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你幸福嗎?」——俄羅斯人的回答

作者:燕山紅場  於 2013-5-25 03: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俄羅斯信息|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5評論

1-1.jpg

俄羅斯民意基金會4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約73%的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幸福,莫斯科人的幸福感比例則達81%。
  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一項民意調查也顯示,77%的受訪者感到幸福,這一數據比兩年前增長了10%,比1992年的數據上漲了33%。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俄羅斯人對幸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幸福,與金錢無關?
  伊戈爾47歲,在媒體工作,是個健談的人。談到幸福的話題,他毫不遲疑給出肯定答案。「只要擁有喜歡的工作和貼心的兒女,做一個幸福的人並不難,」他說。
  當記者二十多年的他認為自己「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種幸福是很多人得不到的。」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需要什麼東西都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得到。」
  他回憶說,他大學畢業時正值蘇聯解體前後,國家經歷動蕩和轉型。「但對記者而言,國家的動蕩是出新聞的好機會。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這一點很重要,」他說。在那一段時間,他走了很多地方,觀察並報道在這個國家發生的許多事,「很有趣的經歷」。
  談到自己的孩子,伊戈爾臉上的笑意掩飾不住。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24歲,已經工作並也有了女兒;小兒子才4歲,咿呀學語,正是可愛之時。
  伊戈爾說:「小兒子和孫女幾乎同時出生,所以我現在是子、孫同時繞膝。」
  伊戈爾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曾在中國東北地區工作過。75歲的老母親如今還經常受邀去外國高校做講座,前不久剛從義大利回來。伊戈爾希望父母健康長壽,常對母親說:「你肯定能活到一百歲。」
  「我覺得幸福與否,其實和經濟條件關係不大,這是很內在的個人感受。1991年我失業了,整整一年既沒有工作也沒有房子。我去了新西伯利亞、高加索旅行,和父母、孩子待在一起。那段時間也是快樂的,」他說。
  伊戈爾對幸福的理解或許能代表部分中年俄羅斯人的感受。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的專家瓦列里·菲奧多羅夫認為,20年前俄羅斯進入病態的、全面改革時期,到現在逐漸形成新的社會、政治、經濟體系。這一過程中,人們必須跟隨國家的發展步伐,調整各自對生活的期許,「他們知道怎樣才能改善自己的處境,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心理學家謝爾蓋·克留齊尼科夫指出,俄羅斯人性格中隱藏的樂觀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新的社會條件下,人們認為自己可以對生活做出新規劃,因此能更樂觀地看待未來。
1-2.JPG 
自由,克服一切

  克塞尼亞20歲出頭,是個活潑的莫斯科女孩,說話時總會忍不住手舞足蹈。見到記者時,她一身戶外運動裝束,剛剛從克拉斯諾達爾斯科邊疆區的海邊旅遊回來。「7天時間,3天在火車上,到了那就背著包到處走,」她說。

  與中年老成的伊戈爾看法不同,克塞尼亞認為幸福感與經濟條件有關聯。她喜歡工作一段時間就去旅遊一次,到新的地方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這必然需要一份固定的工作或收入為保障。

  她說,莫斯科許多年輕人打兩份工,他們知道必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想清楚什麼是自己想要的。

    克塞尼亞覺得讀大學時是最幸福的階段,「每天很熱鬧,也不必為生活發愁。自由自在,不用回家被父母問東問西。」她目前正申請出國留學,想出去看看並學點東西,希望回來能有「更多的自由」。

  與克塞尼亞同歲的娜斯佳出生在聖彼得堡,大學畢業后在莫斯科找了一份翻譯工作。在她看來,莫斯科本地人的幸福感比俄羅斯其他城市居民都要高,因為「這裡各種社會保障都比其他地區做得好。雖然物價高,但收入也高。對本地人而言,沒有買房的負擔,人們會活得比較輕鬆。」

  娜斯佳現在最大願望就是在莫斯科城郊有地鐵的地方買一套小戶型公寓。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套33平方米的公寓售價600萬到1000萬盧布(1元人民幣約為5盧布)。一次付清這筆錢,對她而言是不可能的。她正努力攢錢準備支付30%的首付,而貸款利率高達17%到19%。「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她有點犯愁。

  即便如此,她依然不願意離開莫斯科生活。「這裡有很多機會讓我選擇,其他小城市無法相比。」擁有機會,就意味著擁有改善生活、抵達幸福的途徑。

  聖彼得堡高等經濟學校的一項研究顯示,經濟條件仍然是多數俄羅斯人衡量幸福度的重要標準。

  俄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4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11年,俄羅斯居民實際工資增幅為2.8%,2012年這一數字提升到8.4%,增幅比例較大。收入增加可能是影響民眾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此外,聖彼得堡高等經濟學校的研究說,俄羅斯年輕一代的幸福感較高,因為他們享有更大自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3.jpg 

「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認識老奶奶斯維特蘭娜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初春早晨,冰消雪融后的莫斯科格外迷人。滿頭銀髮的斯維特蘭娜獨自在市中心的小池塘邊散步,見到記者便寒暄道:「陽光這麼好,冰都化了,草也快綠了,日子要好起來了。」

  年近70歲的斯維特蘭娜獨自住在莫斯科市中心一間公寓中,丈夫去世多年,沒有子女。對於自己的生活,斯維特蘭娜認為:「沒什麼可抱怨的。」

  她退休金不多,但也夠花;身體還算健康,有一個侄子時不時會來看望她。每天上午,她都來池塘邊散步,和路人聊天交談。

在斯維特蘭娜看來,生活應該知足常樂。她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時,「商店裡什麼都買不到,過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整個國家都看不到未來。」因此,她覺得「如今一切穩定下來了,人們也對自己的生活有了規劃。沒有什麼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俄羅斯心理分析研究所的教授亞歷山大·普羅特金認為,俄羅斯人傾向於從消極方面出發看待幸福這個概念,會認為如果沒有什麼不幸就是幸福。這種心理大多出現於曾經歷過巨大動蕩的社會,比如,國家歷史上曾有過公民社會缺位、無法治等時期。

  心理學家伊戈爾·瓦西里耶夫說,不少俄羅斯人重視「活在當下」,即便積蓄有限,也要去其他地方旅遊,或者買一件奢侈品,這也是促使幸福感提升的一個因素。

  實際上,俄羅斯民意基金會對該國約5.7萬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老年人和退休人員的幸福感最弱。這可能與俄羅斯養老體制有一定關係。俄羅斯人交付養老保險的年限相對較短,導致他們拿到手的養老金偏少。2009年開始,政府養老金出現赤字,俄國內也出現關於是否應提高退休年齡的討論。在物件上漲等情況下,手裡的錢不夠花,難免會讓這些人群感覺不那麼幸福。

  相關鏈接:民眾自認幸福 總統避談幸福

  俄羅斯民意基金會的幸福感民調採訪了大約5.7萬名成年人,分佈在俄79個聯邦主體的2000多個居民點。

  其中,大學生群體幸福感最強,88%的受訪大學生稱自己幸福。其次是月收入超過2.5萬盧布(約合4948元人民幣)的人,約有84%認為自己幸福。60歲以上老人和退休人員幸福感最弱,21%認為自己不幸福。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沒有工作也不打算找工作的人中,自認為幸福者的比例高達80%。

  14%的受訪者感到自己不幸福,13%的人則說不清自己是否幸福。

  俄總統普京在4月25日舉行的與民眾連線電視節目中也被追問「你幸福嗎?」這一問題。他回答說,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個「哲學問題」,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他說,自己對俄羅斯人民選他當國家元首心存感激,「這是我的全部生活,這對幸福來說是否足夠,我不知道。」(趙嫣)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3-5-25 03:43
數字挺高!
回復 總裁判 2013-5-25 03:44
fanlaifuqu: 數字挺高!
有宗教信仰的國家總是偏高。
回復 燕山紅場 2013-5-25 04:27
總裁判: 有宗教信仰的國家總是偏高。
咱國人的幸福似乎就是《錢》?.......悲劇啊!
回復 自由回國 2013-5-25 04:44
幸福是自己在某個時段的感覺。 有的人和自己周圍的人比,覺得高人一籌就是幸福。 在飢腸轆轆后吃上平時覺得很一般的飯菜也會覺得幸福。 再換句話說,有人對著鏡頭不好意思說不幸福,或者說不幸福的多數也沒被統計進去, 就像CCAV 那樣的。
回復 總裁判 2013-5-25 06:47
燕山紅場: 咱國人的幸福似乎就是《錢》?.......悲劇啊!
嗯嗯,國人還說人家將來的天堂是假的,可國人眼前的地獄是真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4: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