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保守主義的失敗 - ZT

作者:chineseman  於 2012-12-14 09: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8評論

先前發過一個為我何選奧巴馬的文章,談到共和黨對窮人的蔑視。下面這篇文章詳細闡述了共和黨保守主義的錯誤所在。美國人民是幸運的 - 民主制度避免了毛澤東之流的利用富人對窮人的蔑視和不公而帶領窮人用暴力造反奪權,他們可以用選票拒絕偏袒富人的保守主義。

----------------------------------------------------------------------------------

2012121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對哈佛政府系榮休教授、著名保守主義思想家哈維·曼斯菲爾德(HarveyMansfield)的採訪,題目是美國自治的危機TheCrisisofAmericanSelf-Government)。此文可以說是奧巴馬連任勝利后保守主義憤怒的大發泄,同時暴露了美國保守主義思想的失敗。

眾所周知,羅姆尼在選舉前的一次秘密談話中稱:47%的美國選民死活跟定奧巴馬。他們不繳所得稅,不承擔對自己的責任,反而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這一談話曝光后,羅姆尼遲遲不道歉,到投票前才突然認錯,稱自己完全錯誤,發誓為百分之百的選民服務。然而,等輸掉選舉后,他馬上老調重彈,稱奧巴馬的勝利是因為給少數族裔、窮人、年輕人、婦女送禮,再次引爆媒體,也等於重申了他對於自己「47%」理論的信仰。

曼斯菲爾德的這篇訪談,則是對羅姆尼所代表的思想的更系統闡述。或者說,是對美式資本主義的強力辯論。大家不要忘記,羅姆尼反覆指責奧巴馬要把美國變成歐洲,而他則要把美國復興為美國,彷彿大選就是美國模式和歐洲模式的競爭。這種美歐的截然二分,也是曼斯菲爾德訪談的主旋律。羅姆尼是政治家,不是理論家,講話顧忌多,很難坦率地、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思想。曼斯菲爾德則在哈佛教了一輩子書,培養了一大批保守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活動家,可謂桃李滿天下。他講起話來可以長篇大論、毫無顧忌,自然對美式資本主義的原則也闡述得更充分一些。

曼斯菲爾德以極端的語言把自由派的意識形態和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進行了對比。用他的話來說,民主黨是免費避孕套的政黨,是博士和受害者的聯盟。這些博士,即所謂專家,想方設法地要改善那些窮人、無能的人,以及所有有權投票卻無力料理自己生活的人的生存狀態。美國的精英們至今仍然否認一個無法改變的、不民主的事實:人是不平等的。他們認為自由的主要用途是創造更多的平等。他們無法看到會有過多的平等這樣的問題。而美國的憲政精神是自治,其根基就是個人治理自己的事務,而不是依賴政府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採取措施教育那些窮人和容易陷入困境的人,讓他們變得更獨立一點,並珍視獨立的價值,而不是靠政府的支票生活。

不繳稅的美國富人階層

這無疑是對羅姆尼的所謂47%的人不納所得稅之說來得更為詳細的解讀。其實,羅姆尼的47%的數字也不是自己拍拍腦袋想出來的。保守派評論家艾力克森·艾瑞克森(ErickErickson)早就在博客中指出,只有53%的美國人繳納聯邦所得稅。但是,他和羅姆尼都忘了,剩下的47%,並不是什麼稅都不繳納的人。州稅、房地產稅、燃油稅、地方消費稅、社會安全稅等等,都是要付的。考慮到這些稅收,幾乎沒有美國家庭可以不納稅根據稅收政策中心的數字,2011年確實有46.4%的家庭不繳納所得稅。但這些家庭大多繳納工資稅(payrolltaxes)。工資稅是在職工的工資單上直接扣除所必須繳的社會安全稅和所得稅等等。只有18.1%的家庭既不繳所得稅,也不繳工資稅。而這18.1%中,有一半以上是老人,占所有納稅人的10.3%。人家已經貢獻了一輩子,到了該被照顧的時候了。還有一部分是軍人,軍人為國出生入死,難道命不能抵稅嗎?

另有三分之一(占納稅人的6.9%)則是年收入在2萬美元以下的窮人。如果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家庭年收入為26400美元,那麼就算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必納稅。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還有0.9%的美國人,既不窮,也不老,而是富得留油,但既不繳納所得稅、也不繳納工資稅。羅姆尼作為最富有的美國人之一,恰恰屬於這個不納稅階層。他只肯公布最近兩年的納稅記錄。他的收入全來自投資收入,稅率低得多。他自稱稅率至少13%,大大低於普通的美國家庭。

所謂依賴政府的理論,也是共和黨的老調。保守派評論家喬治·威爾(GeorgeWill)聲稱,民主黨正試圖擴大依賴政府福利的人數,最終使50%60%的美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政府福利。如今,民主黨獲得了乾淨利落的勝利。於是,羅姆尼說這是奧巴馬給依賴政府的人送禮的結果。曼斯菲爾德則說這是一場卑鄙的勝利,似乎吃福利的成了大多數,美國從此成為歐洲式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托克維爾專家,曼斯菲爾德心裡顯然裝著托克維爾的話:當國會發現可以用公眾的錢對公眾行賄時,美國作為共和國就不復存在了。只不過他把國會換成了總統而已。為此,他反覆指出,歐洲的福利國家,一個一個地都破產了,走向歐洲就是走向死亡。就是這樣,保守主義者們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意識形態之爭轉化為美國模式和歐洲模式之爭。一句話,歐洲的福利國家,使大多數人都吃福利。這些吃福利的人在選票上佔據優勢后,就不斷通過投票擴大自己的福利,結果歐洲國家的福利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比率越來越大。創造財富的人被高稅率懲罰,白吃白拿的人越來越肥。這樣的免費午餐,怎能不讓國家破產?

歐洲高福利國競爭力不低

這一古老的保守主義信條,顯示高度的邏輯清晰性,只可惜和現實對不上號。不錯,歐洲有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這些國家都在風雨飄搖之中。但在歐洲,這些基本都不屬於高福利國家。真正高福利的國家,如北歐諸國,以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奧地利等等,競爭力大多不在美國之下。這樣的競爭力,難道是托克維爾所說的用公眾的錢向公眾行賄的結果嗎?

事實上,北歐福利國家的選民們早就對這種來自美國保守主義的挑戰做出了明確回答。在他們看來,越多的人享受福利越好。因為當選民意識到福利是大多數都要分享的東西時,就容易創造政治共識,願意投票加稅支持福利。不過,這並非用公眾的錢對公眾行賄,而等於選民自發地給自己買保險。保險總是越有普遍性就越能廣泛地均攤風險,因而越有效率。恰恰是在這一點上,福利國家相對於美國顯示了高度的優越性。在這些國家,機會比較均等,很少有世代的富豪和世代的窮人。同時,其市場經濟具有高度的競爭性。絕大多數選民都意識到,在這種競爭的驚濤駭浪中,誰都可能有落水的時候,誰都需要救生圈。一個肯奮鬥的人,在一生中總有某個時刻倒霉,需要社會的幫助。同時,大多數人在接受了這樣的幫助后,也馬上都能爬起來繼續奮鬥。在北歐,接受福利不是可恥的事情,而是社會的常規,也確實很少看到有世世代代都陷入貧困的家庭。

美國貧富社會分化嚴重

美國則大異其趣。窮人和富人住在不同的鎮,孩子從小上著不同的學校,生存環境天上地下,結果貧富世代化的比率非常高。

你要是生在羅姆尼那樣的家庭,一輩子就搞定了。你要是生在貧民窟,則永無出頭之日。曼斯菲爾德理直氣壯地指出有一部分貧困、無能、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卻有選票的人。問題是,同樣的人在北歐怎麼很難找到,在美國卻這麼多?

歐洲福利國家的邏輯非常清晰:市場經濟如同橄欖球比賽,競爭激烈殘酷,所以每個隊員都必須武裝到牙齒。但大家穿的防護鎧甲,則必須規格統一,保證公平。公共醫療、公共教育以及其他一系列公共福利,就相當於這樣的鎧甲。美國則是另一套規矩:有錢的可以訂製超級鎧甲,沒錢的則缺乏基本防護。如果規定大家必須設備統一,就成了社會主義。這究竟是比球藝還是比傢伙呢?這樣能有真正的競爭嗎?也難怪,窮人和富人在球場上一相撞,往往立即癱倒在地,甚至可能終身殘疾,成為貧困、無能、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卻有選票的人。富人則可以無往而不勝。

美國保守主義的困境,也恰恰在這裡顯示出來。當曼斯菲爾德高呼要採取措施教育那些窮人更獨立一點,並珍視獨立的價值時,他忘了問問自己:如果真有他和羅姆尼所說那麼多依賴政府的人的話,是不是他們自己這些很自立的階層有教育失職之嫌?如果現在遵從他的建議採取措施,難道這些措施不必花錢嗎?一直攻擊免費午餐的保守主義,下意識中還是時時離不開免費午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2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8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12-14 09:48
從政策層面限制些刮政府還是應該的。
回復 goodoctor 2012-12-14 13:30
羅姆尼沒有說錯,遺憾的是美國的人口組成更象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而不是荷
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奧地利。
回復 goodoctor 2012-12-14 13:38
正由於美國保守主義的失敗,導致美國整體國力在下降。。。
回復 老君岩 2012-12-14 17:21
goodoctor: 羅姆尼沒有說錯,遺憾的是美國的人口組成更象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而不是荷
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奧地利。 ...
好醫生指的是美國人口組成沒有優秀的北歐雅利安血統嗎?
回復 老君岩 2012-12-14 17:25
goodoctor: 正由於美國保守主義的失敗,導致美國整體國力在下降。。。
從里根、布希一直到奧巴馬,美國保守主義是異常的成功的。和任何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美國的民主黨比這些國家的任何主流保守黨派都還要右翼。
回復 病枕軛 2012-12-14 22:21
這觀點放在中國恐怕沒得爭吵~
回復 tangremax 2012-12-14 22:23
有趣的文章,要復讀一遍吧。
回復 goodoctor 2012-12-15 02:30
老君岩: 好醫生指的是美國人口組成沒有優秀的北歐雅利安血統嗎?
不好怎麼說,至少政治上是絕對錯誤的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37
fanlaifuqu: 從政策層面限制些刮政府還是應該的。
理想狀態當然是政府管得越少,稅交得越少,越好。可是布希政府一面打仗,一面減稅,結果債台高築,債總得還,誰來還?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38
goodoctor: 羅姆尼沒有說錯,遺憾的是美國的人口組成更象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而不是荷
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奧地利。 ...
有數據支持嗎?這裡有篇文章說明美國人是發達國家裡工作最繁重的-http://20somethingfinance.com/american-hours-worked-productivity-vacation/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44
goodoctor: 正由於美國保守主義的失敗,導致美國整體國力在下降。。。
美國國力下降連年戰爭貢獻最大。孫子說再大的國家也經不起連續五年的戰爭。越戰後美國也是一派蕭條。貢獻第二大的當屬製造業外流 - 這又得歸功於共和黨的自由貿易主張。
說「正由於美國保守主義的失敗,導致美國整體國力在下降」 - 理由是?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45
老君岩: 好醫生指的是美國人口組成沒有優秀的北歐雅利安血統嗎?
我也納悶。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47
老君岩: 從里根、布希一直到奧巴馬,美國保守主義是異常的成功的。和任何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美國的民主黨比這些國家的任何主流保守黨派都還要 ...
里根,老布希時代遇上了戈爾巴喬夫,如果蘇聯領導人換上的是金胖子試試。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51
病枕軛: 這觀點放在中國恐怕沒得爭吵~
那當然。等有言論自由那天,一定會討論共產主義對中國的破壞和失敗的。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55
tangremax: 有趣的文章,要復讀一遍吧。
民主派和右派都是反對共產黨的。但極右派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是支持共產黨的,因為他們的一些理念(窮人受窮是活該)讓共產黨有了造反的理由。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05:56
goodoctor: 不好怎麼說,至少政治上是絕對錯誤的
論點要有根據。
回復 goodoctor 2012-12-15 10:13
chineseman: 民主派和右派都是反對共產黨的。但極右派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是支持共產黨的,因為他們的一些理念(窮人受窮是活該)讓共產黨有了造反的理由。 ...
你的論據有又在那裡?
美國右派很多,但極右的並不多。有多少是持你說的觀點(窮人受窮是活該)?以點帶面不是正常的討論問題的態度。
回復 goodoctor 2012-12-15 10:25
醫生里持右派觀點的人很多,但至今我沒有看到一位見死不救的,很多醫生都在盡量
的幫助窮人,很多朋友利用假期去世界各地義務行醫。「窮人受窮是活該」的大帽
子戴在右派的頭上是戴錯地方了。

世界上左派很多,都是打著幫助窮人的幌子去奪權政權的,包括GCD和O8。但他們上
了台後又幫助了窮人多少? 你知道最支持O8,並從他那裡拿到最多好處的都是什麼
人?是窮人嗎?
回復 goodoctor 2012-12-15 10:29
chineseman: 有數據支持嗎?這裡有篇文章說明美國人是發達國家裡工作最繁重的-http://20somethingfinance.com/american-hours-worked-productivity-vacation/ ...
想成世界第一併領導世界,就要比別人多做,這是世界最強國家國民應該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遺憾的是現在美國想吃免費的午餐的人越來越多。
回復 chineseman 2012-12-15 10:44
goodoctor: 你的論據有又在那裡?
美國右派很多,但極右的並不多。有多少是持你說的觀點(窮人受窮是活該)?以點帶面不是正常的討論問題的態度。 ...
話是糙了些,但這種思想你可以很容易從許多共和黨人那裡找到。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