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貼 嘻哈大士《感恩》--文化系列之一

作者:點點星河  於 2011-1-3 05: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9評論

關鍵詞:

·嘻哈大士·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嘻哈老頭講故事,講什麼故事呢?就講個「感恩」的故事吧……

  引子

  嘻哈給美國一位老朋友發了個郵件,卻一天不見回復,有些反常。於是又發郵件催問,還是不回。急了,再催,朋友終於回復,卻是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你嘻哈不當官真是白瞎了,擺啥臭官架子?這幾天是西方的「感恩節」,此節與「聖誕節」同等重要。我們為過節忙得不亦樂乎,郵件回晚一點,你三番四次的催,過份不過份?

  嘻哈嚇得趕緊連連道歉兼賠不是:「嗨,對不起、敬個禮!我哪知道你們過的這些洋節日……」

  事過之後,嘻哈不禁有些感慨:「感恩節」?竟與「聖誕節」同?何謂感恩?我想應該是人們對人或事所抱的感激之情,這種感覺情由心生、發自肺腑,並能夠影響人們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在一些宗教團體里,有些感恩之心甚至會達到「虔誠」及「敬畏」的程度,實在非同小可!

  人如能常懷感恩之心,自然就會充滿愛心。愛心達己及人,進而胸懷寬廣、心情舒暢。彼此相互理解、互愛互助,這個世界也就自然會變得充滿友善而和諧。

  然而,嘻哈不禁想到一個問題:感恩之心既然如此珍貴、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國人是否常懷感恩之心?以及常有感恩之心?細思量、百考究,竟得到一個令人十分吃驚的答案:國人其實不善感恩!也不喜感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似乎是缺乏感恩「基因」的。真的嗎?為什麼?

  「感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旋律極佳,歌詞更好,近幾年唱遍華夏大地。既為「感恩的心」,演唱者自當發自肺腑、用心去唱。

  嘻哈發現其實許多人唱此歌時往往面無表情,敷衍塞責,只用嘴而未用心唱,為什麼?嘻哈認為這首歌所表達的內容,好像並不符合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及價值觀。

  西方哲學及文化認為:先有個體(你、我、他),後有群體(團隊、社團、國家),因此個體至上。基於這樣的價值觀,西方社會強調人權、博愛、自由、平等。

  例如西方的教會,強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彼此平等,相互照顧,感恩的基礎自然由此產生。既為感恩,感由心生、心存感激,未必需要等價(或不等價)的物質回報來衡量感恩的程度,感恩的表現始終不離理性範疇。

  中國傳統文化則認為:先有群體(圈子、山頭、種族),後有個體(在下、卑職、奴才),因此群體至上。基於這樣的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三綱五常」,強調的是非常明顯的等級觀念。

  正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大欺小、老壓少、「官大半級壓死人」成為普遍現象。結果是:為尊、為上、為大者,有權羞辱為卑、為下、為小者,何需感恩?因此,感恩的基礎便蕩然無存。

  而為卑、為下、為小者則只能盲目服從、逆來順受。心懷不滿、敢怒不敢言還來不及,何來感恩?因此,感恩的基礎同樣缺失。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必然就很難產生真正的感恩之心。

  大欺小:為大者認為天公地道,為小者只得逆來順受。
  老壓少:為老者認為天經地義,為少者只能低眉順眼。

  因此長者的一切行為都是天公地道的,是施恩者。施恩者關注的是「圖報」。受恩者則必須報恩,僅僅感恩而沒有實質的報恩行動,如何能夠過關?

  相反,小吃大呢?如同孩子吃母親的奶,同樣順理成章!
  我們吃父母(啃老)——吃!
  我們吃集體(侵佔)——吃!
  我們吃公家(貪污)——吃!
  同樣吃了個理直氣壯,吃了個天公地道!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希望鼓勵人們自尊、自愛、自立、自強。但國人往往不喜「漁」而只要「魚」,吃救濟、吃補助、吃津貼、殺雞取卵,吃完了沒關係:手心向上——討!

  結果吃出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權錢交易;吃出了「光怪陸離」的官場現行;吃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鍋飯;吃出了「越窮越光榮」的價值觀;吃出了「貪污當道、腐敗橫行」的大場面。

  我們吃資本家、吃地主,吃完地主吃富農,吃完富農還想吃中農。吃了個不亦樂乎,吃了個興高采烈。只嫌吃得不夠,吃完還要把他們打翻在地,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感恩?——扯淡!

  在西方,慈善是全社會公民普遍的責任和義務,具統計美國約70%的捐贈來自社會大眾,成為一種社會常態。例如在西方的一些教會,神職人員拿一個布袋走向大家,各人按自己的意願把一些錢財放入布袋,十分自然和正常。

  此舉在國內恐怕就行不通!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等級制,在慈善及捐贈問題上也不例外。富人捐贈,隨心所欲,可以不捐,無需理由。如果一定要個理由,那就是你的捐贈模式「不夠檔次」,有損該富豪的身份地位——不屑一顧。當然也可以捐,前提往往是必須「名利雙收」,於是拚命上電視、上報紙、搞宣傳、強作秀,否則圖啥?

  還有,嘻哈擔心此舉如在國內實施,萬一有人伸進布袋的是空手,出來時反而「撈」……(恕嘻哈小人之心)

  窮人及普通百姓則基本無需承擔捐贈義務,因此中國慈善事業的善款不但總量非常微小,而且基本來自企業及富豪。

  另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是:如果在一個群體發起捐贈,這個群體所有成員必須嚴格按等級捐贈。首先必須打聽清楚各級領導以及平級們的捐款數額,才能決定自己的一份。決不能出現下屬所捐金額高於上司的現象,那是犯上,是大不敬!

  有個案例: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一位叫叢飛,叢飛只是個極普通的歌廳演員,卻資助了一百八十多個山區貧困孩子上學。結果傾盡所有、家庭破碎,最終操勞成疾、身患癌症去世。

  嘻哈認為,如就事論事,不可否認叢飛先生的行為確實非常感人,但嘻哈卻多了一份深深的「感慨」:中國慈善事業之基礎理念及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麼?如叢飛事件成為國人「最高級別」的慈善榜樣,泱泱大國情何以堪?華夏民族顏面何存?世界會對我們中國慈善事業做出怎樣的評價?完全可以不走出來的走出來了,並且——死了。那麼那些應該走出來的呢?——死哪去了?

  還有,當叢飛先生操勞成疾、身患癌症時,已經從一個救助者成為急需被救助者。結果需動用全社會更加巨大的資源和力量去救助,是否應該提倡?有一個非常簡單而經典的案例:全世界航空公司都會告知乘機者:如果發生意外,氧氣面罩會自動脫落,請先戴好您自己的面罩,再幫助別人……

  另外,據了解叢飛先生在入不敷出兼病入膏肓之時,已無法支撐根本無法承擔的開支,善款自然無法按時發出。許多受資助家庭不但不理解不感恩,反而極盡懷疑、抱怨,甚至謾罵之能事,也曾令叢飛非常沮喪……

  而這種現象其實在國內屢見不鮮,好心行善,或見義勇為,卻往往引火燒身、自討苦吃、自找麻煩、受盡委屈、百口莫辯、甚至恩將仇報……

  我們往往把這些現象歸結為受恩者個人素質的低下,但嘻哈認為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在起非常重要的潛在作用:

  小吃大:——順理成章。
  窮吃富:——天公地道。
  給我吃:——多多益善。
  給不均:——據理力爭。
  吃完了:——手心向上。
  給不夠:——爭搶辱罵。
  不給了:——拔刀相向!

  凡此種種,嘻哈終於發現,國人不善感恩,也不喜感恩,最終導致越窮越光榮的價值觀。導致仇富現象的日益嚴重!社會反而因此趨於不穩定。而國人真正重視的其實是——報恩!

  「報恩」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國人重視的是「報恩」!報恩思想本身並無不妥,知恩圖報,應該的。例如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動人心弦、傳唱千古!

  問題是當報恩思想受到「圈子文化」和「等級觀念」的影響和左右時,麻煩就會出現。儘管國人推崇「知恩不圖報」的理念,但同時又認定「知恩不報」的卑鄙。

  既然一定要報恩,就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斷。為報恩鋌而走險,甚至需捨身相報,其結果很可能導致:無視道德和法治的束縛,最終走向極端。這樣的實例在中國歷史上層出不窮,俯拾皆是。

  最典型的就是「俠義文化」,各種各樣的「大俠」在中國歷史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殺富濟貧、打家劫舍,往往超越了法制,甚至乾脆就代表了法度和正義。而法治的缺失以及政權的腐敗,又恰恰為俠義文化提供了豐沃的土壤,滋養和助長了俠義文化的存在。

  嘻哈認識一個江湖大哥,忽一日喝得大醉,居然摟著我的肩膀,十分感慨地說:這個世界要是沒有警察——該多好啊!嘻哈……

  問題:假設你的一個好朋友涉嫌犯法,逃到你家躲避,你會怎麼辦?舉報?不仗義!不符合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於是國人選擇幫他逃走的可能性就極大。此時人情的力量已遠大於法治力量。而你的朋友也就因此會欠下你一大筆「人情債」——一筆往往永遠也算不清,還不得不還的債!

  國人往往最怕欠的就是「人情債」,一旦欠下就不得了!欠債還錢,好算!「人情債」怎麼算?那也得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乖乖,一滴水就這麼貴,那一桶水怎麼辦?更多的水呢?怎麼還得起?如何報得了?

  如果比水更金貴呢?甚至救了你的命呢?恐怕就變成「無以為報」、「終身難報」。如果一定要報,那就只有「兩肋插刀」、「以身相許」、「終身為奴」和「以命相報」了。

  既要報恩,報恩的種類有哪些?嘻哈總結大致有以下幾種:

  父母之恩:

  針對父母,自然是指養育之恩,此恩初期不必報,「小吃大」天公地道,成年之後才考慮。但東、西方情況截然不同。

  西方社會主要靠社會承擔贍養問題,子女主要以精神層面關懷作為回報。這種模式嘻哈認為有利有弊,利在社會福利起主導作用,個人壓力減輕;弊是家庭親情關係紐帶鬆散。

  而中國傳統觀念則強調子女責任,因此需物質層面的實質性回報。嘻哈認為同樣有利有弊。利在家庭親情關係紐帶緊密;而弊是各種家庭糾紛往往因此而起,甚至造成人倫悲劇,社會福利體系也相對缺失。

  師長之恩:

  針對師長,主要是指教育之恩。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恩就十分沉重,如動真格的,就不太好報。好在此話也就是說說而已,不必太過當真,必要時可以——耍賴皮!

  上司之恩:

  針對上司,主要是指知遇及栽培之恩。俗話說「千里馬也需遇伯樂」,所以此恩非同小可,必須要報。但如何相報卻可大可小,而且此恩風險也最大。請客送禮尚屬小事,拜碼頭、進圈子、入團伙、共貪腐,才是大事。但萬一拜錯碼頭、站錯隊,或者上司倒了怎麼辦?——一窩端!

  朋友之恩:

  針對朋友,主要是指相助及相救之恩。此恩最難報!「湧泉相報」、「兩肋插刀」、「以身相許」、「來生相報」、「世代為奴」、「做牛做馬」……如果不報呢?「忘恩負義」、「薄情寡義」、「過河拆橋」、」無賴小人」、「豬狗不如」……統統從這裡來的——能要命!

  救助之恩:

  針對救助,主要是指捐助和救急之恩。此恩最多麻煩。老者跌倒去扶,卻被訛為撞人者;被救助學生學成畢業,為逃避報恩杳如黃鶴;身患絕症社會捐助,病癒后多餘之錢如何處置?假的又如何?某善長直接向被救助者每人發放數百元現金,不料當天即被「上級部門」沒收,說要「重新分配」!嘻哈認為,真正急需救助的,恐怕是我們的全民素質和社會價值體系。

  帝王之恩:

  針對帝王,主要是指「皇恩」和「天恩」。或列土封疆、或高官厚祿,因此皇恩如山、天恩浩蕩,根本沒法報。好在「天高皇帝遠」,此恩歷來與老百姓沒啥關係,完全可以忽略——QUNIMADE!

  菩薩之恩:

  針對菩薩,主要是指「了願」之恩。此恩最有趣,因為嘻哈發現拜菩薩乃全世界最合算、性價比最高之事。嘻哈早已想好死後一定要做三件事:

  找魏徵、王安石、張居正喝杯茶,順便問問:這麼多年有沒有見過我們偉大的周總理?

  找關二爺聊聊天,問問他人世間警察也拜你,強盜也拜你,你到底幫誰?難為不?兩頭都落好——太有才了!

  找南海觀音等諸位神佛,也問問:世人花幾塊錢請柱香,然後求陞官、求發財、求添丁、求平安……到底給沒給?沒給?你啥意思?在人間這叫「不作為」或 「消極怠工」。給了?供你幾塊錢,你給這麼多?腦袋也讓門給…呸呸,恕嘻哈大不敬…但嘻哈實在是——糊塗!(嘻哈敬研道、佛,但從不求!)

  解放之恩:

  我們一定要解放全人類!此話一出,強大如老美都給嚇個半死!至於此恩如何報?看看朝鮮、古巴、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

  與「報恩」相對應的,是更加危險的價值觀——「報仇」。恩要報,仇自然更加要報。「有仇不報非君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自然還要「以命還命」,甚至還要「血洗」、「殺光」、「滅門」、「雞犬不留」……

  當理性的感情一旦被感性的火焰所吞噬,我們在恩、仇之間將怎樣取捨?會如何平衡?其結果人的思想和行為必然大大超出理性的範疇。感恩之心變成了難以控制的報恩之舉,或者因報仇心切最終鋌而走險……如果人們越來越背離理性及法治的約束——什麼結果?

  寫此文時嘻哈發現已涉及一個非常巨大而深邃的課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事實上,傳統文化在我們國人的血液里、骨髓里無處不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影響。但必須清醒的是:許多優秀的傳統我們一定要傳承,但也有一些不能夠與時俱進的傳統和價值觀,卻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和商榷,有哪些?且聽嘻哈下回分說。

  道家理論:

  大自然之精要在於:均衡;
  一旦達致均衡就風調雨順;
  而一旦發生失衡就是災難;
  嚴重的失衡就是——死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1-1-3 06:15
從感恩到均衡,好!
回復 九畹 2011-1-3 06:26
謝謝點點
回復 smith_h2 2011-1-3 06:57
好! Happy New Year!  
回復 BL_518 2011-1-3 08:42
大自然之精要在於:均衡~~有道理!
回復 點點星河 2011-1-7 04:09
fanlaifuqu: 從感恩到均衡,好!
翻老好。
回復 點點星河 2011-1-7 04:10
九畹: 謝謝點點
不客氣。最近很喜歡看嘻哈大士的文章,幾乎每篇都能引起共鳴。
回復 點點星河 2011-1-7 04:10
BL_518: 大自然之精要在於:均衡~~有道理!
問好姐姐。多謝評論。
回復 點點星河 2011-1-7 04:10
smith_h2: 好! Happy New Year!   
多謝駐足評閱。
回復 BL_518 2011-1-7 04:11
點點星河: 問好姐姐。多謝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