但他更廣為人知的是「高層智囊」的標籤。由此他的話往往被各方解讀,這次十八大之後他接受人民日報的採訪,提出「只有通過政改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特權」,就被熱議。

  中國有許多奇怪的傳統,比如期待「國師」。這次人民日報採訪后,關於俞是高層智囊的議題,就又被炒了一遍。


海外盛傳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是朱鎔基「智囊」

  大概從1990年代起,高層智囊就頻繁在傳媒口中出現,書估計都出了不下十幾本。我記得光是《中國高層智囊》系列就有8本書,後來又出了《中國高層新智囊》,再後來還有《中國高層文膽》,算來算去總有近百個「智囊」。

  那麼到底有沒有「高層智囊」?就以俞可平為例,我確曾多次當面問及他是否是外界傳言的高層智囊,但俞每次都給予了否認。

  某些學者會津津樂道或故作神秘於自己為高層「出謀劃策」的故事,有時頗有「一句話驚醒黨中央」的味道,但我並不太相信。我接觸的「高層智囊」中,很多人也對這類故事頗不感冒。

  這事要先看看外界是如何定義高層智囊的——

  無非是幾種情況:一是該專家寫的某本書或文章被高層稱讚過;二是該專家受邀參與過有高層領導參加的各種座談會;三是他們參與起草過某些重大文件;最後則是某專家曾受命專門就某問題進行決策研究。

  第一點和決策無關,更多是一種領導的觀感和喜好,領導也是人;第二第三第四則都是正常現象——你會看到這些「智囊」幾乎都有一個體制內的身份: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各大部委直屬研究機構。

  在上述機構中,這些都是例行任務。說白了就是中辦、國辦系統或者某個部委,根據最新的決策要求,發動體制內學者進行研究。至於具體分到誰頭上,並不固定,就算經常分給某專家,也只是說明他的領域比較熱門,很難說是中央領導認定這個人,並引為「智囊」。

  而且,決策層往往是讓幾個渠道中分別研究,各家也各自彙報,至於最終誰的結果獲得了多大程度的採納,參與的專家自己都無法衡量。就算有具體作用,也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作用,更多是群力。

  當然,我也確實曾經聽聞過某些高層領導,為了就某事獲得更真實的信息而不被下屬矇騙,委託自己熟悉的學者去做獨立調研,但這些都不算是常規渠道,也很偶發。

  需要注意的是,每到重大決策之前,中央黨校往往會舉辦省部級的研討班,這些高官們的態度和對策建議,會直接報送最高層——這種「智囊」作用,反而更為顯著和常見。

  如果非要說「智囊」或「幕僚」,類似中央政研室和國務院研究室這樣的研究機構對領導人決策的影響才更直接。至於地市以下的領導,我個人的觀感,秘書往往才是半個「智囊」加半個「耳目」的角色。

  事實上,被傳言的「智囊」本身,也往往不認同這個「標籤」,甚至避之不及。比如俞可平,「這對他真沒什麼好處,」俞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對我說,「這會害了他。」

  而另外一名著名的「智囊」,原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劉吉(國內外媒體都在指名道姓說他是一位前最高領導的智囊),對此的回答也相當乾脆:「千萬不要這麼說!海外報刊不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體制,沒有什麼智囊之說。」

  事實上,有關智囊的話題,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或許更為生動:朱鎔基任總理的時候,海外盛傳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是朱鎔基的「智囊」。在一次會議上,朱鎔基碰到了胡鞍鋼,他說:「你最近去香港了嗎?香港的報紙說你是我的『智囊』,你什麼時候成為我的『智囊』的?」胡鞍鋼回答:「這是一種傳言,我也是第一次跟您見面。」

  當然,朱鎔基接著說:「第一次見面印象不錯嘛。你看,你講的時候我一直在注意聽。」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3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12-6 00:36
總有這麼兩把刷子吧!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6 02:57
fanlaifuqu: 總有這麼兩把刷子吧!
當然一般的人露不了那個頭。
回復 tangremax 2012-12-6 08:51
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是聰明人
回復 mayimayi 2012-12-6 09:36
國師---- 是什麼頭銜啊 ?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6 11:51
tangremax: 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是聰明人
   不聰明可能會掉頭的。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6 11:54
mayimayi: 國師---- 是什麼頭銜啊 ?
   不知道,大概勉強算一種虛無飄渺的榮耀吧。
回復 yulinw 2012-12-7 12:00
   自封的就不一定,班子是一定有的~·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7 12:32
yulinw:    自封的就不一定,班子是一定有的~·
   應該是。
回復 十里荷 2012-12-8 03:47
就是「軍師團」吧,戰國時國家就開始養「說客」,應該都是差不多的東東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8 03:51
十里荷: 就是「軍師團」吧,戰國時國家就開始養「說客」,應該都是差不多的東東
說法不同,內涵一樣
回復 十里荷 2012-12-8 03:53
秋天的雲: 說法不同,內涵一樣
挺有意思的,這些東西咱平時看不到,謝謝MM轉來開眼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8 05:43
十里荷: 挺有意思的,這些東西咱平時看不到,謝謝MM轉來開眼
我也是以前沒注意過這種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3: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