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日本首創「停藥專科門診」

作者:8288  於 2019-12-30 12: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日本醫療現況被冠上「藥罐子醫療」輕蔑之詞,而健保醫療給付居高不下的台灣,用藥浮濫的處境和日本不遑多讓。看完醫生就要領葯吃,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尤其上了年紀以後,身體稍有不適,就被開出大量的藥物,而且,總有遵循醫囑按時吃藥才是好病人的迷思,吃藥得一直吃到死為止。不禁令人質疑,這樣的醫療方式到底對不對?

  




 
  受正統西醫教育的本書作者松田史彥,深刻反省自己身為醫生的職責與醫療的意義,他認為現代的社會壓力處境和不良生活習慣、環境污染,造成過敏性疾病、免疫異常疾病、癌症、心理疾病等罹病人口爆増,而現代醫學的功能不足,以及對這些病症的不當治療,於是又衍生出更多的藥害和醫原病,這些才是最大的醫療亂源。

  因此,作者早在二○○七年,毅然成立了全日本首創的「停藥專科門診」(減葯、斷葯)」,從事其他醫生不願為患者做的減葯、停葯、排葯毒的診療服務。這十年來,他指導無數受藥害所苦的患者,從他們身上體悟到的事實是:「藥物的副作用是治不好疾病的大根源!」「世界上沒有要吃一輩子的葯!」

  許多人會強烈質疑:「不開藥的醫生,還算是醫生嗎?」松田史彥一語道破醫生的價值與藥物的定位,他認為:所謂的醫生是引導患者改變生活習慣、調整生活作息,使人體「自愈力」充分發揮的指導者,而藥物充其量只是醫療上救急的輔助品而已,所以,真正幫助我們恢復健康的是人體與生俱來的「自愈力」。

 九成藥,幾乎不用吃!問題出在:健檢標準嚴苛、藥物副作用、新葯創新疾病

 


               日語版本 

 


                中文版本



  「膽固醇稍微高了一點!先吃藥吧!」「血糖值很高!是糖尿病沒錯,先吃降血糖的葯!」「睡不著?先開點安眠藥來吃!」;反之,當醫生只說:「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看。」絕大多數的病人都相當錯愕,甚至還主動要求醫生開藥。

  本書作者歸納了絕大多數的藥物為什麼可以不用吃的三大理由:

第一個理由健檢數值造就了假病人。很多人明明沒有生病,卻被診斷為病人,尤其以三高疾病最多,像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檢驗項目,因為標準值訂得太過嚴苛,使得「假病人」的人數暴增,而且這些人都在吃也許用不著吃的葯。想知道血壓的作用何在、糖化血色素多少才合理、為什麼更年期婦女膽固醇會升高,作者都有詳盡剖析。

第二個理由→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葯極必反」,藥物副作用是如假包換的真疾病。因為所有的藥物就是毒,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會讓身體產生新的疾病,這些新疾病就被冠上「副作用」的名稱與服藥的人為伍,尤其是經年累月服藥的人,更容易出現副作用。例如靠藥物降膽固醇,反而會造成肌肉病變、肝臟損傷、憂鬱症、癌症等許多疾病增加。治療骨質疏鬆藥物會造成大腿骨折、下顎骨斷裂,甚至有致癌風險。此外,諸如一般人就診時常會被開到的降血壓葯、降血糖葯、消化道潰瘍治療藥物、解熱鎮痛劑、過敏藥物、骨質疏鬆藥物、安眠藥、類固醇、發展遲緩孩童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等藥物,真正的機制與副作用,也有詳盡的說明。

第三個理由→新葯開發所創造的新疾病。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怪異現象,當我們周遭突然出現○○症候群、○○病等新病名,電視開始熱播某種新葯剛好可以治這些新的疾病,而也越來越多的人被診斷得了這些新的疾病,恰巧就配合這些新葯的推出。

 「識葯毒性」是減葯、停葯、一輩子不吃藥的基本功

  他所開設的「停藥專科門診」,首要目的在於解救多重用藥或過度用藥的高齡銀髮族、長期服用精神藥物的身心患者,以及長期使用抗過敏或類固醇藥物的病人,因為這些病人不論是用藥量或者是服藥時間,都遠比其他疾病還葯多,甚至吃了這些葯根本是治標不治本,還會造成病情加重。

  作者並沒有全盤否定藥物的想法,只是想提醒葯吃多了可能飽受副作用之苦,吃越久副作用出現的機率就越高,不得不審慎。因此,作者在本書針對「隨手可及的成藥」、「用藥過度」、「長期用藥」、「吃藥才安心」的讀者,貼心用兩大章節分別例舉了「好轉了就可以停葯的疾病」,以及「就算醫生說要吃一輩子的葯,也可以慢慢停葯的疾病」等,做詳細說明。

  作者尤其要提醒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西藥原料絕大多數都來自石油,那種藥物當然是毒藥!書中援引大量的醫療數據、臨床統計和研究,左證「葯即是毒」、「不輕易用藥」的主張其來有自,對於現代醫療「為了賣葯而製造疾病需求」的商業操作毫不忌諱地加以批判,更明指醫療造成的「醫原病」,才是造成人類死亡原因第一位的真兇。

停葯比吃藥更難!但是,世界上也沒有要吃一輩子的葯吧?!

  醫療行為的用藥風險始終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不吃藥,後果不堪設想。」諸如此類的催眠暗示實在太強了,讓患者產生的不安感和恐懼心理遠遠凌駕在「應該停葯」之上,導致停葯變成一件艱巨的任務。話說回來,能夠一步一步減葯,降低服藥劑量,直到停葯不再吃藥,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作者列舉了高血壓、糖尿病、靠類固醇控制的慢性病患,以及失眠、發展遲緩等精神疾病患者,這些人不是被醫生告誡必須吃一輩子的葯,就是藥物成癮斷不了,在潛意識之中讓葯魔給箝制住,也因此必須更加小心且按步就班地遵循減葯、停葯指導,才能順利熬過減葯后的病情反彈等種種風暴。

  在書中,作者松田史彥醫生以最難停葯的精神疾病藥物為例,說明成功停葯的六個注意重點。

第一個重點得到家人、同事的理解與支持:儘可能向家人、同事表明自己正在斷葯,告訴他們葯的種類以及可能出現的戒斷癥狀等等,事先得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第二個重點視抗精神病藥物的種類、劑量、服用期間進行減葯計劃:正在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是哪一種?服用一種藥物還是多劑並用?服用劑量是多少?服用多久了?不同的患者就有不同的答案,減葯對策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第三個重點替代療法、輔助療法並用:作者並用輔助療法可以舒緩患者減葯過程中的不適,因此補充營養補充品、音樂心理療法、腸心心理療法、矢追過敏治療法、針灸治療、氣功療法、能量點徒手療法,以及服用中醫藥等來調理患者的心靈和身體,證實已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患者本身也要進行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以及半身浴等生活型態的改善。

第四個重點降低恐懼感和不安感:作者發現恐懼感和不安感越強烈的患者,為了消除內心不安拚命找資料的患者,戒斷癥狀有增強、放大的傾向。提供心理治療和心理咨商,同樣也是輔助療法的一種。

第五個重點停葯后的精神支持:如果導致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原因,出在家人和人際關係,就算停葯后,問題也可能依然存在。只要不把這個根本原因解決掉,患者就有可能重新加入服藥的行列。進行心理治療是必要的,從精神方面給予支持,停葯后的人生變得更美好。

第六個重點認識回葯反應(Flash back):在完全停葯以後,未必能夠就此安心。有些人在停止用藥一段時間以後,有一天突然出現過去服藥時的幻覺現象,導致情緒出現恐懼、不安,身體也出現不適癥狀,可以把它當成另一種身體將藥物排出體外的方式,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其實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回葯反應出現好幾次也無所謂,因為這樣體內也將會越來越乾淨。

本書特色

  (一)不是教你不吃藥!但先釐清自己是不是:健檢數據病人、副作用真病人、新藥物的假病人?

  要想真正擺脫藥物的控制,必須以知識力為後盾,不被媒體和有心人操弄。本書直言不諱地公開當今醫療現況不能說的秘密,像是:健檢數值訂得太過嚴苛,造就了假病人,尤其是我們熟知的三高疾病;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副作用成了真疾病;以及新葯開發所創造的新疾病,尤其憂鬱症被形容是心靈感冒,其實暗藏著製藥廠商的廣告宣傳。還有很多都是連醫師都很難察覺的「造病法則,讓許多人成了不明不白地成了「藥罐子」。

  (二)葯不只「治病」,也會「致病」!用藥過度只是現代不當醫療冰山的一角

  作者大膽直言,日本隱藏版死亡原因的第一名,是醫療造成的。治療的真義在於「排毒不吃毒」,但醫療現場的許多過度用藥、多重用藥、藥物副作用層出不窮,從抗生素製造出超級細菌、膽固醇藥物造成肌肉病變到精神疾病、骨松藥物只會讓大腿骨更容易骨折、降血壓葯會吃出腦梗塞、類固醇竟引起久咳不愈、安眠藥的成癮性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治療過動症藥物讓孩子變成了活死人……。用藥過度只是現代不當醫療冰山的一角。

  (三)疾病不必靠葯醫!「停藥專科」與「替代療法」將是醫療體系的必然存在

  患者真正期盼的是一份安全感,如今,藥物不見得是患者獲取安全感的手段了。作者首創全日本的「停葯門診」,戒的就是醫生的處方藥物,很大膽也很冒險,但她絕不會是孤軍奮戰的一員。作者主張,醫療的本質必須從指導病人正確飲食與生活作息著手,因此他只不過回到當醫生的原點如此而已。

  也因此,傳統的中醫藥、針灸、氣功、斷葯指導、矢追衝擊療法、溫熱療法、營養治療等等,運用統合醫療,全面性的支持身體自愈能力發揮作用。相信不久的將來,「停藥專科」與「替代療法」將是醫療體系的必然存在。

  (四)好好過生活!這就是最好的自我減葯、停葯療法,更是健康生活的真諦

  台灣的醫療過度與藥物濫用問題比起日本有過之無不及,大眾必須要對自己的病痛負起責任,從根本調整自己的心態、觀念和生活,而不是把健康問題丟給醫生,然後大把大把的藥物往肚子里吞,天真地認為可以就此治好身心病痛。本書可說是良心衛教,能給予一般民眾乃至醫療從業者很大的省思空間。換言之,想要減葯、停葯成功,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紓壓、心靈充電等持之以恆的自我照顧才是成敗關鍵。

 

如何減少服用藥物,停用藥物,我們建立微信群探討,請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以下微信號: 關不住的月光      

       

作者簡介

松田史彥

  ●1962年出生於熊本縣。

  ●1987年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畢業,同年進入熊本大學醫學部麻醉科,之後轉至該大學第2內科。1997年至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任職,開始接觸東洋醫學及中醫藥。

  ●自2000年起至2003年,於熊本紅十字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擔任中醫藥專科門診醫生,2002年至2012年期間,於NTT西日本九州島醫院(現為熊本森都綜合醫院)擔任中醫藥專科門診醫生。

  ●20175月起擔任「醫療法人社團東醫會松田醫院和漢堂」院長,以「松田醫院」為起點,實踐21世紀的醫療願景,每日協助民眾因應過敏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劇增的現代病困擾。

  ●讓患者了解「病由心生」的疾病本質,同時也將身體的運作,維生素、礦物質等基本營養素的重要性傳達給患者知悉。在協助患者減葯、停葯的過程中,除了給予指導以外,也視個人狀況同時並用心理療法、中醫藥、針灸、飲食療法、矢追過敏療法等各種輔助及替代療法,實踐整合醫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3: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