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於美國兩萬億美元重啟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經濟迎來增長新動力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19-5-9 09: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評論

  4月30日,美國民主黨稱與特朗普就推進2萬億美元巨額基建計劃達成共識。眾議長佩洛西稱,兩黨同意美國加大基建投入,並決定推進「龐大而大膽」的基建計劃。
  她指出,基建在美國從來不是「黨派問題」,而是「跨黨派共識」。白宮在聲明中說,多年來,美國對基礎設施並未進行適當投資,「我們必須投資這個國家的未來,並將我們的基礎設施提升到比以往更好的水平。」
  2016年11月8日美國大選之夜,特朗普發表勝選演說時,對其支持者表示,「我們將修整我們的城市,重建高速、橋樑、隧道、機場、學校、還有醫院。我們將重建基礎設施,當然,我們會成為第一。我們會讓數百萬民眾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特朗普對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評價很高,他認為中國的橋樑建設和高鐵是美國學習的對象。
  美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完成,當時打造了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系統。不過如今過去了將近60年時間,多數已經到了設計的使用期限,需要大修大補或重建了。
  一、美國的基礎設施現狀
  美國基礎設施興建很早,建設高峰出現在一戰和二戰結束后的一段時期內,目前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
  以鐵路為例,美國鐵路建設始於 19 世紀 30 年代,在 20 世紀初達到建設高峰。1916 年美國鐵路里程數達到峰值的 40.6 萬公里。之後美國鐵路開始了漫長的併購整合、提升效率的歷程,基本沒有大規模的新線建設,主要投資集中在更新和維護上。

  美國擁有23 萬公里的鐵路、67 萬公里的公路、超過 18,000 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和 380 萬公里的輸油、輸氣管線。與中國相比,美國在發電裝機容量、電網長度等能源基礎設施存量上低於中國,但主要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存量數量比中國高。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在2017年的報告中把美國的基礎設施整體狀況評為「D+」級。D級是該協會對基礎設施評級的倒數第二級。根據協會官網的解釋,D級是指「基礎設施條件處在較差和尚可之間,大多情況下低於標準水平,很多設施已接近使用壽命。相當一部分設施出現明顯損壞。基礎設施的條件和服務能力非常令人擔憂,有出現故障和毀壞的巨大風險」。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這份報告稱,美國境內共有61萬多座橋樑,平均使用了43年,其中39%已經使用超過50年——而絕大多數美國橋樑的設計使用年限僅為50年。目前,美國全境有5.6萬座橋樑已出現「結構缺陷」,車輛每天在這些有問題的橋樑下穿行約1.88億次。

  奧巴馬政府時代,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和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共同撰寫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經濟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全國約有65%的主要道路亟待維護或重修,25%的橋樑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交通需求。在總長2400多公里的華盛頓公路網中,約有95%路況欠佳。
  全球最繁忙機場、早在1926年就迎來首架飛機起降的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去年底發生停電事故,影響上萬旅客行程;紐約地鐵始建於1863年,與國內地鐵相比,只能用髒亂差形容;8.3萬座水壩中,約1.4萬座具有「潛在高危險性」(佔比16.87%)。
  二、美國的基建狂魔時代
  雖然美國過去五十年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佔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但美國歷史上,也曾經有基建狂魔的時代。
  時間回到九十年前,1931年建成的帝國大廈400多米高的,從開工到完工只用了410天(含裝修)。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可以做到「每周完成4層半的工程量」的蓋樓速度,是當時世界第一的基建狂魔。時至今日,紐約帝國大廈仍然是紐約地標之一。


  1933年開始的羅斯福新政,通過大力興建基礎設施項目,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
  1、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吸納年齡在18歲到25歲,身強力壯而失業率偏高的青年人,從事植樹護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築、開闢森林防火線和設置森林望塔等工程建設。到二戰美國參戰前,先後有200多萬青年在這個機構中工作,開闢了740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
  2、設立了以從事長期目標的工程計劃為主的公共工程署和民用工程署。在全國範圍內興建了1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包括校舍、橋樑、堤坎、下水道系統及郵局和行政機關等公共建築物,先後吸引了400萬人工作。
  後來又繼續建立了幾個新的工賑機構。其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撥款50億美元興辦的工程興辦署和專門針對青年人的全國青年總署,二者總計雇傭人員達2300萬,佔全國勞動力的一半以上。
  到二戰前夕,美國聯邦政府支出近180億美元,藉此修建了近1000座飛機場、12000多個運動場、800多座校舍與醫院,為美國人是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羅斯福新政期間建設的金門大橋和胡佛水電站,現在都是美國的標誌性建築。其中金門大橋,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車,是加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胡佛水電站,1931年4月開始動工興建,1936年3月建成,1936年10月第一台機組正式發電。壩高221.4米,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特朗普曾表示他最喜歡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而艾森豪威爾正是以振興基建聞名。二戰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艾森豪威爾總統倡導下,美國開始建造州際高速公路體系,還建立了橫跨美國的鐵道、大型水壩和覆蓋全美的電話網路,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發展。之後美國政府對公路建設和維護的支出被視為一項重要投資,投資額佔GDP的比重曾達到1.2%。但後來該比例持續下滑,如今僅為0.53%左右。


  三、美國基建錢從哪來?
  由於體制原因,美國政府並沒有權利強制要求各州和社會企業為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這也是很多人認為美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推進的原因。但如今美國社會和兩黨對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成共識,錢也不會是大的問題。畢竟美國政府也是世界上權利最大的政府之一,有很多辦法可以完成資金的籌集。
  1 、汽油稅。目前汽油稅是美國各方認可的最直接和最簡單的籌資辦法。自艾森豪威爾以來,汽油稅就是美國聯邦政府投資高速公路、橋樑和公共交通的主要來源。但美國汽油稅率多年沒有增加,導致實際價值僅相當於20年前的四成。美國商會和美國貨運協會主動呼籲提高1993年來沒有變動的聯邦汽油稅,以便為道路建設融資。
  美國商會呼籲一次性提高聯邦汽油稅0.25美元(約合人民幣1.56元);而按照美國貨運協會的設想,如果未來4年裡,每加侖聯邦汽油稅每年提高5美分(約合人民幣0.31元),10年內可籌資3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258億元)。
  目前美國已經有很多州已經提高了汽油稅,由於美國的油價實在太便宜,摺合成人民幣每昇平均4.67元,汽油稅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成為美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
  2、公私合作方式(PPP融資模式)。
  美國計劃由各州、地方和城市當局自行決策並籌集資金;以收費公路和放鬆監管等吸引私人投資者,打造一個彙集州、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投資的總額高達1.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萬億)的「基建資金池」,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決策權掌握在各州和各級地方政府手裡,它們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通過增收州稅或地方稅等方式為基建項目籌資。私人投資者可通過收取過路費或其他費用以回籠資金。
  特朗普在競選演講中提議以公私合作方式為美國基建項目提供資金,並舉例中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融資的基建工程範例。而艾森豪威爾總統在基礎設施建設時,就採用了PPP模式,引入私人資本,為REITs組織形式的基金提出了免稅法案。
  3、美國大規模減稅所帶來的海外資金迴流。
  根據特朗普的減稅方案,未來10年將減免稅收大約1.4萬億美元,將美國的公司稅從35%大幅降低至20%。此前因為35%的企業稅,大量美國企業將利潤留在海外。蘋果、微軟、思科、谷歌和甲骨文等科技公司總計有約1.2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隨著大幅減稅,這些資金將迴流美國。蘋果CEO庫克就曾公開表示,美國減稅後,他會把蘋果的海外資金儲備轉回美國
  4、中國的資金。截止2019年2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3萬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長期以來都有很大比例投資在美國國債。如果轉而投資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擁有更高收益。而且目前美國已經基本沒有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建公司,美國的基礎設施必然會有很大比例由中國的基建公司們城建。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全世界遙遙領先,也有足夠的能力投資美國基建。美國陳舊的基礎設施重建迫在眉睫,需要有基建經驗又有錢的中國企業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為了給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大軍尋找新的項目,而美國重啟基礎設施建設,等於是主動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劃。
  四、美國開啟基建狂魔模式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美國之所以多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沒有大動作,有多方面原因。
  1、美國的基礎設施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基本建成,沒有進行大規模投資的理由。
  2、美國的體制原因,兩黨和社會對基礎設施投資意願不夠,雖然從奧巴馬時代開始奧巴馬就想推動美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但國會並沒有買單。
  3、美國太早完成工業化,1929年大蕭條時就已經工業產品嚴重產能過剩。而過去幾十年又去工業化,大量美國的跨國企業把生產製造基地搬遷到中國等亞洲國家,國內基礎設施尤其是運輸能力不僅沒有短缺,反而隨著去工業化而有些過剩。這一點從美國的鐵路運營里程的下降上就能看得出。
  到今天美國所面對的也不是基礎設施短缺的問題,美國的公路、鐵路、機場在數量上仍然在全球領先。但是美國的基礎設施嚴重老化,很多都已經超過六十年歷史,如著名的紐約肯尼迪機場始建於1942年,最繁忙的亞特蘭大國際機場1926年就運營了,最大的地鐵系統紐約地鐵始建於1863年,都已經急需大修重建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矚目, 僅2017 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就有17.31 萬億元,佔GDP的比例16.58%。麥肯錫的報告顯示,中國每年花費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支出是北美和西歐的總和。

  (2011-2018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消費所拉動,美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投資的大幅增長,進而帶動消費。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這種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都會拉動全球經濟。
  尤其是中國,不僅有著全球最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和龐大的建設工人、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而且是美國消費品的主要生產來源國。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也已經具有了全球競爭力,有9家企業進入了全國工程機械企業50強榜單。中國的基礎設施企業和工程機械企業將直接收益於美國的基建投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ohmygoodness 2019-5-9 16:02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全世界遙遙領先,也有足夠的能力投資美國基建。美國陳舊的基礎設施重建迫在眉睫,需要有基建經驗又有錢的中國企業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為了給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大軍尋找新的項目,而美國重啟基礎設施建設,等於是主動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劃。」~這磕嘮的,有點兒早吧……
回復 農家苦 2019-5-9 19:59
文中的"修整"被寫成了"休整"。
中美兩國是當今破壞氣候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靠投資增加生產促進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過時。中國的錯誤學自美國, 現在美國又反過來學中國。真是一對糊塗蟲。
回復 supercnm 2019-5-9 22:01
美國的兩萬億,估計也就相當於中國花兩百億的水平。美國修個天橋都要花兩千萬美元,還要左聽證,右開會,拖拖拉拉修個兩三年才能搞定。再比如加州高鐵,拖了十來年了,期間花了好幾個億,結果一英里也沒建成,然後就被放棄了。
回復 城市達人 2019-5-10 00:23
太好了!這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具體體現!以前在皇後區溜達,看著街邊的石頭,心想,兩年後,這石頭也不會挪位置。兩年後,再去,果然,石頭還在原地兒。看著皇後區很多街道牆上的塗鴉,坑坑窪窪的街道,心裡著急生氣。沒有大都市的風範。還不如洛杉磯邊上小城鎮的住宅區道路呢。
加油,川皇!
回復 城市達人 2019-5-10 00:24
supercnm: 美國的兩萬億,估計也就相當於中國花兩百億的水平。美國修個天橋都要花兩千萬美元,還要左聽證,右開會,拖拖拉拉修個兩三年才能搞定。再比如加州高鐵,拖了十來
但是,質量那是杠杠的。和中國國內的能比么?杭州灣大橋?呵呵,兩年後再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5: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