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姚記百年乾坤湯

作者:小放  於 2008-9-20 00: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故事會|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7評論

 

 

夏日的武漢,太陽一露臉就是驕陽,溫度直線往上走。香港來的張先生從下塌在江邊的一家豪華酒店裡走出來,一推開酒店的門就領教了武漢濕淋淋的高溫空氣,不禁皺起了眉頭:「冇跑錯地方吧?悶得跟香港一樣。」但還是沒有猶豫地上了街。張先生早就耳聞武漢的早點,品種獨特,花樣繁多,還知道武漢人把吃早餐叫做「過早」,喜歡美食的張先生絕對不想錯過武漢的過早。來武漢前,一個也有美食嗜好的朋友告誡他:「在武漢過早,不能在酒店裡吃豆皮熱乾麵,一定要到街邊的小店,那裡才是正宗的小吃,不要在意那個環境,武漢每天超過一半人在這種地方過早,冇事。」

 

去哪一家過早呢?介紹武漢旅遊的資料通常也會介紹一些傳統名牌小吃店,諸如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小桃園的湯,等等,但這些老牌的名店早就被星羅棋布的無名小店搶去了風光,真正的武漢市民喜愛的是小攤小店,不僅是因為價格便宜經營靈活,更是因為小吃本來就出自民間,民間經營的小吃更地道更實在 ,而且不受大店名氣的約束,能屢屢創新。但無名小店是不會出現在精美印刷的旅遊資料里的。張先生自有他的辦法,哪裡人多哪裡有人排隊,就說明那裡的口碑好,他就往哪裡去。

 

張先生就是這樣走進二元里的。那裡集中了好幾家小攤,每個攤子都只經營一到兩種專門的食品,有賣剁饃的,有賣炒粉的,有炸面窩的,當然少不了賣熱乾麵的、三鮮豆皮的,還有賣饅頭的、肉餡包子的。張先生看得眼花繚亂,但很快注意到了姚記的人最多,顧客從攤子上挑了一樣食品后,幾乎每個人都排隊在姚記那裡買碗湯。「這湯一定得嘗嘗」,張先生「過早」的內容和地點就這樣確定了。

 

這賣湯的攤位不大,左右兩邊各掛一倒三角的旗,一個寫著大大的「姚」字,另一個寫著「排骨湯」。最引起張先生注意的是那口一米口徑的大鍋,早就被煙熏火燎得黑里透亮,失去了原來的顏色,鍋上隆出一個大大的「乾」,倒還清晰。店主姚師傅忙著給客人盛湯,老闆娘姚妻忙著收錢遞碗,不遠處一個小夥子身上扎著圍裙,顯然也是店裡的人,此時在抽煙。

 

「小三,這麼多人在排隊,你還有閑時間抽煙,真是幫不上一點忙。」姚師傅一邊揚起胳膊,用汗衫擦額頭上的汗,一邊不滿地對那小夥子嚷嚷。

 

小三朝他爸爸這裡笑笑,沒有答理,又繼續吸了一口煙。

 

姚妻護著小三,對姚師傅說:「他昨天一夜冇睡覺,讓他歇哈子。」

 

「又賭博去了?都是你慣的。」,姚師傅瞪了姚妻一眼,「我這鍋湯遲早要砸在這個狗日的手裡。」又斜眼瞟了一眼小三,無可奈何地嘆了一口氣。

 

小三天生的好脾氣,一點也不腦,笑笑地說:「你說的一點都冇錯,我就是個狗日的」,還對他爸擠了擠眼。

 

姚師傅楞了一下,姚妻反應得快,笑得合不攏嘴:「你這個苕貨(笨蛋),連罵人都不曉得罵。」。姚師傅此時不知道是氣好還是笑好,用手背下意識地摸了下嘴巴,決定休戰。爐子里的火要通一下了,沒有時間打嘴巴官司。去拿火鉤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又喃了一聲「個狗日的」。這回所有的人都笑得前俯後仰,姚師傅也沒好氣地呵呵笑。

 

張先生一邊看他們俏罵鬥趣,一邊等到了他的湯。那湯里只有兩塊蓮藕和幾片碎肉,但那湯濃郁如乳,噴香如熏,嘗了一口,似清湯爽口不膩,又如重湯滋喉蘊甘,那餘味悠揚的感覺從來沒有過,不禁又喝了一大口,丹田蕩漾卻不熱燥,反而洒脫如水,恰似沐浴春風,普降甘露。

 

姚師傅看見了,笑笑說:「莫急,慢慢喝,桌子上有蔥和香菜,可以隨意加一點。」

 

沒有找到餐巾紙,張先生倒也是一個乾脆的人,用手背往嘴上一抹,就拉住了姚師傅:「這湯好喝,太好喝了,跟我講講,怎麼能煲出這麼好的湯。」

 

姚師傅有些得意:「武漢人愛喝湯,家家戶戶都會煨湯,但我這個姚氏排骨湯更高人一籌,你今天算是喝到極品了。」

 

「那你煲湯的料肯定跟別人不同,祖傳秘方吧?」張先生聽說內地總有某行某道的神秘配方,於是猜想姚師傅也有秘不示人的絕招。

 

「祖傳倒是真的,秘方嘛,談不上,武漢三鎮的人都曉得我的秘方。」,姚師傅哈哈大笑。

 

祖傳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方子?張先生聽糊塗了。「人人都曉的你的秘方,不把你的生意搶了?」

 

「我用的料是上等的好骨頭,這個別人可以仿。我把排骨、脊骨、筒子骨按比例下鍋,這個別人也可以仿。我用的藕和佐料都是市面上的,別人也可以仿。但是我的湯是百年老湯,別人就仿不了了。」姚師傅一說到百年老湯,得意的笑容把眼睛擠成了一條線。「這鍋里一百年沒有斷過湯,一百年沒有斷過火,保衛大武漢的時候,我鍋里的湯都是沸騰的。」姚師傅越說越高興。「你看看那鍋壁上的垢,恐怕有一寸厚。三年自然災害那陣子,買不到骨頭,只往鍋里加些水,也是一鍋好湯。哈哈。」

 

張先生看那鍋里,果然厚厚的一層雪白的絨垢,像椰肉附在椰殼裡一樣。「百年老湯,百年老湯,集百年之精華呀」,張先生連聲叫好,「鍋上的乾字是不是說這湯乾隆時期就有了?」

 

小三在旁邊插嘴:「冇錯,乾隆爺還喝過的。」

 

姚師傅給小三打了個滾蛋的手勢,揮手道:「祖傳的這鍋湯你什麼時候關心過?你要是能說出個子丑寅來,我睡著了都笑醒了。」

 

姚師傅把張先生領到大鍋的另一邊,那裡有個隆起的「坤」字。「哦,是乾坤鍋」,張先生若有所思。姚師傅點點頭:「乾隆到現在有二百多年快三百年了,我的湯冇得三百年,但光緒的時候肯定有了,少說也有一百年了。所以我這個湯也叫百年乾坤湯」

 

張先生一邊喝剩下的湯,一邊在腦子裡不停地念叨:「百年乾坤鍋,百年乾坤湯,好鍋,奇湯」

 

姚師傅看他喜歡,心裡也高興,又給張先生盛了半碗湯:「看你是外地來的客人,送你半碗。我的鍋就這麼大,還要留四分之一作底做下鍋湯,通常我一個人只賣一碗,今天破例了。」

 

張先生是生意人,心裡在盤算。姚師傅守著這麼好的湯,沒有發財,實在可惜。每天只能做一鍋湯固然是個限制,但如果改進一下經營方式,譬如以百年乾坤湯為招牌,把湯作為龍頭,帶動其它的消費,生意就盤活了,更何況還可以開發以百年乾坤湯為原料的副產品。精明的張先生轉念一想,何不連湯帶鍋買下來,在富麗堂皇的香港酒樓里作招牌,豈不賓朋滿座,豈不財源滾滾?

 

「出個價,我買下這乾坤鍋了。」張先生想世界上沒有不賣的生意。

 

「不賣不賣」姚先生一口回絕。

 

「十萬夠不夠?」,張先生試探地出了一個價。

 

姚先生搖頭,萬金也抵不上我的百年垢。「十五萬」,張先生加價,決意收購。

 

姚先生還是搖頭:「不賣,武漢話,那叫砸鍋,祖傳的百年乾坤湯不能砸在我的手裡。」

 

張先生想生意場上我見多了,這只是姚師傅討價還價的策略,我且欲擒故縱,改日再談。當下給姚師傅留了張名片:「我在武漢還會呆幾天,這是我的電話。」,姚師傅決意不賣,把名片順手放在灶台上,對小三嚷道「小三,莫懶,灶里的火要調了。」,繼續忙碌去了。

 

話說張先生回到酒店,小三的電話就接踵而至,張先生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小三說你出的價太低當然不行,張先生說我的價已經很大方了,小三說怎麼也要湊個吉利數字,十八萬吧。張先生想正合我意,比我設想的價格低多了,可以成交:「那我們一言為定,你明天把鍋準備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小三說:「放心,保證讓你滿意。」

 

次日的武漢,依然炎悶,張先生比那天氣多了份熱切。他備好了大卡車,上面生著灶火。乾坤湯,百年沒有斷火,百年沒有斷湯,即使搬運中,火和湯也不能斷。張先生還請了攝影師,要把整個過程拍下來,這在今後的宣傳廣告中是非常有用的。一群人興高采烈,奔二元里的姚記攤點而去。

 

但眼前的情景讓張先生大驚失色,爐灶已經熄了,乾坤鍋的湯沒有了,百年積垢也蕩然無存,鍋早已洗滌乾淨。張先生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小三是這樣把鍋準備好的,從牙逢里擠了一句:「敗家子」,心疼,無奈,垂頭喪氣,怏怏離去。

 

據說,姚師傅看到小三瞞著他乾的傻事,當場就血躥腦門,暈倒中風。

 

據說,小三最終還是把乾坤鍋賣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價錢。

 

一年後,張先生在香港一著名古董拍賣行又見到了這口鍋,上面的「坤」已經磨去。資料上介紹說「乾隆專用御鍋,估價一百萬」。

 

張先生苦笑:「這世界上少了一味百年底蘊的湯,多了件浮誇擺設的古董」。

 

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散落的雪 2008-9-20 01:33
好故事,挺可惜那乾坤湯文化,希望只是個故事。
回復 水影兒 2008-9-20 10:18
小放同學講的故事越來越好看了,這是俺發自內心的欣賞。
回復 千里之外 2008-9-20 10:24
好文,好看。 可惜了那一鍋湯哦。。。
回復 遙祝 2008-9-20 17:10
好故事分享了哈
回復 SirCat 2008-9-21 00:02
從油漆小提琴的故事那裡移植來的?呵呵
回復 Waterlily888 2008-9-21 22:34
可惜了那鍋美味的湯。
回復 小放 2008-9-29 23:46
謝謝閱讀和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6:40

返回頂部