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最後的儒者和他們的思想(六)

作者:賭博客  於 2013-1-14 12: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13評論

有一次,梁實秋、羅隆基等人偷看胡適的日記,胡適笑容滿面地說,你們怎能偷看我的日記?隨後嚴肅地說:我生平不治資產,這一部日記將是我留給我的兒子們唯一的遺贈,當然是要在我死後若干年才能發表。

那個年代,象魯迅,傅斯年,徐志摩都把原來的老婆丟掉了,可胡適沒有把自己那個鄉下的小腳老婆丟掉。

羅素說:胡適願意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一切優點,但他絕不是西方文化的崇拜者。。。

關於胡適之,格式各樣的傳記,長文很多很多,本小文不能敘之萬一。撿來上面的三件小事,是想剖析一下,這位反儒的先驅骨子裡的儒性。

1.儒者是不理財的。

和真正的儒者一樣,胡適的金錢觀念是淡薄的。這絕不是什麼故作清高,而是真清高!

所以,在非動蕩年代,官僚階層以儒者擔當最為合適。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基本是配合反封建而杜撰出來的,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恰恰相反,多少儒者高官,權傾一時,一旦遭貶,立刻家道中落。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更不屑於財富上的積累!說來有趣,凡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一些中國歷史上的儒者,他們幾乎都經歷過宦海沉浮。今天是丞相,明天就可能去當個縣丞或一介庶民,後天又可以官復原職,為何?因為作為儒者,他們在為官時的個人修為是沒有問題的。這在今天的中西方官僚體系中是不能想象的。就如當年的王安石和司馬光,他們雖為政敵,但都節亮品高。隨著變法的起起落落,他們的各自仕途也浮浮沉沉。然而,對於他們而言: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卷而懷之。所以,千百年後的我們,還會在每年的「爆竹聲中一歲除」后,感受到「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梅的高風亮節,還會在煌煌的《資治通鑒》中汲取無盡的治國安邦的智慧。

今天,在以實用論,金錢論為核心的商業社會價值觀的衝擊下,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的官員們,他們不能想象,也不相信過去的儒者為官會不貪;他們不會懂得什麼叫陶情山水,徜徉詩鄉;他們只相信財富的力量。

而儒者們會非常清高地告訴今天那些人:有些事很了不起,跟錢沒關係!

 

2.儒者是不休妻的。

儒者總是把責任放在第一,而不是自由。所以,儒者是不休妻的。

當西學盛行,儒學式微之時,為了自由,很多人放棄了責任;當人性解放,魔性亦得以釋放之際,魯迅和徐志摩們用追求真愛的大旗,去抗衡那禮法的牌坊。當然,在他們那問心無愧的面容下,難以掩藏其心中的貪慾之魔。

很難說自由和責任哪個更重要?然而,追求自由的過程確實是一個人格漸次衝破禮法和道德的過程。「以快樂和痛苦的感受,作為個人的人生準則勉強可以,但絕不能成為社會的普遍道德法則」——康德語。這句話幾乎就是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的西式註解。偉大的思想家們,無論身處西方還是東方,他們總是能在人性與社會的關係的探索中找到共鳴。其實,無論東西方,被社會肯定的正面倫理價值體系中,「理」總是對「欲」有優先性的。那種一味鼓吹個體解放的感性法則,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民族的精神傳統。

那種為了追求所謂的個人幸福而拋棄責任的,永遠是被儒家中的大丈夫所不齒的。因為他們視之為「不義」。

3. 儒者是兼容並包的。

羅素是了解胡適的。蔡元培是這樣,胡適也是這樣。所以,他們雖是新文化的先驅,同時也是最後的儒者。他們不因為自己滿腦的西學思想,而放棄了滿腹經綸。儒者可能是在所有的宗教或學說的信徒中最具包容性的。與其他信徒們相比,儒者們最能接受本學說以外的東西,並做到兼包並蓄。

自從獨尊儒術那天開始,儒者們便開始根據時代和社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身學說,容納新鮮血液。由開始的援道入儒,到後來的援釋入儒,使得道家和釋家很好地融入了儒家社會。儒家所尊崇的偉大的天人合一,與道家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遙相呼應;儒者中不乏大量的佛教徒;道與佛的智慧融入到儒之後,便形成了王陽明的偉大心學。。。以至於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正是那些儒者們首先衝出國門,去探求新的治國救國之道,把科學和民主的嶄新思想引入到中國的也正是他們——最後的儒者:梁啟超,胡適,蔡元培。。。

 「菩提達摩東來,只要尋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從前禪宗和尚如是說

「最後的儒者西去,誓要成為那不受人惑的人。」我說。(待續)

 


高興

感動
1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2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3 個評論)

回復 心隨風舞 2013-1-14 12:46
sf!這回學聰明了,先搶了沙發,再編輯,打點字,然後再看文啊。
回復 心隨風舞 2013-1-14 12:52
補課,請問樓主,研究儒家的思想和現實有什麼相關聯嗎?樓主是想表達什麼?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13:04
心隨風舞: 補課,請問樓主,研究儒家的思想和現實有什麼相關聯嗎?樓主是想表達什麼?
比如我文中列舉的三條中的頭兩條,今天的官員們有一半具有那樣的儒者情懷,貪腐就不止杜絕一半啦!既然今天國人的信仰缺失,儒家思想是最現實,最有能力重新讓人們信奉的。聽起來異想天開,但沒有更好的選擇。
回復 心隨風舞 2013-1-14 13:08
明白了,支持!是該規範了,不然已經是人不人,國不國的了,連個起碼的道德標準都沒有了。
回復 麥燕萍 2013-1-14 13:17
而儒者們會非常清高地告訴今天那些人:有些事很了不起,跟錢沒關係!

贊!
回復 千年等一回 2013-1-14 13:25
雖然無法百分之百地贊同賭博客兄的觀點,但卻百分之百地支持和欣賞賭博客兄的嚴謹治學精神和社會正義感。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13:28
心隨風舞: 明白了,支持!是該規範了,不然已經是人不人,國不國的了,連個起碼的道德標準都沒有了。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13:29
麥燕萍: 而儒者們會非常清高地告訴今天那些人:有些事很了不起,跟錢沒關係!

贊!
問麥妹妹好!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13:32
千年等一回: 雖然無法百分之百地贊同賭博客兄的觀點,但卻百分之百地支持和欣賞賭博客兄的嚴謹治學精神和社會正義感。   ...
千年兄謬讚了。我只是無體系地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最近在閱讀民國的那些風流人物,遂有感而寫了那些文字。
回復 千年等一回 2013-1-14 13:38
賭博客: 千年兄謬讚了。我只是無體系地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最近在閱讀民國的那些風流人物,遂有感而寫了那些文字。   ...
真的不錯,你這都成體系了。今天我看到胡適的紅學研究,很佩服。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13:42
千年等一回: 真的不錯,你這都成體系了。今天我看到胡適的紅學研究,很佩服。
胡適的紅學自成一派,我是《紅樓夢》都不讀的
回復 早安太陽 2013-1-14 13:52
你說:「最後的儒者西去,誓要成為那不受人惑的人。」
「新生的儒者們東來,他們就是在孜孜不倦研究儒家思想的你們。」~~~~我說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14:02
早安太陽: 你說:「最後的儒者西去,誓要成為那不受人惑的人。」
「新生的儒者們東來,他們就是在孜孜不倦研究儒家思想的你們。」~~~~我說   ...
還是你說了算!   
回復 早安太陽 2013-1-14 14:05
你道:儒者是不理財的~~~~我問:那他老了只能喝西北風吧!
你道:儒者是不休妻的~~~~我問:妻可以休儒者吧?
你道:儒者是兼容並包的~~~我說:這應是我們要繼續繼承學習東西方文化優點的真諦

我不得不質疑,儒學思想的一部分已經陳舊老化,需要摒棄。而如何讓一種已成為歷史的修生養性的高尚品性,在今天的中國繼續生存,併發揚光大的蔓延下去?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難題。

在當今的中國社會,沒有完善有效的民主法治作為基礎,儒學思想的發揚光大隻能成為空談和笑資。民主法制,公平合理,透明有效的國家機制,成為國人的基本訴求。僅靠道義的教導,已無法平息這些失去了平衡的憤怒的心靈,尤其是艱難的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

而那些已經擁有了無盡的權力和財富的階層,他們還會在乎什麼道義儒學?因為如果真的在乎,他們也就不會擁有今天絕對的權力和無盡的財富。

寫到這裡,我不由心生悲哀。將儒學付諸於現實的希望,在哪裡?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1-14 14:06
客兄為什麼要說「最後的儒者」呢?應該期待早安妹妹說的那種「新生的儒者」,而且以此自許。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1-14 14:08
儒者跟儒家不是一回事。
回復 曉臨 2013-1-14 15:32
曾在網上看到有人寫出胡適的六段婚外情,不知是真是假;但是,我相信儒者不是聖人,即使是聖人也有變壞的可能。贊成早安太陽的看法。
回復 fressack 2013-1-14 20:15
帥哥好久不出現, 一出來就出手不凡啊!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13-1-14 20:43
  
回復 賭博客 2013-1-14 21:04
早安太陽: 你道:儒者是不理財的~~~~我問:那他老了只能喝西北風吧!
你道:儒者是不休妻的~~~~我問:妻可以休儒者吧?
你道:儒者是兼容並包的~~~我說:這應是我們要繼續 ...
太陽就是太陽,你的質疑也是具有普照性的。好,回答你:
儒家思想是一種信仰。我想問問太陽,人們信仰基督需要民主法制去保駕護航嗎?儒家思想作為過去兩千年來,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信仰,需要民主法制去保證了嗎?
太陽的質疑真的是代表當今接受了民主法制觀念的人們的普遍想法。民主法製作為一種試圖任由人性發展又不突破某種底線而設置的外在的框框,短期內,似乎即合理,又有效。但是,這個外在的東西,永遠不能完善人們的內心世界。相反,它在縱容著人們內心世界惡的一面不斷膨脹,只要不去突破那個法律的框框。而信仰的功能不同,它是用來完善人們的內心的。有了它,那個外在的民主與法制只能夠更輕鬆,更長命地行使其功用。
至於太陽談到的那些社會不公的現象,我相信,那更是種信仰缺失的表現。西醫腳痛醫腳,可能更立桿見影;中醫治病於未病,能防患於未然;中西醫結合,當然就是最好啦。所以,民主法制這種外在手段與宗教信仰就是這樣的關係,他們並不矛盾。而後者是根本。
另外,順便反問太陽:人不理財,老了就一定喝西北風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2: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