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認同感」與「自我意識」

作者:kylelong  於 2011-1-14 03: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2評論

 


認同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分為群體認同感和自我認同感。

所謂群體認同感(group-identification),是指群體內的每個成員對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或者對某個個體或團體,通常能有共同的認識與評價;也稱為公眾認可,即來自環境或群體對事物的肯定和承認。這主要是由於各成員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彼此間存在一致的利害關係。有時儘管群體認識不一定符合事物的本來面貌,但每個成員都能信以為真。比如,在基督教內,上帝是萬能的。

所謂自我認同感(self-identification),是指個人對自我及周圍環境有用或有價值的的判斷和評估;也稱為自我認可,即自己對自己的肯定和承認。有創意的新思想、新理念,不一定在當時當地會被環境或群體縮認可,但只要自己認為是有價值的,就值得肯定和承認。哥白尼、伽利略、達爾文等等,他們的故事都是很好的例子。

除了那些隔絕人間煙火的隱士之外,一般而言,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被社會肯定,即群體認同。但實際上,在很多時間或地點,一些人卻得不到它,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或出色,更確切地說是因為「環境標準」不適合自己,個體長期處於得不到承認的境地,體驗到的更多的是疏離感,就會出現過多的「我沒有用」、「我沒有價值」的判斷或評估,即認同感缺失。異教徒、新移民、革新派、異見者、創新者等等,都存在類似情況。

對於兒童或未成年人來講,對這種認可方式的依賴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心理動力學派所說的童年的心理創傷,對成年人行為的影響在許多神經症求助者身上是顯而易見的,協合心理學稱之為兒童式的認可模式。但對於成年人來講,如果把別人的話當成真理,或者把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當成衡量自己對錯的標準,那就是自我認可模式沒有建立起來的表現。他們走進了以人為中心的誤區,不懂得「我控意志」和「他控意志」的區別,沒有學會使用以「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機理意志。但實際上,擁有這種心理的人群並不是十分普遍。這叫著認同感的內投。

認同感的外投,則需要無論怎樣都需要對情境加以承認和肯定,因為存在即合理,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對的。我們生氣是因為我們認為對方不合理,之所以認為對方不合理,是因為個體拿自己的標準或方式去看待和管理對方。如果能夠做到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則在內投與外投的平衡上,可以保持比較好的合理的比例。但如果用別人的方式管理自己,或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別人,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知意行機理不對應」的應對程式之一。認同感的滿足取決於對存在作出怎樣的反應,是享受還是逃避?不同的人則會有不同的選擇,認知結構的不同決定著它的取向,也因此影響著人的心境。

有人這樣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存在於他人的評價之中。有人也這樣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才有價值。這兩種觀點,只有「群體認同感」,沒有「自我認同感」,其實就是「他控意志」,亦或自我意識缺失。

所謂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self-awareness),也叫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複雜心理現象。它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成分構成。這三種心理成分,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統一於個體的自我意識之中。從認識形式看,它表現為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等,統稱為"自我認識";從情緒形式看,它表現為自我感受、自愛、自尊、自侍、自卑、責任感、義務感和優越感等,統稱為"自我體驗";從意志形式看,它表現為自立、自主、自製、自強、自衛、自律等,統稱為"自我控制"。自我意識的結構是從自我意識的三層次,即從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因此,自我意識也叫自我調節系統。

自我意識的基本定義: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不僅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的意識與反映,而且人的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自我意識也反映人與周圍現實之間的關係。自我意識是人類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區別於動物心理的一大特徵。

首先,自我意識是認識外界客觀事物的條件。一個人如果還不知道自己,也無法把自己與周圍相區別時,TA就不可能認識外界客觀事物。其次,自我意識是人的自覺性、自控力的前提,對自我教育有推動作用。人只有意識到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的時候,才會自覺自律地去行動。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就有助於他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取得自我教育積極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識是改造自身主觀因素的途徑,它使人能不斷地自我監督、自我修養、自我完善。可見,自我意識影響著人的道德判斷和個性的形成,尤其對個性傾向性的形成更為重要。

再回顧上面的兩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存在於他人的評價之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才有價值。這兩個問題所表明的思想,雖說是將「自我」或「個體」融入了社會或集體之中,但自我意識的「自我控制」環節,則是相對缺失的。因為一旦出現外界因素(即社會或集體)對其個體進行「反評價」或「非認同」的情景,他們可能不能運用適當的方式或方法來進行自我調節。一個人的「群體認同感」很強,而「自我認同感」相對較弱,這是極端的外向(或內向)性格,而且這種性格的趨勢,很可能會導致自我調節的失控。
 
極端的外向(或內向)性格的人,在正常人群中是很少存在的。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內向與外向性格的混合體,所不同的只是內向與外向的比例不同而已。我們每個人是否真正需要獲得他人的評價或認同,不是絕對的(雖然一個人完全沒有他人的評價或認同的情況不存在,除了隱士之外)。問題的關鍵是一個人應該如何進行自我評價或自我認同。這是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的最佳結果。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自我認同不是拒絕群體認同,更不是我行我素,而是一種智能的平衡意識。

一句話:自己認為是合適的、有價值的事情,就堅持做下去,並不斷調整自己的平衡意識。這才是中庸之道!

(編輯整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Cristal 2011-1-14 04:54
寫得很有學文!
回復 LUG 2011-1-14 05:55
不要不要,就是要要。當仁不讓。
回復 yihung98 2011-1-14 08:43
學習!
回復 kylelong 2011-1-14 11:33
Cristal: 寫得很有學文!
學習學習
回復 kylelong 2011-1-14 11:33
LUG: 不要不要,就是要要。當仁不讓。
   周末魚塊
回復 kylelong 2011-1-14 11:34
yihung98: 學習!
一起學習
回復 Cristal 2011-1-14 11:34
kylelong: 學習學習
抱歉,筆誤了,應該是「學問」
回復 kylelong 2011-1-14 11:37
Cristal: 抱歉,筆誤了,應該是「學問」
都可以,反正要學習
回復 Cristal 2011-1-14 11:38
kylelong: 都可以,反正要學習
    
回復 LUG 2011-1-14 17:26
kylelong:    周末魚塊
  
回復 hu18 2011-1-14 23:36
認龍哥是金,俺自家認銅。
回復 kylelong 2011-1-15 01:14
hu18: 認龍哥是金,俺自家認銅。
   周末魚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1: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