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宗教、戰爭與分裂

作者:kylelong  於 2010-3-25 07: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宗教信仰|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1評論

關鍵詞:

 

宗教與戰爭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信仰的宗教,即使是共產主義、拜金主義、自私主義、個人主義等等,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宗教。從歷史上來看,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紛爭,絕大多數都可能是因宗教或者與宗教相關的因素而引起的。

 

一些人認為,世界上具有攻擊性的宗教是亞伯拉罕(Abraham)諸教(但具體的教派有區別),他們認為人來到世上就是罪,人人都是罪人,傳教就意味著讓他人放棄什麼。十字軍東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結下世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衝突,仍是當前世界爆發戰爭的首要原因,如美伊戰爭、巴以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等。也有一些人認為,這些並不是基督教教義的本身,而是各地基督教會對於教義的誤解,或者為了自己教會的利益而進行的戰爭。

 

佛教不具有攻擊性,屬於溫和派。佛教講求隨緣、放生、護法,因其以自我反省為主,即使是像少林寺這樣的具有眾多武林高手的寺院,練功也是強身健體為目的。佛教的強大,以致於從印度來到中國,又傳至日本,在於它提倡修身內斂,而不是對外擴張。至於電影中經常看見的佛教弟子復仇的鏡頭,也只是作家筆下的一種自我意識,或者一種自衛本能,而非佛教本意。

 

喇嘛教這個名詞,是西洋人和中國人所取的。喇嘛教的「朵瑪」供品,都是一些暴怒,甚至是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種令人不寒而慄的震懾力。這種外向性的憤怒形象十分張揚,隱含著攻擊性,使人產生畏懼心理(雖然可能也是驅鬼神)。但是,我們也要承認喇嘛教的攻擊性和破壞性沒有伊斯蘭教那麼大,沒有那麼暴力,而且喇嘛教也沒有向除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傳教的熱情,這點不同於其它宗教強迫或誘導其他民族信教的做法。

 

道教具有攻擊性,但又具有局限性,只限於在中國北方歷史上有攻擊性的事件。中國農民起義多依靠道教,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道教排斥佛教,道佛難為一家,道佛相遇就如基伊相遇。佛道在中國能融合,中間起連接作用的應該是儒教,儒教主要起溝通作用。

 

儒教屬於東方宗教,屬於溫和派。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華人國家信仰較多。儒教像海綿,什麼都能吸收,具有包容性,講求中庸之道:即人與自然關係問題上的中庸平衡、人與他人關係問題上的中庸平衡、人自身內部慾望與理智關係問題上的中庸平衡。

 

也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屬於激進派、攻擊性的宗教。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其教主是馬克思,一神至上,其鼓動人民以暴力反對政府,通過武裝暴力奪取政權。在前蘇聯,列寧出現,甚至斯大林出現,仍舊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以致於出現二戰後的冷戰。現在的朝鮮,馬克思主義已成為金日成主義,馬克思一神變成金日成一神,其攻擊性不變。

 

在中國,情況非常複雜。在通過武裝暴力奪取政權之後,雖然現代中國口頭上奉行的是馬克思主義,但實際上,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現在奉行的是一種「太極中庸文明哲學」(太極屬於道教,中庸屬於儒教),標誌著原始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哲學」向中華「文明哲學」的揚棄發展,已經不具有攻擊性,屬於溫和派。從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釣魚島事件以及當今的南海石油問題中,可以得到充分驗證。這也是中國至今才開始發展航母的重要原因。在中國國內,當今社會上流行的卻是拜金教。由於拜金教的攻擊性和掠奪性,導致整個社會的穩定性、誠信度以及安全感下降,社會群體事件頻頻發生。

 

在美國,情況也比較複雜。除了基督教的因素之外,美國(包括很多歐美國家)對外奉行的是拜金主義,也就是「拜金教」。「金錢」(美元)是神,以自我為中心,以獲取最大利益、掠奪外國資源為目的,以為戰爭手段,進行所謂的「反恐戰爭」,因而具有極強的攻擊性。二戰以來,世界上較大的戰爭幾乎都是歐美國家(比如美國、英國、法國等)主導,或者參與,或者背後唆使的。這與「拜金教」有著密切聯繫。

 

在日本,情況就簡單多了。日本神道教所推崇的精神對武士道的傳統有很大的影響,而武士道又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內容。「武」是一種基本元素,因而神道教是具有攻擊性的。這一點從抗日戰爭的電影、小說中可以得到充分證明。

 

兩次世界大戰,目的也是為了「地盤」與「利益」,因而是「拜金教」的攻擊性所致。另一方面,希特勒德國(基督教)、墨索里尼義大利(天主教)與東條英機日本(神道教)都是具有攻擊性的宗教之國,他們在一起,除了戰爭還是戰爭。

 

「法輪功」自1992年一出籠,先是打著佛法的幌子,在利用佛教思想的同時,肆意歪曲和污衊佛教,因此引起了佛教界的強烈不滿。另一方面,「法輪功」佛學會又聲稱自己不是宗教;該團體既不是宗教,又不弘揚佛法,所以與佛教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佛教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尊嚴,而「法輪功」卻與此完全背道而馳,盜用佛教用語來達到魚目混珠、混淆視聽的目的。

 

由於宗教界認定「法輪功」為邪教,惹得經常將「忍」字掛在嘴邊的總頭目惱羞成怒,視一切宗教為敵。「法輪功」認為:基督教得不到神佛的承認,因而信奉基督教等於白修;基督教「所傳之法很小」,管轄範圍狹隘,層次很低;基督教不能度人「圓滿」,故只能當作工作,不能當作修鍊;基督教不僅度不了人,還敗壞著正信,激化了宇宙眾神的矛盾等等。所以,「法輪功」實際上是具有極強攻擊性的,因而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

 

從總體上說,一神教具有獨霸性,一神至上,大權獨攬,其攻擊性最強,代表為基督教、共產教,以及金錢教。宗教偶像越多,權力分散,其攻擊性越小,代表為佛教中大小神,以及中國現在奉行的「太極中庸文明哲學」。

 

一個宗教,神由一變多,在本宗教內,能夠容忍出現其它的神,那麼該宗教也就能容忍異教的神,如果一個宗教都不能容忍本宗教第二個神的出現,那麼該宗教是會視其它宗教為大敵的。在中國,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如果孔教不允許孟子當「亞聖」,那麼,儒教就是東方戰爭的源了。而實際上,正是孔子與孟子的思想融合,成就了當今中國「太極中庸文明哲學」的基礎。

 

 

宗教與分裂

 

 

亞伯拉罕(Abraham)諸教,包括基督新教Protestant、天主教Catholicism、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y、猶太教Judaism、伊斯蘭教Islam等各宗教。而基督教是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統稱。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分裂,源自《聖經》。猶太教不承認《新約》,猶太教認為只有一本《聖經》,那就是基督教所說的《舊約》。伊斯蘭教較為晚起(公元七世紀才形成的宗教),從《可蘭經》的內容看,它與《舊約》和《新約》都有思想淵源關係。但是,伊斯蘭教不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不承認聖靈、聖父、聖子三位一體。按照伊斯蘭教,只有上帝和他的使者,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和最偉大的一位使者,耶穌被上帝派到世上來,只是為穆罕默德做準備的。

 

基督殉難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內容,而猶太人在該事件里所起的作用也決定了兩千年來基督教對猶太人的看法。《聖經》中記載,腐敗的猶太祭司由於懼怕耶穌日益壯大的號召力,密謀將他拘捕,並交給羅馬人。一群猶太暴民圍堵羅馬總督府,迫使羅馬總督庇拉特(Pontius Pilate)將耶穌關押,嚴刑拷打,最後判處釘上十字架的酷刑。在耶穌前往刑場的路上,猶太平民仍然不依不饒,對耶穌百般侮辱劣待。聖經記載羅馬總督完全是迫於猶太暴民的壓力才決定處死耶穌,他宣判以後,象徵性地當著眾人洗手,聲稱:「我對這個人的死不負責任,這是你們的作為。」猶太人群高呼:「讓這個人的血濺在我們和我們孩子的頭上!」(新約·Matthew27:2425

 

基督教會的創始人聖保羅明確地將耶穌的死怪罪於猶太人,他說:「猶太人弒主耶穌,還迫害我們,他們對上帝多麼不敬,對人類多麼敵視!他們甚至阻止我們向鄉紳階層傳教。他們一向作惡,現在終於惡貫滿盈了。上帝的怒火已經降臨在他們頭上。」(見新約Thessalonians 2:1516)聖約翰的指責更加直截了當:「你們(猶太人)是魔鬼的子嗣,因而你們繼承了他的慾望――他從一開始就是個謀殺犯。」(見新約John 8:44)猶太人在基督殉難中扮演的角色成為基督教仇視和迫害猶太人的依據。

 

從神學角度來看,基督教接受聖經的希伯萊部分,也並不否認猶太人曾經是上帝挑選的民族,受賜十戒,承擔將福音傳播到世上的使命。但猶太人辜負了上帝的期望,上帝這才派耶穌來到世間撥亂反正。不幸猶太人非但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還密謀將他害死。上帝因而放棄了猶太人,轉而選擇基督徒來完成這個使命。這就是聖經中希伯萊部分稱為舊約,而基督教部分稱為新約的原因,表明基督徒和上帝有了新的約定(New Testament)。

 

早期基督教會的頭面人物毫不掩飾他們對猶太人的敵視。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克里索斯托姆(John Chrysostom)這樣說:「猶太人是人類最無價值的民族,他們淫蕩、貪得無厭,他們是最狡詐的基督徒謀殺者……猶太人是弒主的兇手,這個罪永遠無可救贖,無可豁免。基督徒永遠不能停止復仇。猶太人必須永遠活在奴役之下,所有的基督徒都有責任仇恨猶太人。」中世紀歐洲各地每年復活節前夕都要上演基督殉難的劇目,就是為了提醒基督徒們不要忘記這個血仇。觀看完戲劇的人們群情激憤,往往自發地集會,痛斥猶太人的種種劣行,而歐洲各國復活節前後總會發生迫害猶太人的事件。

 

歐洲反猶主義的登峰造極之作,當屬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滅族大屠殺。這個所謂「最終解決」計劃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地實施,也得到歐洲各國民眾和教會的配合。雖然歐洲人對納粹統治滿腹怨言,但在屠殺猶太人的問題上普遍表現出理解和支持,基督教會兩千年的反猶主義教育應該對此負責。

 

直到1965年,天主教會才鼓起勇氣糾正這個延續了兩千年的錯誤。這年羅馬教廷發表「梵帝崗二號宣言」(Vatican II Declaration of the Relation of the Church to Non-Christian Religious),該宣言聲稱:「的確,猶太祭司和追隨者促成了基督的殉難,但基督的遭遇不能不加區別地怪罪於當時以及現在的猶太人。雖然基督徒是新的上帝子民,但猶太人不能如同聖經里那樣被視作上帝拋棄或詛咒的人民。」現任教皇保羅二世尤其致力於修補基督教和猶太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但反猶主義情緒依然在現代西方社會若隱若現,根除這種荒謬的思想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1054年,基督教發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野為天主教和東正教。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學家馬丁·路德發表《95條論綱》,要求廉儉化教會,回到聖經,由此引發宗教改革風暴。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天主教會脫離出去,另立新教。到164830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大致上確定了下來。自16世紀新教從天主教分離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基督教分枝有數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與新教各派,可說在主內同根、大同小異。

 

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共性是首要的。他們都共同認可一主,即神,上帝耶和華。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義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聖父·聖子·聖靈是三個位格,同為一體;聖子就是耶穌、聖靈則充滿於信徒的身心內,以溝通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區別和分歧卻也是顯明的。特別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差別更大,而天主教和東正教雙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東正教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遠小於天主教和新教。具體的就不談了。

 

天主教佔主導的國家有: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愛爾蘭、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羅地亞、斯洛維尼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斯登、摩納哥、聖馬利諾、馬爾他、安道爾。其中,捷克和匈牙利兩國國內的新教的影響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為30%,匈牙利為25%左右。

 

新教佔主導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丹麥、挪威、瑞典、冰島、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其中,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國內的天主教的影響也很大。美國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為35%,澳大利亞為28%左右,紐西蘭(18%)和英國(10%)的比例也較高。

 

天主教和新教勢力相當的國家有:德國、荷蘭、瑞士、加拿大。

 

東正教佔主導的國家有: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羅馬尼亞、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希臘、亞美尼亞、喬治亞。其中,烏克蘭的西部地區以東儀天主教(其基本教義、儀式、體制都是東正教特徵的,但承認天主教的教宗為其在世的教會元首)人口居多,而馬其頓和保加利亞國內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別佔到30%和10%,這主要是當年奧斯曼土耳其500年統治的結果所致。

 

基督教文化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主張分裂。

 

《聖經》將天主(上帝)分裂為三個位格,即耶和華·耶穌·聖靈(或聖父·聖子·聖靈)。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與東正教,天主教又分裂出新教,東正教又分裂出俄羅斯正教,希臘正教等,俄羅斯正教還有一個派別,名曰「分裂派」。

 

基督教主張分裂的原因是上帝造成的。他說:「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的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新約·路加福音·分裂的原因,12:5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住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耶和華說:「看那,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地上。」(舊約·創世紀,11.12

 

上帝又說:「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上帝還說:「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新約·馬太福音,10:3423:7

 

由於上帝創造了分裂,所以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宗教是分裂的,地上的國是分裂的,黨派是分裂的,家庭是分裂的,語言文字是分裂的等等。有人認為,這是基督教在地上追求以不太平為目的,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上帝讓人類省悟,與撒旦的惡勢力分裂,回到上帝的懷抱。似乎後者更具有進步的宗教含義。

 

 

中庸對「宗教與戰爭」的理解

 

 

上述關於一些宗教可能會導致戰爭和分裂的分析,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推斷,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我們不能因此就認定某某宗教是邪教,而完全否定其在導人向善方面的積極貢獻;在現代社會,幾乎所有宗教的基本教義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更何況事物都具有好的和壞的方面,比如共產主義的大同世界,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共同富裕,人人平等,這無疑是美好的理想;又如無論拜金教導致多少戰爭與掠奪,但金錢本身沒有什麼壞處,人人需要。

 

一種宗教是否具有攻擊性,要看其是積極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還是相反;即使在某種程度上是最邪惡的宗教,也有其善的一面;而攻擊性本身的對與錯,戰爭本身的正義與非正義,也是相對的。正如「真、善、美」所構建的人生智慧,本來就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誌,是世界上所有聖賢所共同推崇的,只不過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為了符合當時當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而「擬定」或「添加」了某些迷信的東西在裡面,這樣就形成了眾多的教派和學派。雖然宗教與戰爭和分裂可能有著某種關聯,但作為平民百姓,我們對於自己的言行都不能做到100%正確,又何必強求他人呢?

 

因此,作為個人,還是要對己修身養性、對人仁慈博愛,消除一切可能的攻擊、分裂、戰爭的行為和思想,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南極晴晴 2010-3-25 08:19
龍老師出品就是不同。
回復 kylelong 2010-3-25 08:28
南極晴晴: 龍老師出品就是不同。
回復 Djogchen 2010-3-25 09:06
悄悄地問聲:---這是否龍老師你的原創?
回復 靜湖明月 2010-3-25 09:11
有新觀點,學習下。
回復 wazhh 2010-3-25 09:59
呵呵,您說的這些裡面,至少有一種「教」或者「功」是騙人的哈
回復 MapleTree 2010-3-25 20:54
不像龍老師原創,錯誤很多,邏輯也有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把拜金主義和人類的貪婪當作了宗教信仰,這樣「歸類」以後再把所產生的問題都歸給宗教信仰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像作者所言,佛教不具有攻擊性,那麽中國歷史上無數的戰爭殺戮又如何解釋?顯然不能歸於宗教信仰。另外作者大篇幅地談到了基督教,卻對聖經顯然沒有什麽研究,連新約John 8:44是基督耶穌的話都不知道,卻說是聖約翰說的。而且作者把耶穌預言他死後基督徒將要受到迫害的警告當作上帝讓人分裂的證據,就更加可笑了。
回復 MapleTree 2010-3-25 20:55
靜湖明月: 有新觀點,學習下。
觀點新不等於觀點對。
回復 靜湖明月 2010-3-25 21:28
MapleTree: 觀點新不等於觀點對。
廣開言路,求同存異。
回復 kylelong 2010-3-26 01:13
wazhh: 呵呵,您說的這些裡面,至少有一種「教」或者「功」是騙人的哈
回復 kylelong 2010-3-26 01:16
Djogchen: 悄悄地問聲:---這是否龍老師你的原創?
轉貼
回復 kylelong 2010-3-26 01:17
靜湖明月: 有新觀點,學習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5 21: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