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分別為聖 (59)--- 還是約帕

作者:sousuo  於 2015-5-31 09: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評論

雖說約帕「不是」特拉維夫的郊區,但兩者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

當我們在狂風中登高,看到的除了近處的樹,便是遠處的特拉維夫。

特拉維夫

歷史是這樣的,很久以來,有約帕,沒有特拉維夫。猶太人走了,離開了約帕,一走就是兩千年。

然後,猶太人又回來了,回到了約帕,而那時的約帕基本上是阿拉伯人的約帕。

生活習慣的差異,主要是衛生習慣的差異,使得猶太人萌生去意。去哪裡呢,也許當時的猶太人和我們一樣,登高,然後將視線定在不遠處荒蕪的海灘。

當時,應該連這小棚子都沒有。

十六戶人家,開始了「殖民」,他們在海邊建屋,為他們的新家園取名特拉維夫,意為「春天的高地」。

十六戶人家,兩百年後,就成了今天以色列最大的現代化都市。

那十六戶人家的紅房子還在,配套的小學校,也還在。遺憾的是,導遊只是「牧童遙指」了一下,如此的景點居然就過掉了。

回到高地,除了遠處的特拉維夫和近處的樹以外,還有一處雕塑,被稱為信心門。

是什麼內容,人家怕咱看不懂,特此告知

好幾種語言呢。

在高處的附近,有一座教堂,這教堂不是景點,不是旅遊項目,只是風實在太大,讓大家權且避避風。

從高台上看去的情景

正門在另一側

現代雕塑

沒看懂什麼寓意,然後登堂入室

裡面正在做彌撒,對了,是天主教堂。

讓我們吃驚的是,誦經用的是廣播員般的標準普通話,再一看,堂里的人,都是我們的同胞。

這不該是從別處過來的團隊吧,居然在約帕能有幾百為華人天主教徒。

教堂挺新,也挺講究。

百感雜陳。

出了教堂,上了大巴,又經過了約帕的鐘樓。

十幾分鐘后,我們就已經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九月.豆 2015-5-31 10:55
這個天主教堂很漂亮,和我在Rome Vatican看到的一樣凝重而氣魄宏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1: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